温文儒雅、打扮入时的老绅士 - DENON MM400


家用音响领域浸淫数十年的日系老牌厂商DENON近期动作频仍,先来下放高阶机种技术的家用一体机DA300USB,后到定位于携带定点聆听,耳扩驱动力不俗的DA10,足可见其欲于耳机市场攻城掠地的强烈企图心。而在14年接近尾声之时,继将目标客群锁定为年轻族群的D400/D600/D7100系列后,DENON发布了MM200、MM300、MM400三款耳机,而今日介绍的MM400,便是该系列的最高阶机种。



▲MM400外盒正面。


▲MM400外盒背面。


▲MM400外盒侧面照


▲MM400外盒侧面照。


▲将套在外层的彩色印刷包装脱下后,盒子便赤裸裸的被我看个精光。


▲取下盒子上盖后可看见今日得主角正蜷缩著身子,慵懒的在里面打著盹儿。


观其外在,此系列耳机的设计理念给人的感觉与其说是一反常态,倒不如说是DENON在追随潮流之余也想追本溯源、找回自家本色,甚至是更进一步,不再将生产Hiend音响的态度局限于家用耳机,而是尝试将『小而美』的日系精品精神以及简约大方的欧洲风揉合,并且降低对前端需求的门槛,以便令普罗大众不仅能在随身产品上体验DENON未曾带给他们的、如同精品一般的质感,也能够简易地以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品茗DENON独到的调音美学。



▲喂,你给我醒醒!太阳晒屁股了!



▲完美45度角侧面自拍。


▲单体与头带内线的连接处,内线外层以棉线保护。


耳罩外壳同样大有学问

    说起设计耳机时材质的选用,日本毫无疑问是最乐于尝试以各式木材为原料加以车工、雕琢,并作为耳壳使用的国家 - 由铁三角W5000的黑檀木、JVC DX2000的辐射松木、FOSTEX TH900的水目樱,到DENON自家昔日旗舰D7000采用的红柳桉木,国际间知名度较高的日系耳机厂商几乎无一例外。

    平心而论,选用木材为耳壳原料实无不妥 - 相较金属、塑料等材质,木头通常拥有较为温润的韵味以及甜美的音色,对于小提琴、钢琴、吉他等弦乐器的诠释能力更是前二者难以企及;但对于耳机的解析力、瞬态反应以及动态对比等音响性有较为严苛的标准的发烧友而言,多以感染力为卖点的木壳耳机便鲜少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

    然而,凡有规则,必有例外;事实上,DENON昔年的旗舰D7000正是那罕见的例外之一 - 它不仅在一定比例上保留了木壳耳机特有的韵味与共鸣感,更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做出了单论音响性也完全对得起它所处价位的耳机。因此,D7000一直是我十分喜爱的一款木壳耳机;也因此,我对于DENON对木材密度、硬度、共振、声波反射等特性的掌控能力是抱持著相当信心的。


▲MM400头带长度调节处特写。


▲MM400头带转轴处特写。


▲触手滑顺、与肌肤能完美贴合的蛋白质耳罩,可将耳朵完全包覆。


▲头带上方特写,内侧填充物柔软,能与使用者头型贴合。


落落大方,不加雕琢的璞玉

    回到MM400,这回DENON耳壳采用的是结构致密、抗腐能力强,经常被用以加工为家具或著乐器的胡桃木。由于DENON并未于耳壳加诸以抛光、上漆等程序,是故经过你瞳目所见、指尖所触、气户所闻后回传给大脑的资讯,便是其最质朴、最真诚、最不加修饰的原始样貌。

    而在头带的的材质选用部分,DENON这回由挂勾、转轴到长度调节皆为采用刚性较高的铝合金,可以想见MM400的耐用度相较早期自家D2000、A100等转轴采用塑料的耳机有著更进一步的提升。

    另一项值得一提的特点乃是可换线设计。或许是因为DENON将此系列耳机定位于随身使用,MM400不仅使用单边入线,还首次将可换线设计搭载于自家耳机。话虽如此,由于DENON采用的是三极3.5mm接头对二极3.5mm,因此绝大多数市售的调音线材可能都无法使用于这支耳机,须另外再定制此特殊规格之线材方能于MM400上使用。

而在单体技术方面,众所周知,DENON在旗舰D7000以后,知名单体代工厂Fostex便不再为DENON制造单体,因此MM400采用的单体完全为DENON自行设计研发。据DENON原厂提供的资料,MM400的单体直径为40mm,以碳/纸的复合材料为本混合振膜以及铷磁铁佐以DENON专利的无边技术,直接免除振膜边缘可能造成的干扰以及失真,从而令得高频频宽延伸可达到40khz的高水准。

话虽如此,其实20khz以上频率的声音人类难以察觉,只能用身体其他部位感受了。

温文儒雅的声音表现

    当看见MM400它阻抗32欧姆、灵敏度却低达家用耳罩级的96db时,我心中不免有些忐忑:虽说由MM400之耳杯大小、可折叠设计等环节可看出DENON将此耳机定位于随身使用,但手机、平板这类装置的输出电平是否足够将这支耳机推出足够的音压,乃至使其良好工作呢?实际尝试分别接上Govibe Martiti-U以及平时使用的Acer平板电脑时,我便发现一切都是我的杞人忧天了 - 不论在迷你的随身一体机Martiti-U还是Acer平板电脑上,MM400比起细节分析力、空间架构乃至于通透度等音响性,在包围感、厚度等音乐性上的差异还要更大些,MM400对前端的适应能力可见一斑。

    顺带一提,MM400的配戴感同样十分舒适,它所使用的蛋白质耳罩套除了能令耳罩与皮肤良好贴合,对于防止漏音同样有显著的功效。不过隔音能力与它的配戴感相比便没有那么出色了,我想这应该算得是外壳选用密度较低、较利于外界声音穿透的木材做为耳壳原料的耳机之原罪吧。



    以『绵延致密』四字来形容钢琴听起来很怪?事实上,在这首由David Garrett混入流行元素,赋予全新样貌的萧邦《夜曲》改编版中,背景伴奏的琴声带给我的便是这样的感受 - 没有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晶莹剔透、粒粒分明,但每一回演奏者手指按下琴键都能令我感受到包著绒毡的木槌正敲击著钢弦、并以钢琴本体为音箱将音量放大,尔后声音如水波纹般缓缓地向外扩散,最终填满了整个空间。

    至于身为主角的Garrett所拉的小提琴刚好与伴奏形成了明晰的对比,运弓力道之强劲就好似在宣泄著难以诉之于口的绝望与悲痛;但在MM400下小提琴却不会尖刺刮耳,反而能够很好的与背景融合,构筑成一首协调而不吵不闹、不杂不乱的流行乐章。



    在播放藏族歌手Alan在日本一炮而红的成名曲 - 《明日への讃歌》的演唱会版本时,MM400所架构出来的并非光鲜亮丽,空间广阔无垠的演唱会现场,而是更贴近于色调温暖昏黄、能令人放松徜徉其中的小型爵士酒吧。在MM400下,Alan的歌声维持著细瘦中带有一丝磁性的声线,但既没有强弱分明的动态对比,也少了分高亢嘹亮、直入云霄的穿透力,取而代之的是更为舒缓且更为温柔,仿佛触手可及一般的亲近感;而作为陪衬的乐器则变得韵味浓郁、丰满温暖,且更具颗粒感,仿佛被染上了一层专属于木头的颜色。



在开头简单而不花俏的吉他伴奏后,人声甫一响起,我便知道:若想要找一支要完美发挥此类歌曲的特点以及优势,那么MM400绝对是最该优先考虑的不二选择!理由无它,在这首《董小姐》中,MM400从吉他饶富空气感的琴弦振动、间奏中大提琴厚实而尾韵悠长的箱体共鸣,到宋东野低沉、质朴、厚实且饶富磁性的嗓音,MM400皆能一一如实地、不偏不颇地再现;而在画面的构筑方面,听者可以显著感受到吉他与人声的发声点分为一上一下,且吉他与人声各自的形体都颇为硕大,犹如在超近距离聆听歌手演唱一般。


总的来说,比起动静皆宜、兼具音响性以及音乐性的前旗舰D7000,MM400显然在对音乐本身的诠释能力以及感染力上著墨更多。其缓慢、温暖、昏黄、协调的风格听来不像强调差异化以及自家特色的近代耳机,反而更贴近'90年代音响产品的调声哲学;因此,不论是乡村音乐、民族音乐、新世纪音乐,还是曲式结构较为不复杂的室内乐以及部分交响乐都很适合以MM400欣赏之;但相对地,若你偏好诸如摇滚、金属等对于耳机瞬态反应以及冲击力较为要求的曲风,那么这支耳机我便不建议你选购了。

天龙重新认识自我后的力作

    说坦白话,在实际测试MM400前,一开始我对它并不看好。原因无他,在FOSTEX不再为DENON代工单体之后,他们后续推出的耳机或许大胆前卫的美式风格或许与时下潮流十分对盘,但不仅仅让我感受到品牌价值的荡然无存,调音的平衡度同样欠佳,甚至其中几款连腔体谐振的问题都未能完美解决,以『创新型破坏』五字称之绝不为过;再加上在这支耳机到手之前,我曾经于耳机店试听过MM300,纵使是以音乐性为卖点,它同样没能令我留下良好的印象。

    幸好这回的MM400不仅好于先前的系列,较之MM300从质感、外型设计到声音表现相去皆不可以道里计。虽说它的音响性与同价位耳机相比并不算出类拔萃,但它温润的音色、优良的感染力以及对前端的宽容性完全足以弥补这项缺憾。

    不论你是不打算深入此坑,仅仅是想要一支可以让你随便听、随便享受音乐的新手,还是已建构好家用系统,但还欠缺一支隔音能力有一定水准、便于携带、不易衰声,戴著走在街上又不会丢人现眼的耳机的专业玩家,相信DENON MM400都会是一项能够令你满意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