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707字 | 閱讀需8分鐘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小編微信號zggjls01,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劉盈能上位並不在於他是否受到劉邦的寵愛,或者是他本人有多大的勢力,而是因爲他背後的能量。

  公元前195年,漢帝國的“扛把子”劉邦去世了。接任者是劉邦的嫡長子,漢惠帝劉盈。雖然只有16歲,但在歷史上衆多皇太子的繼位流程中,劉盈堪稱教科書級別。

  劉邦留下的漢帝國版圖

  1

  有個“英果類我帝“的兄弟是什麼體驗?

  公元前198年(漢九年)的一天,皇太子劉盈同志深夜在“未央宮”貼吧發了一個帖子:SOS,父皇要廢了我,怎麼辦?在線等,挺急的!

  這個帖子爆料了一個西漢帝國初期的一個大八卦:劉盈雖是嫡長子,但是一點也不受寵愛!(ps:漢帝國後來很好很強大,其實劉邦時期黑歷史很多,下次慢慢侃)

  經過司馬遷、班固等幾位記者的深入調查,證實了這個消息。

  劉盈雖然是劉邦的嫡長子,然而早在小時候就已經顯露出不受寵的跡象:漢二年,劉盈才五歲。恰遇彭城之敗,劉邦倉皇出逃,路上遇到了兒子劉盈和女兒(後來的魯元公主),同車逃命。楚軍在後面依依不捨。劉邦大概是爲了減輕車子的負載,幾次把一雙兒女踢下車。多虧了太僕夏侯嬰幾次又把他們抱上車,他們才撿了一條命。爲這事,劉邦多次欲斬夏侯嬰。

  同年,劉盈被立爲漢王太子。漢五年,劉盈被立爲皇太子。

  然而這並不是說隨着時間的推移,劉邦慢慢喜歡劉盈了。相反,劉邦越來越喜歡另外一個兒子——趙王劉如意,並動了更換太子的心思。劉如意的母親是劉邦最寵愛的戚夫人,一個歌喉婉轉,舞姿曼妙的女人。

  劉邦喜歡劉如意的原因很簡單:酷肖劉邦,劉邦以爲類己。——《史記》。而劉盈,劉邦覺得他性格軟弱,婦人之仁,一點也不像自己。

  劉如意後來沒來得及長大就被殺了,所以到底多像劉邦無從考證。劉盈的性格特徵表現爲天真善良、仁慈軟弱是無疑的。這點,從後面在母親面前保護弟弟劉如意、保護哥哥劉肥等一系列事件中也是可以看得出來的。

  其實,所謂英果類我,並不是劉如意一人的專寵。

  劉邦以爲類己的劉如意

  2

  歷史上那些英果類帝的皇子們

  無獨有偶,歷史上至少還有兩位著名的“英果類我”的的皇子:一位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吳王李恪,另一位是明成祖朱棣第二子漢王朱高煦。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廢李承乾,選立新太子人選的時候欲立李恪,曾對長孫無忌說:此兒英果類我!

  靖難之役中,一次戰場形勢不妙,朱棣對身邊的兒子高煦說:“勉之!世子多病!”(世子指朱高熾,高煦之兄,後來的明仁宗)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也確實表現突出,結果是,成祖以爲類己,高煦亦以此自負——《明史》。

  然而這兩位的皇子的結果都很悽慘。電視劇《貞觀長歌》中李恪的一生都在奪嫡,其實歷史上的李恪並無半點奪嫡之念,卻因爲太宗的這句話被長孫無忌“深恨之”。終於太宗死後,長孫無忌掌控朝政。永徽四年,長孫無忌借房遺愛謀反案,將李恪誣陷至死。

  文武雙全的李恪,卻因一句話被陷害至死

  而另一位皇子朱高煦因爲父親的空頭支票,永樂朝多次奪嫡。他還利用自己的恩寵和人脈,多次在朱棣的耳邊說哥哥朱高熾的壞話。然而大臣們大多支持朱高熾,朱棣也並沒有表現出多強烈的要立他爲太子。因此,他的數次折騰,也沒有引起太大的風波。朱高煦心有不甘,終於在侄子朱瞻基即位後發動叛亂,被俘,後被殺。

  從他們的經歷和結果來看,好像這事也沒那麼嚴重,然而事實上,劉盈這次遇到的挑戰,要比李治(李恪的弟弟)、朱高熾(朱高煦的哥哥)嚴重得多。

  因爲由於戚夫人長期的枕邊風,劉邦真的心動了,而且這個念頭越來越堅定,以至於這件事,終於上了朝堂。

  漢十年,劉邦欲改立太子,下廷議。這次爭吵的程度怎麼樣不得而知,但是結果是明確的:大臣們大多反對,劉邦最後被御史大夫周昌給硬生生頂回去了。

  然而劉邦並沒有放棄易儲的念頭,劉盈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張良、叔孫通數進諫,劉邦也不爲所動。

  然而這一局面,最終還是被四個人給改變了。

  3

  商山四皓的絕殺

  漢十一年,在漢帝國的一次高級宴會上,出現了四個老者。他們謙而有禮的站在劉盈的身後,執禮甚恭。劉邦一問,這四人竟然是自己多次未能請動的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幾乎成了賢者的代名詞

  宴會結束後,劉邦回到後宮,對戚夫人說,太子羽翼已成,勢難更動了。而後,戚夫人舞,劉邦擊築而歌,哭作一團。

  爲何劉邦如此堅定的念頭,卻被此四人改變了呢?此事的源頭,還要從呂后說起。

  劉盈作爲一個媽寶男,他的一生可以說都躲在母親呂雉的陰影下。因此當看到兒子的那篇帖子的時候,天底下最慌的莫過於呂雉了。而女人在夫家受了委屈,一般都去找孃家人撐腰。於是呂雉讓自己的兄長建成侯呂澤去找張良謀劃謀劃。

  張良可以說是劉邦的首席智囊。漢初三傑中,韓信長於統兵作戰,蕭何政務能力突出。而張良,擅長的就只有一樣,謀略。劉邦的戰略規劃大多出自於此人。

  其實張良也是傾向於劉盈的,但當張良知道呂澤的來意時,善於明哲保身的張良並沒有馬上同意。張良做出架不住呂澤請求的姿態,纔對呂澤說,去請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即可。

  商山四皓是什麼人呢?張良說,商山四皓是四位賢者,已經80多高齡了,但是劉邦多次請求他們出山都被拒絕了。

  那麼既然皇帝都無能爲力,太子又如何請的動呢?張良說,第一,太子親自寫信,姿態一定要低;第二,派出辯士和豪車固請,面子一定要給足,保持耐心多請幾次。

  張良的這條計策可謂深知劉邦之心。劉邦爲人,輕而傲士,慢而侮人,特別不懂尊重士大夫。所以劉邦請了好多次,商山四皓都不搭理他。然而,秦漢之際的博士叔孫通,通過制定朝儀等一系列事件讓劉邦認識到了儒士對穩固統治的好處。劉邦曾對叔孫通說,吾今日乃知爲皇帝之貴也!這之後,劉邦對儒士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因此越發看重這四位賢者。

  求而不得,因此商山四皓的分量自然很重了。呂澤依計而行,這纔有了劉邦看到商山四皓的那一幕。

  張良以其無雙智計,大大提升了謀士在軍事鬥爭的地位

  4

  商山四皓如何有這麼大的魅力?

  呂雉等人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劉盈的太子之位算是保住了。然而,我們回過頭來說,純粹是因爲商山四皓的賢者魅力斷了劉邦的易儲之念嗎?

  顯然不是。劉邦在看到商山四皓的時候,一定想起了一件事。英布叛亂時,劉邦的身體一點也不好。於是他想讓太子領兵平叛,呂雉得知後對劉邦哭訴,太子指揮不動驕兵悍將,您去雖然辛苦點,但是妻子兒女可以保全。劉邦出征前,向張良問計。末了張良特意說,讓太子徵良家子弟三萬保衛關中,穩定後方。

  劉邦意識到,這些事並不完全是針對國家考慮,而主要是爲了劉盈繼承帝國的權力而考慮的。

  或許有人看不懂這句話的意思。我們不妨假設一下:第一,劉盈領兵在外,遠離權力中心,同時劉如意留在長安,如果病中的劉邦逝世,那麼繼位的會是誰呢?第二,劉邦領兵在外,病死軍中,劉盈怎麼纔能有足夠的籌碼繼承帝國的皇位呢?

  呂雉哭訴主要是防止第一種情況的出現,而張良的諫言考慮到的則是第二種情況。

  漢帝國那麼大,當所有的力量集中到中央,這裏的權謀鬥爭看似平靜,實際上很複雜,也很激烈。歷史上那些著名的太子,他們上位的方法並不只有父皇認可與寵愛。

  這樣的事唐朝發生的最多:李世民在成爲太子之前就幾乎已經掌控了一切;李隆基在唐隆政變、先天政變中表現出了自己傑出的軍事和政治才幹,可以說沒有李隆基,連父親李旦都未必能第二次坐上大唐帝國的皇位;李隆基的兒子李亨更是過分,揹着父親就登基了,把李隆基被迫變成了太上皇。而反觀許多隻憑藉父親寵愛的皇子,如朱高煦,還有本文的劉如意,死的連渣不都剩。

  唐帝國的皇冠上,沾滿了太多的鮮血和權謀

  這些太子們,跟劉盈顯然不是一路人,那麼,劉盈到底是憑藉什麼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的呢?

  5

  劉盈上位

  很多時候,太子與皇帝也是一種權力關係。

  歷史上大多廢除太子失敗的案例有兩種情況:一是太子勢力強大到可以取皇帝而代之,比如李世民、李隆基;還有一種就是,功臣集團普遍站在太子這邊,他們憑藉集體抗衡和禮法制度抵抗了皇帝的廢立念頭,比如朱高熾;

  而恰恰,劉邦遇到的,就是後一種情況。

  同時,劉邦晚年有兩個情況:1、經過打天下、平定異姓王,劉邦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沒有那個精力扶立一個毫無根基的太子;2、呂氏外戚集團包含於功臣集團中,且很有實力。

  劉盈本人並沒有哪件事能看出他在劉邦生前有多大的勢力,但劉邦看到了他背後的這些人的能量。劉邦的創業功臣集團中,支持劉盈的很多,這點從周昌、張良、叔孫通等人的諫言就可以看出了;而在功臣集團中,特別是劉邦多年在外征戰,到了劉邦晚年,外戚集團呂氏家族,樊噲(呂雉的妹夫)、呂澤、呂釋之等人已經掌握了很大一部分權力,這點從劉邦死前想要殺掉呂氏的羽翼樊噲可以看出。

  因此在這件事上,商山四皓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從知道請商山四皓、到能請動商山四皓,劉邦思索的很長遠:劉氏的朝堂上應該還有很多重要人物在支持着劉盈;

  從劉邦死前的權力佈局,將“安劉氏者必此人也”的周勃,安排成爲軍事最高長官可知,此時的呂氏也已經成勢,甚至隱隱威脅到劉氏。

  仁弱的太子劉盈上位,帝國會如何呢?

  這種情況下,或許直接讓劉盈繼承皇位能得到各方的滿意,對於自己死後劉氏的未來或許也是最好的一種結局了。而在朝堂上毫無根基的劉如意,當然也就與皇位無緣了。

  漢十二年,漢高帝劉邦病逝。而劉盈,經過看似平靜實則激烈的鬥爭,終於在母親以及一衆大臣的幫助下,坐上了漢帝國皇帝的寶座。而劉如意去往趙國做了趙王,雖有骾臣周昌的周密保護,最終還是沒能逃脫呂后的魔掌。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