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個真實的事例吧。

我大姐夫第一文憑是青島某專科院校,大概是十幾年前的事,畢竟他現在已經40了。雖然是專科院校,但是他們宿舍學習氛圍很好,6個人,全部考了研究生,我大姐夫比較厲害考了陝西師範大學的碩博連讀。大家可能會說陝西師範大學又不是什麼特別厲害的學校,但是從一個專科院校進入211的碩博連讀,難度還是有的。讀博期間他認識了我在讀陝師大研究生的大姐。博士畢業留在陝師大,助教,後來去了日本講學,再後來去過英國劍橋深造了多半年的樣子,因為我當時是個叛逆的初中,高中生,這些瞭解並不是很詳細,只是知道他去了。目前是在中山大學歷史系做副教授,幾年前就是了。

有一次回來,跟我聊天。我記得特別清楚的一段話。有一天他參加一個交流會之類的,喫飯的時候一桌子坐了一圈人,大家聊起來,說起高考的事,有人說自己是當年某省文科前三,有的說自己是某市文科狀元,等等,都是一圈當年頂尖的人。他告訴我說,我持續努力了那麼多年,考上大學,考上研究生博士,也從來沒鬆懈下來,終於和當年最厲害的那一批人,坐在了同一張桌子上。

當時真的深受教育,原來考上大學並不代表結束了學習,結束了進步,反而踏上了更激烈的競爭之路。現在我也開始工作快兩年了,自己的鞭策就是,我朝著一個目標走,只要目標正確,只要我一直走,我一定可以有所成績。

所以二本生真的沒有出路嗎?路其實一直都在的,千千萬萬條,只是有人搖擺不定,有人躊躇不前。如果迷茫,就安靜的思考一段時間,考慮自己的性格,能力,適合做什麼,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認準了目標,就無怨無悔的去奮鬥,哪怕剛開始比較辛苦。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忠告,就是盡量不要丟掉自己的專業去選擇工作。你的專業是你的第一塊敲門磚,是你僅存的和其他初中畢業高中畢業就就業的同學的價值。如果畢業直接跳專業,那就是像水一樣往低處流了,是真的不值。最好就是用這塊敲門磚先踏上那層臺階,先邁入一個層次,緩上一段時間之後,再往高處去看,去選擇自己喜歡的熱愛的工作,那纔是人往高處走!當然熱愛本專業是最好的!

圖一是2014年他在劍橋的時候,圖二是2018年作為中山大學副教授來陝師大招生的官網新聞。


一個學校在不同省份是一本二本是不確定的,有些學校放在安徽河北四川是一本,放湖南湖北雲南可能就是二本,投檔線相差少則七八十分,多則上百分。這種學校到底是一本還是二本,怎麼確定呢?在一個省份,某些一本的投檔線甚至比一堆的二本還要低,這能算是一本嗎?在某個省份,一個二本的投檔線超過一本線四五十分甚至更多,這能算是二本?不要扯什麼一本就是比二本好之類的,有的學校有十多個博士點在一些省份還是二本招生,有的學校升本不到十年,連個碩士點都沒有就升一本了,你說這樣的一本能比二本強?

青島理工大學,西安郵電大學,溫州醫科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這些學校都是部分省份一本,部分省份二本,分數在不同省份相差極大,難道它們就比「長沙學院,青島農業大學,湖南城市學院,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湖南財政經濟學院」這些所謂的一本要差嗎?學科評估不是擺設,博士點碩士點的建設也不是擺設,只在意一本二本,為的可能只是自己的面子罷了。為了個所謂的一本選擇比多數二本還差的學校,最後也只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二流大學,就不是好大學了嗎?

前不久,有位在助學機構上班的前同事說他們今年在西部一個鄉鎮開展了助學獎勵,獎勵對象是被錄取二本以上的新生,我順便問了一個鄉鎮的學生升學情況,他告訴我,全鎮今年參加高考的考生數量大概是300多人,但是考取的二本(現在二本包括原來的三本,原來的二三本合併)以上的學生是48人,其中一本以上的人數10人,最好的同濟大學,只有一位。他說:「社會上說傳言大學生遍地都是,但我覺得能考上一個二本依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這讓我感觸頗深,雖然這幾年公佈的高考錄取率越來越高,甚至達到了70%以上。但這個70%是什麼概念,我查了很多報道得到的結果是,這裡的70%的錄取率是指被普通高等學校錄取,所謂的普通高等學校,是全日制大學、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學院、高等專科學校。所以官方公佈的70%的錄取率中很多是專科、職業、職業學院錄取的,真正考上二本,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舉四川省來說,多年來二本錄取率才20%左右,也就是五里挑一,再想想,一個人從幼兒園讀到高中畢業,中間淘汰的同齡人的比例。所以考上一個社會定義的二流大學,已經戰勝了百分之七八十的同齡人,怎麼算,二流大學的學生也是個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當然高考對於北京、天津、上海來說是簡單模式,但真正讀二本院校的學生,以中西部居多,高考對中西部生源大省來說,每一步都是登天模式。

在中西部生源大省,又有很多來自農村的學生,從來沒有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沒有享受到優惠政策,在這能種極端的條件下,拼了命才能考上一個二本學校,能衝到同齡人中的前20%-30%。無疑,這已經是一種能力的證明,已經是莫大的成就,是一種全靠拼搏精神、拚命得來的光榮。如果有人說,這算是一種失敗,那麼我想著世界上就不應該有成功這個詞語了。

所以一直被社會定義的二流大學,依然是值得驕傲的、具備一定優秀能力的人才能進入的學校。當然不得不承認,它和一流大學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應該正視這種差距,又不妄自菲薄,四年的時間,足夠一個人彎道超車、實現人生的另外一種翻盤了。

二流大學,人生就不可以翻盤了嗎?

可以準確地說,上一個什麼樣的大學對未來會有影響嗎?答案是:會。但這影響遠比不上沒上大學對未來的影響大,並且這種影響是可以通過大學的四年實現逆轉的。

去年我在家的時候,和我弟、表妹討論當年為什麼不加倍努力,爭取考個很牛逼的大學,討論討論著我們就後悔怎麼浪費時間,怎麼沒有抓住機會。最後我弟說了一句,考了個牛逼的大學也見得過得就比現在好,我們班當年考得很好的那個同學,上的大學比我好很多,回來兩年還沒找到工作呢?當然,這種小概率的反例不能推導出整體情況,只能說明在人生這條道路上,無論何時何地,你都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性。

換種說法,沒有任何單一的事情能重要到可以決定你的人生之路,高考不能、大學也不能,我們人生最後的道路,一定是有很多事情交叉共同決定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控制一些能控制的變數,減少那些不能控制的變數的影響。比如你不能控制二流大學與一流大學的差距帶來的影響,但你能控制自己與別人的差距來抵消大學間的差距帶來的影響。

所以,你說,讀二流大學,人生就不可以翻盤了嗎?

在大學做所有事情的終極目的應該只有一個,那就是建立自身的價值。

現在無論是社會還是大學校園都在鼓吹著「人脈」文化,核心多是察言觀色,討好別人,藉機融入圈子,積極合羣,鞏固關係。這往往會給人誤導,認為只要認識厲害的人多,和各種各樣的人套了近乎,加了微信,就是長期資本。

其實,這樣的人脈並沒有什麼用,所謂人脈很現實的,是需要資本為前提的,這個資本包括實力,能力,資金,資源,家庭。所有沒有「自身價值」而去積累人脈,只是在浪費生命,是在幻想建立空中樓閣。

不光是人脈現實,整個社會運作都是建立在每個人自身的價值上的,你能為我提供多少價值,我就能為你提供等值的回報,在你沒有任何資本的時候,你就只能靠自身價值去獲得你想要的東西,包括所有的夢想。

我大學時跟班主任交流,他一直主張的是如果一個人想在社會上活下去,那麼他必須要有被這個社會利用的資格,這就是真正的入門劵、敲門磚。一個很明顯的現象,一個企業在招聘最看重的就是應聘者能為公司提供的價值,自身價值能力的高低決定著一個大學畢業生能走上什麼樣的崗位,能做什麼的事情,能獲得什麼樣的發展前景。

前不久,在安徽衛視《學霸是怎麼煉成的》節目中,一位大型企業的人事部經理爆出招聘中的簡歷潛規則:「因為收到的簡歷多、時間緊,所以大企業篩選簡歷的時候,會把985學生的簡歷和非985學生的簡歷分開放。招聘會結束後,只帶走985大學生的簡歷,而非985大學求職者的簡歷,往往就被掃入了垃圾桶。」該名經理表示,基本上很多大企業都是這樣操作的。

這個簡歷篩選潛規則頓時讓很多人心生絕望,就連主持人當時都不得不感嘆,職場太殘酷了。

當然,不排除這個HR的說法有誇大其詞,但她至少透露出一個重要性的問題,你在大學期間有沒有建立自己的價值,建立的價值怎麼展示出來?本身,學歷就是一種價值的展示,HR只是把學歷代表的價值展現放在了第一位。

當時這位HR還舉了3個例子說明為什麼只用985的學生,不用現場一位普通學校的畢業生?

1、普通學生的英語過了四級,但985的學生都不會用四、六級來評判他們的英語水平,他們會說雅思、託福多少分。

2、普通學生的計算機國二剛過,但是他們公司技術部新招來的,已經非常精通計算機語言了,大部分985同學也是這樣子。公司讓他做一個APP,他組織三、四個人就可以做出來。

3、這個學金融、投資的普通學生,在學校裡面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外面接觸具體的實踐操作。985的同學,他在大三大四的時候已經參加了大型的金融集團的實習,而且最少是六個月,比如說渣打銀行、花旗銀行、東亞銀行等等。

細細思考這三個例子,哪一個不是畢業生具有的自身價值的比較,哪一個不是通過對比得出985的學生比這位求職者具有的價值高,可見,畢業生具有的價值依然是根本因素。

很多人看了這個節目不是諷刺、辱罵、泄憤,就是泄氣、絕望,我想,這其實都關注錯了方向,你不應盯著這條潛規則不放。

首先,你不可能因為有這樣一個潛規則,就不讀書了,不求職了,不工作了。其次,無論985、還是211、還是二本,都是一個很大的羣體,是一個羣體有一定的羣體普遍性特點,但也有個人特殊性,以一個羣體的共同特點來進行初步篩選,是無可厚非的事情。所以一個二本學校的學生,要做的就是怎麼不能被羣體給外界的印象給掩蓋,不能被二流學校的羣體普遍性特點所定義。最後,這個世界不止一個公司,不止一個行業,不止500強,不止一種價值展現方式,學歷展示只是其中一種。

這位HR最後說的這句話纔是重點:「你說呢?你又不是我的親戚、我的朋友,我不瞭解你啊。你也不是我的老闆的孩子,我不認識你啊!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不用手邊的資源而去了解你並且把機會給你呢?」

這句話展示了一個簡歷不被丟垃圾桶的兩個特點:一是認識HR,是她的親戚、朋友、老闆的孩子。這顯然不可能,pass。二是本身是個很大的資源,這個資源的評定就是她所說的985學校畢業。但在我看來,這個資源纔是重點中的重點,資源就是價值,展現方式多種多樣,二本學生也可以考託福、雅思高分,二本學生也可以計算機編程高手,二本學生也可以是超級牛人,比985學生牛的二三本學生多了去了。這些都是後天可以改變的,並不是像和王思聰一樣的家世對比,基本職能望洋興嘆,無法改變。

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是個人價值特點最容易展示的時代,互聯網上,誰知道你是什麼學歷啊,都憑藉真本事上陣,寫段子的、寫文章、做自媒體的、做視頻的,做運營的,好多人赤膊上陣,照樣風生水起。

作為一名二流大學的學生,在學歷體現的價值上自然已經輸給了一流大學一籌,那麼只有在四年中拚命提高自身價值,纔有可能追趕甚至超越那些已經在高考這條路上超越過你的人。

你只有努力過了,才知道努力無用論是騙人的。

在重慶乘坐三號線的時候,有很多次非黃金高峯期,上車的車廂依然熙熙攘攘人擠人,因為我的路程比較遠,這時我都會試著往前後車廂走一走,總會時不時發現一節空到不正常的車廂,找到只有幾個人鬆散坐著的一排座位,那時我就想到一個道理,人生這條漫漫長路,我們每天都應該試著多往前走幾步,就會發現更多的可能性,就能見識到更大的世界,找到更合適自己的位置。我想這大概就是努力的含義,就是讓人生多一些可能性。

我13年的時候在安徽實習,認識一個雲南人,比我年長五六歲,我們關係很好,那時他妻子剛生下個兒子,我上門去祝賀,他們住在市區的一個小區,房子才買三年,有一輛二十多萬的車,我看著他們家庭幸福美滿,不由得流露出讚賞羨慕。

他給我講了他和妻子的過去,他家在雲南比較偏僻的地方,家裡有六兄弟讀書,全靠種烤煙來支撐,讀初中時家裡還能勉強支撐,上了高中,學費一下陡然增加,意味著就沒錢讀書了,在農村,都窮,每人能借錢給你。

為了走出山村,唯一的出路也只有讀書,好在初中升高中學校有獎學金,前十名纔有。他唯一能讀下去的希望就是拿到獎學金,一年兩千塊。所以他就拚命,一天晚上只睡五個小時,早上五點就起來蹲在廁所的燈下背書,總算在中考時考到了前五。高中三年,他每學期都壓力很大,都對獎學金志在必得,因為沒了那兩千塊交學費,就只能捲鋪蓋回家了。

為了那幾千塊錢,他不得不比別人拚命,成績一直保持在前五,想來怎麼也能考個重點大學。沒想到高考前半年突然生了一場大病,在醫院躺了兩個月,最後考了一個二本,大學時靠著助學貸款,勤工儉學、獎學金一路讀來,畢業後和女朋友來安徽,兩個人家裡條件都很差,他還得郵寄錢回去幫忙弟弟讀書,租住在民房裡,老鼠很多,把滑鼠線、電源線都咬斷幾根。

好在用了五年時間,他們房車都有了,又有了下一代,生活美滿,他說:「我也懂得滿足,如果不那麼拚命讀書,現在還在老家種烤煙。」這句話頓時讓我想到,你只有努力過了,才知道努力無用論是騙人的。

這並不是一個飛黃騰達、年薪百萬的勵志故事,但我想說的,成功更多的是你的人生換了另外一種可能。你如果去過西部地區的農村,你就知道,很多時候,改變貧窮這件事有多難。而在發達地區,絕大部分人以後不務正業,靠收房租,生活水平也會比你好很多。

對於很多窮困地區的人來說,人生是條單行道,要生存,別人有退路,就你沒有退路,你不但沒有退路,你還沒有其他的路,想要翻盤,你就只能一往直前。如果感覺不甘心,那就只能臥薪嘗膽,背水一戰。

很厲害的人,無非是要麼足夠努力,要麼天才,或者家庭足夠有背景,或者運氣足夠好,或者以上四點有幾樣。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實力的一種。不說牛人人人如此,但這個比例非常大。

一個人二流學校的學生,我們很多時候,除了還可以靠得上足夠努力,其他的就沒有了。所以你還要去相信,努力是沒有什麼用的這句話,就真的只能等著簡歷被丟垃圾桶了。有實力的人總能殺出一條路的。雖然起點低的人要比其他人付出多的多的努力。

最後還是那句騰訊前副總吳軍博士的話:「成功的道路並不像想像得那麼擁擠,因為在人生的馬拉松長路上,絕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動退下來了。到後來,剩下的少數人不是嫌競爭對手太多,而是發愁怎樣找一個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因此,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笑到最後的人是一輩子接受教育的人。回過頭來看,一些過去比我們讀書更優秀,在起跑線上搶到了更好位置的人,早已放棄了人生的馬拉松,我們能夠跑得更遠,僅僅是因為我們還在跑,如此而已。」

如果你還奔跑,還沒有放棄,你已經勝過很多人了。


什麼叫出路?

1.我們假如你一起天天不好好學習,最後高考考了二本,畢業找不到又輕鬆又待遇好的工作這不是一個很正常的事嗎,覺得不平衡是你對自己自視過高。

2.我們假如你一起認真學習,但高考失利,最後上了二本,你只要在大學期間努力學習,最後不論考研或是工作,二本的身份可能會給你在初期帶來劣勢,但是事在人為,三本二本都有考上清華的例子,專科也有事業有成的人。

3.其實現在大學生都要對自己有個清晰的認識,現在不像以前,窮山溝出個大學生十里八鄉都沾光,現在大學就是高中的一個延伸沒什麼了不起的,就準確認識自己,知道苦難是世間的常態,普通人就按普通人的方式生活。


看行業而定吧,這個跟行業飽和度直接相關,我學醫學的,今年二本畢業了,基本沒有好的市場,當然這還和個人能力有關,但是學歷很重要,你想去好的企業現在基本都要研究生,如果現在還沒有畢業就好好學習吧,不管什麼行業,在學歷平等時,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了,本人今年就業親身體驗,當然這也跟行業飽和度有關,飽和度越大,機會就越少,競爭就越大。但是不管競爭多大,較高的學歷和較強的能力都會減輕你的一些就業負擔,當然這一切跟努力和天賦還有運氣都有關係,而你這個二本廢不廢就是你努力不努力的問題了,社會很現實,將來找工作出去很多關係戶的情況,根本的還是自身實力的問題(包括:隨機應變能力、專業知識豐富程度、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 等等,很多行業極為看重動手能力)。

其實現在研究生學歷相對重要了,我實習那個醫院湖北全省的最好的四個醫院之一,他們招聘的最低學歷211大學研究生(首先必須211,而且學歷是研究生,武漢大學的本科生都不行)這就是現實,這根據你對自己將來的期望而定,如果你將來想要生活在一個條件好的大城市,二本就別想了(這些地方二本一抓一大把,不缺人),除非關係戶或者說你賊厲害的情況除外。

如果對自己將來就業期望沒有那麼高可以選擇條件差一點點市區或者條件好一點的縣區,普通二本98%的人都只能是這樣(除個別賊厲害的和關係戶以外),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如果將來想要條件好一點,考研不失為一條好的出路

總歸還是那句話,這個行業飽和度有關,有些普通二本生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因為行業飽和度不說那麼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