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請自來,我的回答是:不可能。

三國同盟的破裂

當初武田信玄為了專心對付上杉謙信,聽從今川家大原雪齋的斡旋,達成了「甲相駿三國同盟」,即:駿河今川家、甲斐武田家、相模後北條家。

今川義元不但是自己的親家,還是自己的媒人,更是自己老爹武田信虎的監守人,然而在今川義元去世(桶狹間之戰)之後,武田信玄第一個垂涎駿河遠江兩國,撕破臉皮要攻擊同盟夥伴,自己兒子的大舅子今川氏真,完全不考慮任何道義。

最終導致三國破盟,還間接引發了「越相同盟」(越後上杉家、相模後北條家)。

性格不合

武田信玄一生都稱呼上杉謙信為「長尾」,因為武田家是400年名門源氏嫡流正宗,擁有「楯無鎧」(源氏新羅三郎義光鎧甲)、「日章旗」(日本國旗)為家族榮耀的名門,十分看不起出身越後國代官的三條長尾氏,如此稱呼對方只為貶低。

而上杉謙信征伐武田家,向神社進奉的血書上也竭盡所能的辱罵武田家黑歷史,用詞無所不用其極。信奉真言宗的上杉謙信生平最憎惡為個人私利開戰者,恰好最恨利益至上的武田信玄。

兩家不但同盟絕無可能,我連「對甲斐送鹽」都持不相信態度。

如果強行結盟的話?

讓我們假設一下,如果上杉武田強行「甲越同盟」的話?

武田家方面

武田義信(信玄長子)就沒有老婆了,而上杉謙信得到管領上杉家上杉憲政的家名,成為關東管領,那麼武田信玄就是上杉謙信的下屬身份,你覺得武田信玄會接受?

武田信玄的甲斐國土地貧瘠,整個領地一共才18萬石的收益,曾經在進攻上野國之後,武田家的士兵驚訝的看到:

「農田裡竟然沒有亂石塊,直接可以耕種,省心省力」

你覺得武田信玄會甘於自守貧瘠的領地不發展麼?

如果真這樣,武田家也不會造就如此強大的家臣團和軍隊了,因為沒有領地可以封賞,無人投效,也就不再有「先方眾」軍團了。

按照武田信玄的自私自利心態,一旦上杉謙信起兵評定關東,必然趁虛而入襲擊信濃國,信濃國北部臣服上杉家的國人眾勢必反抗,同盟瞬間就會破裂。

上杉家方面

如果和武田信玄結盟,戰略上毫無必要。

因為自己繼承關東管領職位後,起兵進攻關東諸國,沒有必要防備武田信玄,因為中間有信濃國做緩衝。

而且武田信玄也不能出兵協助,因為出兵經過之地,幾乎都是上杉家同盟國領地。我想任誰也不會同意武田家大軍借道進入自己領土的。

由此可見,上杉武田同盟的唯一可能——

必然是武田先擁有信濃國領土之後,才具備同盟的必要。

武田家佔領信濃國才能結盟是悖論?

那麼如果讓武田家佔有信濃國領土,是不是就具備結盟的可能了呢?

事實證明,正因為武田信玄佔領了信濃國,侵害到上杉謙信信濃國北部的控制權,兩家才發生了5次川中島之戰,進而引發了長期對峙的局面。

所以——

武田家不佔領信濃國,兩家沒有必要同盟;

武田家若佔領信濃國,兩家勢必發生戰爭;


這是因為受到日本遊戲吹的影響,覺得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兩人真的日本無敵,所以想當然的認為只要他倆化敵為友,就可以統一日本。實際上軍事上跟這兩人能力相近的大名還有一大波(雖然可能略弱一點),另外日本戰國時代複雜的戰略形勢,也不是隻要跟身邊某一家勢力搞好關係就能碾壓周邊一切的。

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的軍事能力並不像司馬遼太郎的小說或者光榮的電腦遊戲裡面吹的那樣神乎其神。這兩個人的軍事水平在日本戰國當然是算一流的,可能也是最強的幾人之一(織田信長與他倆誰更強不好說),但後面還有一批第二梯隊的,比如北條氏康、村上義清、淺井長政、德川家康、豐臣秀吉、蘆名盛氏、今川義元、佐竹義重、裏見義堯、長野業正等等。

這些人,碰上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肯定是敗多勝少,但敗也不至於大敗,相持的能力還是有的。武田信玄在爭奪北信濃的戰鬥中,兩次大敗於村上義清之手,圍攻西上野,大軍攻不下長野業正寡兵把守的城池,圍攻小田原也是虎頭蛇尾;上杉謙信則多次在小田原城下鎩羽而歸,攻打其他城池時也多次失手,臼井城下還大敗一場。

既然知道了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並不是天下無敵的妖人,那麼只他們兩家結盟就想統一天下,當然是不夠的。戰國時代這種兩強同盟多的是,比如北條氏康與上杉謙信簽訂的相越同盟;朝倉義景與淺井長政的長期同盟;大友家與龍造寺家長期的同盟。但這些都無法讓同盟的兩家橫掃天下。

至少要再拉些盟友進來,像武田信玄、北條氏康、今川義元在太原雪齋的斡旋下籤訂的「甲相越同盟」纔有點意思,起了很明顯的作用。但日本戰國這種朝秦暮楚的時代,多頭同盟不可能長久穩固,不久武田信玄就撕破臉面,攻打今川家,導致三國聯盟破滅了。


上杉謙信越後之龍,武田信玄甲斐之虎!兩人都有著無人能及的軍事才能!我覺得如果二人同心同德,聯盟起來,那麼很有可能會統一日本!歷史上統一了日本的德川家康曾在三方原一戰中被武田信玄打的丟盔卸甲大小便失禁,後來他曾說他一生只害怕兩個人,一個是真田幸村,一個就是武田信玄了!可見德川家康這麼謹小慎微的人都覺得武田信玄的可怕,那麼武田信玄的手段確實很厲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