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地球上有15億人正在和體重作鬥爭。爲什麼我們越來越胖了?這部被美國人稱爲“看了能救命”的紀錄片或許將給出答案。

  本文轉載自精英說 ID:elitestalk

  自2016年起,中國已超越美國正式成爲世界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也爲全球添了一個

  深受肥胖和慢性疾病困擾的國家。這一切發生地如此迅速,人們彷彿忘記了早在幾十年前,這片土地還飽受糧食短缺的苦,無數人因饑荒失去生命。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爲什麼我們越來越胖了?一部“現身說法”的調查類紀錄片,將矛頭指向美國幾大食品巨頭,這部被美國人稱爲“看了能拯救你生命”的紀錄片將給出怎樣的答案呢?

  紀錄片《大號的我》宣傳海報

  影片獲2004年聖丹斯電影紀錄片導演獎,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提名。

  《大號的我》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2002年,來自紐約的兩位美國女孩控告麥當勞:長期提供明知對人體有害的食物,讓身體變得日漸臃腫,體質不斷變差。她們還提出了賠償要求。

  事實上,許多美國公民都曾對快餐公司提起訴訟,指出那些公司提供的食物含高卡路里、高糖分、高脂肪,導致人們發胖,要求進行改善和賠償,但是這種官司往往會不了了之。

  圖片來自紀錄片《大號的我》

  面對這樣的控訴,麥當勞作爲超級食品巨頭,處變不驚,以女孩還喫了其他食物,證據不足爲由,進行駁回。

  這件事快要不了了之的時候,卻吸引了紀錄片導演摩根·史柏路克(Morgan Spurlock)的注意。

  這位出了名的“作死”青年導演打算和麥當勞死磕,因爲他要提供一份證據,證明麥當勞的食品並不健康。

  既然“她們還喫了其他的食物”,那麼摩根就下決心把自己的身體當成小白鼠來做個實驗——在連續30天時間裏,三餐只喫麥當勞的食物,甚至身體必需的飲用水,也用麥當勞的飲料來替代。

  圖片來自紀錄片《大號的我》

  爲了實驗的公正性,摩根爲自己設置了必須遵守的三個規則:

  1.必須每一頓都喫麥當勞,沒有其他選擇餘地;

  2.不能喫麥當勞以外的任何食物,包括水;

  3.只要被服務員問“是否要買超大號”,就必須買。

  他還請了三位醫生爲整個實驗過程做記錄,定期檢查追蹤他的身體健康狀況。實驗開始前,在醫生的證明下,摩根的身高爲185釐米,體重不到84公斤,體脂含量11%,無遺傳病史,身體素質非常好。

  圖片來自紀錄片《大號的我》

  實驗第1天,摩根的早餐是巨無霸套餐。

  第2天,摩根繼續買了一份超大號套餐當作早飯,但喫掉大半包薯條和一半肉餅花了摩根半個小時,他甚至在最後一刻忍不住吐了出來。

  圖片來自紀錄片《大號的我》

  第3天,摩根的胃開始感覺不舒服。

  第5天,他的體重升到了87公斤,輕度噁心;營養學家告訴他,他的體重已增加了5%,因爲他每天攝入的卡路里將近5000卡。

  圖片來自紀錄片《大號的我》

  第9天,麥當勞菜單上的所有食物已被他喫遍了。

  第17天,摩根的女朋友表示,已經影響到了兩人的性生活!

  圖片來自紀錄片《大號的我》

  到了第18天,摩根的身體正式發出報警信號,他的血壓和膽固醇指標飆升,肝功能失常,開始出現頭疼的現象。

  第21天,體檢尿素過多,早起呼吸困難,肝功能嚴重超標。

  圖片來自紀錄片《大號的我》

  第27天,摩根所喫的麥當勞食物總量,已達到營養專家建議一般人攝入的8年需求量的總和。

  第29天,他連爬樓梯都力不從心了。

  圖片來自紀錄片《大號的我》

  終於熬到第30天,此時摩根的體重升到95公斤,膽固醇上升到233點。如果繼續這個實驗,很快就會引發冠心病、肝硬化。

  經過只喫麥當勞的殘酷30天實驗,摩根身體發生的變化無比顯著:

  體重增長24.5磅,脂肪肝、膽固醇飆升65點,脂肪比例從11%增加到18%;

  冠心病發作的機率增加一倍,心率衰竭機率增加一倍;

  心理上感到抑鬱消沉,疲憊不堪,情緒起伏不定;

  對麥當勞食物成癮,不喫的時候嚴重頭痛;

  性生活質量驟降……

  圖片來自紀錄片《大號的我》

  30天的實驗結束,以自己的健康爲代價的摩根足以證明,控告麥當勞的美國少女是正當的,麥當勞的食物會把人變成“垃圾”。

  在導演的努力下,財大氣粗的麥當勞在紀錄片播出後的第6周,宣佈取消了菜單上的“Supersize”字樣,超大碼計劃就此“壽終正寢”。

  圖片來自紀錄片《大號的我》

  被撐大的胃口

  然而,垃圾食品帝國的擴張腳步並沒有因爲《大號的我》的熱烈反響而有所放緩。以可口可樂公司爲例,隨着美國和歐洲含糖飲料消費量的下降,可口可樂越來越多地將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視爲維持利潤的關鍵。

  即使是在最近席捲全球的“健康”浪潮中,快餐行業也並沒有被打垮,反倒利用他們花樣的營銷手段,在其中撈了一杯羹。

  銷售商發現,即使對於喜愛的食物,人們也很少連續購買兩次,於是經銷商們把每份的量做得越來越大,這樣就能賣得更多,“套餐+折扣”也可理解爲同一性質。

  於是,在包裝上,麥當勞食物的分量越來越大,不斷推出中號、大號、超大號,最初單一的包裝悄然間變成了最小號,他們用優惠做誘餌,不斷讓你喫得更多。

  圖片來自紀錄片《大號的我》

  訓練有素的店員會貼心地提醒你非常划算的Supersize,“多付5美分就能買到大一號”。超大號薯條的卡路里是標準量的3倍。

  圖片來自紀錄片《大號的我》

  每每面對超大分量的食物,人們總會感覺自己賺到了。你是否認真想過:真的有這麼餓嗎?

  圖片來自紀錄片《大號的我》

  在潛移默化中,過量飲食正在傷害着我們!同時,打着健康口號販售的食品,遠遠不如廣告中所說的那樣“健康和有機”。

  圖片來自紀錄片《大號的我》

  市面上大量產品包裝上寫着“含水果”的飲料,很可能它們只含0.1%水果口味,這在法律上是被允許的。

  圖片來自紀錄片《大號的我》

  被操控的飲食習慣

  在美國之外,中國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在被這些跨國食品巨頭們操控着。

  哈佛教授Susan Greenhalgh的最新研究表明,麥當勞、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跨國食品巨頭,正通過影響中國應對肥胖問題的政策,保護公司在市場中的業績。

  “這些公司巧妙地將自己置於幕後權力的位置,確保政府應對不斷增長的肥胖流行病政策不會損害其利益。”

  在肥胖問題上,中國的公共衛生倡議一向都側重鍛鍊,卻很少從飲食的角度,倡議減少熱量攝入或減少攝入加工食品和含糖飲料,但其實“喫什麼”對於改善肥胖問題至關重要。

  “你不能光靠身體活動擺脫肥胖、高血壓或糖尿病。”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營養學教授Barry Popkin說。

  實際上,像這樣被揭露出來的問題並不罕見。

  早在2013年,普利策新聞獎獲得者、《紐約時報》調查記者Michael Moss就在《食品巨頭如何操縱我們》一書中,詳細記載了可口可樂、雀巢、奧利奧這些食品巨頭,是如何利用鹽、糖、脂肪來“誘惑”消費者,讓他們過量攝入身體所需的成分。

  導演摩根曾在一次採訪中說,“(食品行業、政府)沒有人會考慮到你的切身利益……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消費者擁有知識,創建一個用知識作爲武裝的消費者羣體。”

  從垃圾快餐消費者到快餐行業攪局者,他用高昂的代價向公衆揭開了食品消費行業的冰山一角。“環保健康”之於快餐企業,如同所有的時代熱點一樣,只是又一個可以用來吸引消費者買單的工具,最終的目標無非是讓你多喫、多買。

  參考資料:

  1.2016年《柳葉刀醫學週刊》(Lancent Medical Journal)

  2.英國醫學雜誌(BMJ)和公共衛生政策期刊(Th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Policy)

  3.紀錄片《BBC地平線系列:我們爲什麼變得這麼胖?》

  4.紀錄片《大號的我》

  本文轉自精英說(ID: elitestalk),作者小林君,版權歸精英說所有,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佈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裏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爲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