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外送平臺超好賺? 外送員曝缺乏保障「拿命換」血汗錢
▲外送平臺近年興起,越來越多年輕人投入,卻也引發許多「職業災害」。(圖/翻攝自爆廢公社)

外送平臺近年興起,不僅改變國人的飲食習慣與對餐飲產業的風暴式影響,更造就了「外送帝國」文化,在臺灣又以德商的Foodpanda與美商的Uber Eats為大宗,日前由於Uber Eats調整獎勵金制度引發外送員罷工,掀起勞僱關係爭議,勞動部邀請11間外送業者召開會議,當中包含Uber Eats、Foodpanda等4家平臺表明,跟外送員是承攬關係而非僱傭關係,外送員因此不享有勞健保保障,引發爭議,置身第一線的外送員又面臨了什麼樣難處與風險呢?

在Foodpanda擔任全職外送員的小蔡說,雖然外送薪資比一般勞力工作高上許多,但除了交通安全風險,長時間的外送工作也造成身體上的負擔,「騎車騎太久會有精神疲勞的問題,對於每天趕單的外送員來說其實相當危險,也因為長時間騎車,除了肩頸痠痛,有時候放在後座的外送箱因為機車不斷移動而壓迫到下背,也算是一種職業傷害。」

小蔡不經抱怨,以「承攬關係」規避勞僱事實像是公司為了減輕成本的藉口,「如果外送員跑得越多,平臺也賺得越多,外送員等於拿生命去跑,為什麼公司可以那麼不重視這件事情。」小蔡說,如果要以長期職業考量不會選擇外送員,除了身體上的負擔與缺乏勞務保障,也無法有技術性和專業度,有時面對單量減少,外送員的苦只能往肚裡吞,如果可以,希望公司應該將外送員當作是自己的員工看待。

初入行Foodpanda2個多月的吳同學說,雖然公司有幫外送員保意外險,加上有客服後勤支援,但還是會遇到客戶棄單、小車禍等等狀況,增加的都是1張單只有70元的時間成本,對於全職的員工來說都是硬傷,「如果被檢舉違規,當天的單每筆還要被扣10元,有全職員工為了達到薪資水準,1天跑40到50單,真的是用命在換。」

吳同學說,自己利用課餘時間接單,剛好碰上公司大量招聘,對外送員的收入有很大的影響,除了單量被瓜分,有時候碰到「排隊美食」的外送單,等餐的時間拉長,也是變相賺得更少,有時候為了拿夜市攤位的外送食物,將機車停在門口短短5分鐘就喫上1張紅單,「一個晚上的工就白做了。」自己聽做的比較久的前輩說,一個月拿到2、3張罰單是正常,自己也只能概括承受。

▲現代人懶得出門買飯已經是常態,而各家外送公司紛紛搶攻這「懶人商機」。(圖/翻攝自 pixabay )
▲現代人懶得出門買飯已經是常態,而各家外送公司紛紛搶攻這「懶人商機」。(圖/翻攝自 pixabay )

104人力銀行人資長鍾文雄表示,現在的兩大外送品牌Foodpanda、Uber Eats與外送員都是「承攬關係」,也就是說外送員不是平臺的員工,自然也就沒有勞保、健保等保障。鍾文雄透露,業者之所以這樣選擇,的確是想要規避勞動條件的責任還有人事成本,但以勞動部的消息,兩大業者與外送員都有指揮監督、提供勞務與換取薪資的關聯,未來估計會成為新型態的「中間勞動者」,轉換為勞僱關係,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之後的外送價格是否調漲或是會不會開始要求外送員的「送單績效」,都是會來可以觀察的部分。

對此,勞動部職安署職業安全組長李文進指出,外送員與平臺業者之間關係要看其在實質上是否有實際指揮、監督的情形,是承攬還是僱傭要經過個案認定,如果證實為僱傭關係,那麼業者便需要受到勞基法規範,如果外送員先前與公司有勞資糾紛,也會依照個案事實認定,不會讓勞方權益受損。

Uber Eats說明,公司提供一個彈性的接案方式,讓外送員依照可運用的時間隨時上線和下線接單。合作外送夥伴是服務承攬獨立工作者,在合作外送員上線前,公司和汽車貨運業者都會鼓勵外送員申請相關保險,以保障其安全和權益。另外,所有外送員皆有機車強制險,Uber Eats近期已經與合作的汽車貨運業者和專家研究適合外送員的保險,包含第三責任險與補償險,並且已經在高雄推出,後續將會持續推廣至其他城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