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客:不顧「家」沒前程 「婚外情」成美仕途終結者2013-08-29 14:03移動用戶發送簡訊BZB到106586666,訂閱亳州手機報。新聞、實用信息、股票等。美國副總統拜登(右)和他的兒子波伊當得知兒子被診斷患上癌症時,美國副總統拜登正為黨內助選活動忙得不可開交,但他還是立刻放下手中工作,前往醫院陪伴兒子。在美國,「家人至上」和「拖家帶口」是政客獲取選票的法寶。總統奧巴馬就從家庭中「獲益良多」,有政治策略家甚至稱,奧巴馬的家庭已逐漸演變為了他的「政治資產」。此外,良好的家庭形象還包括對伴侶忠貞不二。只要政治人物和婚外情等性醜聞扯上關係,他的政治生涯也就差不多走到盡頭了。拜登為愛子中斷工作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特拉華州司法部長波伊·拜登在休斯敦得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接受治療後,已於8月22日下午返回家中。剛剛出院的他看起來心情不錯,還在推特上寫道:「在回家的路上!迫不及待地想回來,謝謝你,休斯敦。」而在他出院前,他的父母、美國副總統拜登和妻子吉爾就通過白宮發表的聲明宣佈,波伊在醫院已經接受了「成功的治療」,並且會在「未來的幾周與休斯頓的醫生繼續配合」。但聲明中沒有提供診斷結果和治療方法等具體細節,白宮也拒絕回答這些問題。幾天前,忙得分身乏術的拜登在獲悉波伊的病情後,立刻放下手中工作,前往醫院陪伴兒子。美聯社消息稱,拜登本計劃於22日奔赴羅德島州的沙爾瓦·瑞金納大學,出席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資金籌集活動,此外還計劃前往新罕布希爾州,幫助州長瑪吉·哈桑進行競選資金籌集活動。但他取消了這兩次的助選行程。對此,哈桑表示,拜登做了他最應該做的事情。網友們也為紛紛為波伊送上祝福,名為「practica」的網友寫道,「拜登是一個好爸爸,我們要支持他們。」另一位網友「Silverbird09」也評論道,「這正是需要將政治放到一旁的時刻,希望小拜登早日康復。」據《華盛頓郵報》消息,44歲的波伊身體之一直不好,2010年,他曾被費城醫院診斷出輕度中風。今年8月中旬,波伊在印第安納州和家人度假後,又感到身體虛弱,分不清方向。有了家人的陪伴,病中的波伊格外堅強。8月18日,他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張與父親的合影,照片中的他微笑著,似乎沒有受到病情的困擾。兩天後,他又上傳了一張和妻子哈莉的照片,旁邊寫著:「為大家的祝福所感動,謝謝你們。和哈莉在休斯頓度過美好的一晚。」美國政客「家人至上」在人們看來,政客永遠是忙碌的,無法兼顧事業與家庭。據英國保守黨資深議員斯賓塞出版的《斯賓塞日記》一書透露,撒切爾夫人曾坦言與子女關係冷淡,並表示:「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絕不會步入政壇,因為我的家庭已經為我的從政之路付出了過高的代價。」但在美國,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是獲得選民信任的必要條件之一。據《今日美國》的民意調查顯示,71%的美國人認為做父親是一個男人最重要的角色,64%的美國人認為做母親是一個女人最重要的角色。在此民意基礎下,「家人至上」成了美國政客的必修課。在家庭與仕途發生衝突時,不少政客選擇了前者。前總統肯尼迪的女兒卡羅琳·肯尼迪就曾在2009年年初為了孩子,放棄競選紐約州聯邦參議員。據美國暢銷書作家愛德華·克萊恩撰寫的《特德·肯尼迪:不死的夢》一書介紹, 當時卡羅琳的競選受到了奧巴馬的支持,勝算很大,但競選的壓力讓她變得「易怒、暴躁」,家庭不再和睦,孩子們發現他們「冷靜、沉著」的母親消失了。為了讓孩子們熟悉的母親再回來,卡羅琳終止了自己的從政夢。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中國的儒家思想中,家庭排在了治國的前面。美國人在這一點的認知上與我們不謀而合。《今日美國》與蓋洛普聯合發起的另一項民意調查顯示,75%的美國人認為家庭是評估總統候選人的重要方面,其中有超過1/3的人認為這「非常重要」。在美國競選總統,「拖家帶口」是獲取選票的法寶之一。奧巴馬就是從家庭中獲益的最有力證明。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在連任競選時,奧巴馬團隊曾將其與家人的照片刊登到競選廣告上,廣告詞寫的是:「讓奧巴馬一家繼續為美國人民工作。」報道援引政治策略家的分析稱,奧巴馬的家庭在競選中已經逐漸演變為了他的「政治資產」。「家庭的價值是無限的,」美國民主黨民調分析師塞琳達·雷克表示,「你對這個家庭瞭解越多,就越難以詆毀奧巴馬。」「婚外情」成為美國仕途終結者除了關心子女,家庭和睦外,良好的家庭形象還包括穩定的婚姻以及對自己的伴侶忠貞不二。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在歷任美國總統中,除里根以離婚身份競選成功外,還沒有任何離婚人士當選,也沒有任何單身漢入主白宮,更沒有任何總統在當選後離婚,哪怕是經歷了「拉鏈門」的柯林頓。儘管美國以自由和開放聞名,一旦步入政壇,人們對婚姻和家庭的態度就嚴肅了起來。只要政治人物和婚外情等性醜聞扯上關係,政治生涯總是不容樂觀。英國《衛報》今年列舉了近10年來美國政壇的10大性醜聞,上榜者無一例外地以辭職或退出選舉收尾。排在第一名的是美國政壇「艷照門」的主角——已婚議員韋納,事發後,韋納積極認錯,但聲稱絕不辭職。然而,隨著各方要求他下臺的聲浪越來越大,最終韋納沒能頂住壓力,被迫辭職。緊隨其後的是2012年底,美國中情局局長戴維·彼得雷烏斯因被爆出與美女記者有染,「位高權重」的他最後也不得不黯然離開。這樣的事例在美國政壇不勝枚舉。與之相比,法國的政壇則要寬容得多了。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道,加拿大一家婚外情網站甚至用密特朗、希拉剋、薩科齊和奧朗德四位法國總統的頭像做起了代言。《紐約時報》稱,在薩科齊離婚時,92%的法國人表示這不會影響自己對總統的看法。也許,較之前總統密特朗的「私生女」和希拉剋的「婚外情」,薩科齊的離婚確實對法國人來說算不上什麼勁爆的新聞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