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道,感谢赏光,来听在下的一番厥词。本人虽身为一介码农,终日与机器为伍,但并不是不热爱历史、法律、诗歌、戏剧、音乐、篮球、烈酒、妹子......,总之,人世间值得热爱的一切。「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十年前在下也曾在上海的一方小小讲台上信口胡吹、误人子弟,今日又回到这个城市,不过开启的是另一个轮回,能和诸位身怀绝技的异士高人一起畅谈江湖,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闲言少叙,江湖中英雄生、美人死,刀光剑影、拳来掌去,香艳或凄美的故事太多,这些且留待日后谈资,在下今日想谈的,乃是江湖上至高至妙、玄之又玄,却又十分普通的一门绝学,那便是周易八卦。说它至高至妙,是因此学实乃数千年江湖之无上宝典,上乘武功多出于此。降龙十八掌就不用说了,独孤九剑的总决中,「归妹趋无妄,无妄趋同人,同人趋大有」,归妹、无妄、同人、大有这些,皆为周易卦名。说它十分普通,是因为江湖上挂周易之名招摇撞骗的多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君不见天桥之上,生辰八字、易学风水之类的唠嗑大师层出不穷,不知多少痴男怨女和淳朴大妈落入彀中。在下不才,愿和诸位梳理周易八卦之正宗,以免诸位误入歧途、贻害终身。

开讲周易八卦之前,先引荀子的一句话:善易者不卜。这话大约是说精通周易的人,已对万物生克、天地运行的大道了然于胸,用不著搞什么占卜。不过在下对这句话却有另一番理解,在此先按下不表,稍后再说。八卦之学时至今日已包罗万象,什么生辰八字、阴阳五行、中医风水等等,几乎网罗一切顶著「国学」的玩意儿。但实则那些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旁门左道,正宗的周易与八卦,不过是一部占卜的索引手册罢了。就像九九乘法表,你要知道八乘以九是多少,就从九九乘法表中找到第八行第九列,上面告诉你结果是七十二。易经亦是如此,最早的经文就是这样一部索引表,共六十四个条目,就是说共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卦辞,说明这一卦的总体含义,一卦又分六爻,每一爻后面有爻辞,指示这一爻的含义。我们以索引表中的第一卦,乾卦为例:

(干为天)干上干下。

干: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我们来简单看一下这一卦的经文。第一句是说明卦名和卦的组成,上面是干,下面也是干。《易经》每一卦由两个八卦组合而成,故而共六十四卦。相传八卦由伏羲所作,每一卦由三根棍子,就是爻组成,爻有两种,不断开的实线棍是阳爻,中间断开的虚线棍是阴爻。三爻共八种组合,名为干、坤、震、艮、坎、巽、离、兑,分别表示自然界的八种事物,天、地、雷、山、水、风、火、泽。到了周代,周文王将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 太史公《报任安书》中所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便是指此。「元亨利贞」,是乾卦这一卦的卦辞,接下来的初九到上九,说的是从下到上六根爻的爻辞。其中九表示阳爻,六表示阴爻。所以初九表示第一根爻,而且是阳爻,九二表示第二根爻,也是阳爻,以此类推,上九表示第六根爻,因为一共六爻,所以最上面的那根就是第六根。有了上面的说明,我们便来试算一卦。算卦的基本流程是,先想好要算什么事,然后根据一套演算法,算出来你算的这件事落在哪一卦哪一爻上,查看对应的爻辞,就能知道结果了。假如明日你要和某个宿命对手比武,想知道如何能赢,算来得出的结果是乾卦第六爻,爻辞是:「亢龙有悔」,那么这也许就意味著你打降龙十八掌的第一式便能取胜。为什么是也许而不是一定?首先占卜的结果并非确定,而是概率性的,经文中的基本概念,像吉、凶、厉、咎等,本质上是在描述概率,是说你得到好结果的概率是大还是小。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听在下细细道来。

易经难以参透,文字古奥是原因之一。西汉大学者杨雄有言:虞夏之书浑浑耳,周书噩噩尔,意思是这些上古经书「浑浑噩噩」,不好读懂,面对这些书,就连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都感叹「佶屈聱牙」。除了文字上的困难,尚有另一重大障碍,那便是读者往往难以切换视角。须知古代经书,乃是写给圣王、大君这些统治者看的,本就没打算全国发行,让普罗大众接触。一来那时书写成本很高,大量发行不可能,二来也只有贵族统治阶层才有识字读书的能力。我辈武人,处江湖之远,很难从居庙堂之高者的视角理解一些现象,恰如当今许多自以为是统治阶层的人往往爱读某某日报,但总会觉得其中的很多逻辑不好理解,这显然是未明其中三味。古经也是一样,很多字句须从统治者的角度理解才能通顺。例如《论语》中孔子有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一件事命令老百姓去干就好了,没必要让他们知道缘由。后代儒学者为维护孔子高大上的道德宗师形象,使出各种断句的招数为孔子辩护,说孔子的话不是这个意思。然而从统治者角度看,这不是很自然的驭民之术吗?在下虽处江湖之远,对此却也有一番体会。话说在那个沿海城市担任副教主之时,大约是陆军突然转为伞兵,略有不适,对手下的一帮童子军难以有效统领。那帮童子军,说了也不听,听了也不懂,懂了也不做,做了也不对,不对也不认,认了也不改,改了也不服,不服也不说......,总之,刁钻任性之处甚多。在下自认久历江湖,耐心极佳,到后来也难免发出狮子吼,下达死命令,不执行者一律革教。不料此举倒颇收奇效,教主亦大为满意。所以,儒家学说经过历朝历代的层层包装,时至今日似乎散发出一种温情脉脉、「人人平等,天下大同」的气息,但孔子一生为之奋斗的恰恰是个等级森严、阶层固化的社会,在那样的社会里布衣升为公卿不但绝不可能,而且大逆不道,你若不幸生在底层,那便「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只能世世代代混迹草野,一点上升的可能都没有。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励志的口号,更加罪大恶极,「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因此孔子所谓的仁爱不过是手段罢了,并非目的。据说当今天朝阶层日趋固化,教育、财富等各类资源越发向土豪集中,平民的机会越来越少,看来儒家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千年而未竟的事业,即将在我天朝实现。不过在下对此始终有一些怀疑,认为阶层固化是个伪命题,因为向下的通道永远向每个人敞开。又如老子所言「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这话无疑也是说给统治者听的,若是平头百姓引以为座右铭并依之修行,那就犯下帝都地下室青年的错误了。易经亦是如此,经文中经常提到俘虏、战马、军队,例如「有孚威如」、「乘马班如」、「师出以律」,显然描述的是贵族社会,它要卜示的乃是国家、宗族、大人的兴衰升沉,对小人物的命运全然不感兴趣。因此,正宗的易经,并不是什么事都能占卜。它能占卜的,首先是一件具体的事,而不是泛泛地算某个人物、某个国家的未来。例如某次行军打仗的结果,某个地区的某年收成,是可以占卜的。保安经常问你的: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这些关乎宇宙人生的根本性质,是不可占卜的,另外根据生辰八字预测一个人一生的运数,也是不具体的,占卜不来。其次这件事又不能太具体,像买彩票能否中奖这类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占卜不来。前面所说找宿命对手比武能否取胜的问题,严格说也属于小事,易经根本不关心,除非你是个大人物,例如武林盟主。不过就算你是个大人物,想算上一卦也非常困难,这里面有两重门槛。

第一重门槛是演算法问题,就是如何将你要占卜的事,经过一系列运算,得到索引表里的位置?前面说过,易经最初就是一个索引表而已,对如何算出一件事落在索引表中的哪个位置只字未提。后世学者研究易经,写了不少论文,有十篇论文被收集起来,合称「十翼」,象征易经的十只翅膀,这就是所谓的《易传》,相传为孔子所作。今天看到的易经,实际上是原始周易的经文加上那十篇论文的混编,所以会看到经文中某个爻的释义,除了爻辞本身外,还会有「象曰」、「彖曰」等字样,这是引述「十翼」中某篇论文对该爻辞的研究心得,其中「象」、「彖」是论文的名字。对于占卜演算法,所有文献中只有「十翼」中的一篇,《系辞上》里面有过描述。但如此复杂的演算法,用古汉语描述出来,可想而知理解的难度有多大,咱们引述一下,中文不好的同仁就别妄想参悟了: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干》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诸位请看,上面那段文字,莫说我等理解不了,就是朱熹,宋理学之集大成者,也是半懂不懂,于是他揪住一批门人弟子,根据上面的文字连蒙带猜,终于开发出一套演算法,这就是所谓的算卦古法。这套演算法,简要来说就是用五十根蓍草,经十八轮运算,得出一个可以对应索引表中条目的结果。为何是十八轮而不是十七轮或十九轮?因为只有经过十八轮才是功德圆满,恰到好处,这也是「女大十八变」的由来。既然搞出了演算法,那算卦总算有了依据,是否算卦的事就十分容易了?非也!这里还有第二个门槛。

即使有了演算法,占卜还有个门槛,那便是前面所说的经文古奥,理解都很困难,别说解释了。例如你要占卜比武结果,得出的爻辞是「亢龙有悔」,参考十翼中的《象传》: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这是什么意思?是说让你打降龙十八掌的第一式呢,还是说你这个人太嚣张,应该收敛收敛?可见要正确解读爻辞,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那该怎么办呢?早在汉朝,有个叫京房的人,另辟蹊径,提出不依据爻辞,只看算出的爻所在的位置,一爻定吉凶。若说朱熹好歹还本著一个学者的严谨精神,尽力解读《系辞上》里面的那段演算法,理解不了的再蒙,京房则完全抛开周易,依据汉朝流行的阴阳五行,再加上天干地支等,自己瞎编一套演算法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纳甲之法,如今的生辰八字,就属于纳甲这一派。既然是抛开爻辞,一爻定吉凶,那么除了算出哪一爻的演算法外,京房还捣鼓出一套判断爻好坏的规则来。例如我们知道,古人认为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那么一卦六爻,一三五的位置称为阳位,二四六位称为阴位,如果阳爻在阳位,阴爻在阴位,称之为「得位」,否则便「不得位」。根据这条规则,乾卦第一爻,初九,阳在阳,得位,这便是吉的,第二爻九二,阳在阴,不得位,这便是凶的。九五,至阳加上至阳,这便是最好的,大吉大利,所谓的「九五之尊」便由此而来。这只是一条简单的规则,其余还有什么变卦、错卦、综卦等规则,当真是错综复杂,十分繁琐。如今天桥上算命的,基本上是沿著京房这一套下来的,但京房是自己闭门造车搞出来的,已入了邪道,不值得我辈有志于正宗易学的同仁关注。不过顺便一提,按照京芳那套规则,我们可以举一个「大吉」的例子来。我们来看第十七卦「豫」卦的第二根爻,六二,这根爻不但得位,而且「得中」,就是说恰好处于三根爻的中间,这就是大吉。其爻辞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传》中对此爻的解读是: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蒋委员长名介石,字中正,其出处便在这里。

现在让我们回到易学正宗,沿朱熹那条路走下去,即使他搞出的演算法准确无误,算卦的准确性仍然存疑。诸位请想,不论演算法如何复杂,也不过是一套固定的变换规则而已,你我都能根据这套演算法变换出一个数字,然后根据数字查索引表得出结果。而你我不过肉身凡胎,如何有能力预卜未来?其实对占卜而言,演算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工具,就是《系辞上》提到的神草蓍草。严格来说,周易上的占卜不能叫占卜,而叫「占蓍」,就是用蓍草来运算,占卜是指用烧乌龟壳看裂纹的办法做运算。那么为何一定要用龟壳或蓍草?和当今膜拜小鲜的风气不同,古人崇老。远古时代,文字未创、蒙昧未开,获取知识几乎全靠经验的口耳相传,年轻人想在知识上超过老年人几乎不可能,不是有句谚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么?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威望很高,由此推而广之,不但人越老越精,物也是越老越灵,老到一定程度,便有足够的灵力穿梭于阴阳两界,向神明或祖先的灵魂请示未来的吉凶。因此,只有乌龟和蓍草这些极为长寿的生物,才有足够的灵力问道于神明,被选作占卜算命的法定工具,其余的都不灵。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占卜的结果并非依靠人力算出,而是神明通过龟或蓍下达的指示。

讲到这里,便可说出在下对「善易者不卜」这句话的理解了:因为知道不靠谱。朱熹搞出的正宗古法也好,京房捣鼓出的纳甲之术也罢,都没有抓住蓍草这个重点,欲以凡眼而窥天道,岂可信乎?而蓍草,根据太史公《龟策列传》所记,早在西汉时便已凤毛麟角,难以寻觅,当今就更加不用指望找到了。因此,算卦问卜之学,和很多顶著「国学」名头的东西一样,我等大可把之当做一具具文化木乃伊,通过它得以知悉遥远时代先人们的思想观念。那些观念虽然荒诞,但它们的强大惯性却驱使著我等在尘世间傻傻地一遍遍撞著南墙,却痴心不改。试问诸君不也是多少相信星座、生肖、塔罗牌之类的吗?我也相信今日之相逢,是有上苍的星宿指引,哈哈。白乐天诗云: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我等既然从事著一庒伟大的事业,七年也不算一段很长的时间,就让我等怀著神圣的希望,在命运的天平上放手一搏,用共同的热血庄严地赌上未来,算此一卦,「不用钻龟与祝蓍」,在下也知道卦象必定大吉。七年之后当纳斯达克的钟声响起,诸位财运定格的那一瞬,不妨再来回首今日所卜,七年后再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