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講正知正見,對於修行來說,不能賣弄神奇古怪,宣傳神秘經驗,強調神通,也不要自稱修行能夠見神、見鬼、見佛,甚至入定出神、羽化登仙、白日飛升。這些不尋常的現象,很多書中都曾提到,但不要從神奇的觀點去解釋它,也不要刻意去求神奇,因為修行佛法的目的,在於開發智慧,而不是求神異的奇蹟。從佛教修行方法的過程來講,有四個階段──信、解、行、證。

修行的目的不是求神通,而是開智慧

  「信」是信自己,信三寶(佛、法、僧)。先說信自己,在其他的宗教,大都以信神為主,不管是信多神或一神,心理有煩惱了,到神前禱告;生理有了病痛,到神前燒香,請包香灰,或求支簽回去。以信神為主,不信自己。把自己的命運,完全交給他們所信仰的神,這種情形看來可笑,實也可貴!一個人能夠信神信到這種程度,心理上一定感到平安、落實,他走夜路的時候,雖然面前一片黑暗,總覺得背後有個大力者保護著他;他雖然跌了一跤,或受了挫折,也會覺得背後有一股大的力量支持他。對於沒有自信心的人,有一個信仰的對象可以依靠,對他有幫助,總比心慌意亂、魂不守舍的人來得幸福。  但是,佛教不只要信心外的對方──佛、菩薩(聖僧),也要信自己。如果自己沒有自信心的話,信對方沒有用,自信信他,才能夠「感應道交」。求者自己有感,心外的佛菩薩始有應,有誠心就是感,誠心產生力量就是使得內在的自己和心外的對象,彼此之間互相交通。因此佛教是講雙線的,不是單線的,是主體和客體的互相對流、互相交絡,所以佛教要相信三寶,也要相信自己。

學習教理的目的是了解修行的方法而每一種修行方法都必有其理論根據  「解」是了解修行的方法,我們對修行的方法沒有明確了解以前,盲修瞎煉,是很危險的事。每一種方法,背後一定有它的理論根據,才不算是迷信。沒有理論根據的修行,最好不要碰它。  中國的天台宗強調教觀並重,即是說明理論的目的,是在教你修行的方法;在教修行方法的同時,必須告訴你修行的理論。

學習打坐應注意調身、調息、調心止觀雙運、定慧等持不能執著於境界  「行」包括戒和定,持戒修定能使我們的身心平衡健康,恢復正常的狀態。講到這句話,可能在座有人不服氣:「我是很正常的人,怎麼說我身心不平衡、不健康?」告訴諸位,沒有一個人從生到死,身心絕對保持健康的,不是身體有毛病,就是心理有問題,身心完全正常健康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持戒,能使身體不越軌,修定能使得心地開朗。  修定不是死死板板,呆坐不動,大乘佛教的定是不動妄念而活潑自在。所謂自在,就是無拘無束,無掛無礙,不動不搖,不受外在的種種現象所引誘、干擾,不被五欲所影響。  修行有正行也有助行。持戒修定是正行,布施是助行。布施有三種:一種是經濟的援助,叫財布施;二是智慧的啟發,叫法布施;三是精神的支持,叫無畏布施。  至於正行的修定,可有很多方式,主要而且容易得力的是打坐。但修定必須要有老師指導,自己盲修,可能產生生理上的不良反應,心理也會出問題。因為修定到了某個程度,身心會產生變化,從修行的過程而言,有變化即等於效果,唯由於這是反常的現象,有了老師的指引,你才會順利通過一個一個的階段。有人說修定會「入魔」,佛教將魔分作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天魔。其實初心修行者,不可能有天魔來擾亂,那僅是心理的煩惱,使你產生幻覺與幻境。普通人集中注意力在某一件事物上,久之,也會產生不同尋常的感覺,因為心定下來以後,潛意識中隱藏的許多印象便會浮現出來。所以打坐的人,會看到一些自己過去見過,或是見過而忘記了的人和事物。有時也會見到一些從未見過的人和事物,這好像鏡面略有不平,反映出來的影像就會變形。  有些人打坐到了某個程度,他會漫遊天堂或地獄,不過,中國人看到的天堂里,都是中國人,西洋人看到的天堂里,充滿洋人,而洋人看到的地獄裡,都是西洋鬼,中國人見到的地獄裡也都是中國鬼。這種現象,從宗教的心理經驗上講是真的,是有用的,他至少相信因果,知道警惕,相信行善的升天堂,作惡的墮地獄。但從佛教的修行層次來看,這種由修行產生的幻境,層次很低,不足為喜,應該揚棄了它,才能更上一層。有很多人頗重視自己的這種宗教經驗,他修行的時候見到佛菩薩,禮拜的時候看到佛來給他摩頂授記,打坐的時候聽到佛來為他說法,嚴格說來,這些都是幻境,不是真正的佛,不值得重視,否則便會成為修行的魔障了。最初學打坐的人所見的幻境,有的像照片似地,靜態的,有的像電影似地,動態的,這是由於心念靜止程度的深淺而異。當然,我們不能否認超經驗的心理活動,例如預知某些事象的發生,或直覺地由心中反映出某些已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物而自己並不在那個現場。這是心力靜止並集中到某種程度時的自然現象,請不必否定它也不必太重視它,否則便不是學佛,而學的是神鬼和精靈了。  對於幻覺和幻境的發生,我常用夢境做比喻。我們睡覺的時候會做夢,做夢往往是在欲醒未醒,好像睡著了,又沒有睡著,好像醒了,又沒有醒的時候才會做夢,真正睡熟了不會做夢。修定也是這樣,好像定下來了,事實上又沒有定下來的時候,幻覺就出現了。真正入了定的人,不會有幻覺與幻境,應付幻覺與幻境的最佳方法是不必討厭它,也不要喜愛它。常人往往害怕恐怖的幻境而貪愛宜人的幻境,修定者如果有了欣求佳境,厭拒惡境的心理,都會惹來修行上的障礙。唯有置諸於度外,才是安全的修行之道。有人錯將幻覺與幻境,當作證入聖位的經驗,那是很不幸的。

  「證」是從修行中產生的結果,是指智慧的開發。從修定的基礎而產生超知識的領悟,我們稱之為智慧,叫作開悟。  智慧是一分一分得到的,很少人能一下子就大徹大悟。智慧的功能在於斷除煩惱,煩惱一分一分的斷除,智慧的光芒就一分一分的顯露出來。  煩惱來自四方面: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環境的、自然環境的,在這四方面中,以出自心理的煩惱為主。心不寧靜,煩惱就多,所以解除煩惱,要從修定的工夫做起。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