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從所有中國人都會背的一首詩說起。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小學時候的配圖一般是這樣的。

我在牀上睡到流哈喇子的時候,月亮的照映在這個靜謐的夜晚也格外吵鬧,我醒來好像睡在了野外,滿地的霜把我環繞。擡頭看了看這個晃瞎我狗眼的大燈泡,低下了頭回想起爹孃做的飯菜的味道。

所以你以為李白就是從牀上醒來嘍?

所以你以為的就真是你以為的?

下面從交城話破譯這個驚天大祕密。

窗檯用交城話讀音是 shuang ge dei。

dei是臺的發音。而前面加的圪又涉及到了晉語乃至古漢語的通用做法。

我們知道漢字最開始發明的時候為了節能減排一個字是代表一個意思的。

即使現在的常用詞,身體,眼睛等等,最初的時候身是身,體是體,眼是眼,睛是睛,現在大抵都混為一談了。

於是我們又驚奇的發現,交城話幾乎所有加圪的詞,明顯是後面的字的意思,圪字並沒有意思或者只是僅僅表示稍微的副詞。

比如。

圪堆:堆

圪挪:挪

圪貓:貓,就是看,貓一眼

圪蹴:第一篇已經說過,蹴是古漢語蹲。

圪親親:親~

細思極恐啊,

難道口耳相傳的胳膊也是這個用法?

沒錯,除了胳表示腋下的說法外,

另一種說法就是赤膊上陣的膊纔有實際意義,胳並沒有意義。

與之類似的還有疙瘩。

至於為什麼要加「圪」字。。。。。

難道是因為。。。。。。

比較萌??

下面我們來做一道小學減法題。

窗檯,shuang ge dei中,ge dei=臺

那麼窗=?

是不是突然之間腦中靈光乍現,神思泉涌,宛如有一股神祕力量讓答案呼之欲出。

窗居然等於shuang !

那麼腦海中勾勒一番。我們把什麼東西的讀音,還和窗的語音shuang 一樣呢。

是它?

不不不,有點大。

沒錯,就是他,從小我們就把它叫做 shuang shuang 這種類似的小凳子都叫做shuang shuang 。

那他到底用漢字怎麼寫呢?類比於shuang ge dei是窗檯,我們在無數漢字中找到了他的寫法。

沒錯。他就是牀。

我們把小凳子叫 shuang shuang

就是叫他牀牀。

多少年來讓國人誤解的李白終於洗脫冤屈。

一些學者考證:「古代詩文中的「牀」多指「胡牀」,即馬扎, 一種坐具,而不是指我們現在的睡覺的牀。理解這一點,有助於我們理解古代的詩文。例如,李白《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人此時應該是夜晚坐在門外的小馬紮上,感月思鄉。如果是睡在室內的牀上,且不說古代的窗戶小且不能透光,就是擡頭和低頭的動作也講不通。」

所以呢,當時的情況是。

李白坐在小馬紮上思考人生無常,一不小心看到馬扎前的月光如霜。擡頭看了看慘白的月亮,思緒飄蕩到了遠在萬裏的故鄉。

完。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亍烔的時光留聲機

從家鄉的一點一滴尋覓消逝的文化遺跡和韻味,成為伴隨我們一生內心最深處的溫暖。

註:本文選取筆者理解的牀前明月光「牀」字通行說法之一,其他說法還有很多,在此並不做深入的學術探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