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赤道国家的马来西亚,早在皇朝制度逐步走向末路之际,已经有许多为了躲避当年颠沛流离的家园,投奔在南洋各个国家的华人。这些栖身在南洋地带的华人,当地人都管他们叫“华侨”或“海外华人”。远渡重洋从中国离乡背井来到异地的他们,大多都是从事苦差事,例如:矿工、建筑工人等等。由于需要长时间补足身体的体力以便应付日常工作所需,再加上先辈们在异地并非过著富裕的生活,因此他们只能就地取材,用猪大骨再配上一些简便御寒的中药,熬煮成一大锅的药汤,再配上一大碗的白饭给大家分著享用,驱散日常的疲劳。渐渐地,在南洋一带便有了肉骨茶的由来。

bakutteh

关于“肉骨茶”名称的由来,相传在战后有个名为李文地的人,经营家乡炖肉骨,并在肉骨中加进中药配方,成为食客们的欢迎。因此,后人依据李文地烹煮的材料(肉、骨)和他的名字(地)命名,因“地”在闽南话中和“茶”的音相近,故此“肉骨茶”之名称便应运而生了。

肉骨茶虽然有著“茶”字,但其实里头并没有茶或茶叶的成分。其主要的药材包括了八角茴香、当归、杞、党参等材料,再加上猪大骨和猪肉熬煮数小时而成。

bakutteh2

随著时代的进步,人们在烹煮肉骨茶时,也会添加一些蔬菜类,以便中和单吃肉类时所带来的酸性。此外,现今有些业者也会在肉骨茶内加入一些豆腐、金针菇或加入一些胡椒粉,以迎合各个不同口味需求的食客。

 

当然,在享用著肉骨茶的同时,除了搭配上一碗香喷喷的白饭,还可以多点上一小碗,炸得金黄色的油条。
切得一小块的油条,其酥脆的口感,浸泡在充满药材的汤头里,吃下一口,除了爽口的脆度还在, “噗滋”一声,吸饱了汤汁的油条便如排山倒海的洪水倾泻而出。

bakutteh3


此外,人们不外乎都会点上一盘小菜。因为肉骨茶里头的蔬菜稀少,难以达标理想的健康值。而一小盘炒得油亮油亮的蔬菜,不仅不会让人感觉有过度的饱食感,而且也能作为清肠胃的功效。

bakutteh4


在马来西亚一带,有许多地方都能找到肉骨茶的踪迹。假如抵步于马来西亚,不妨来个肉骨茶之旅或者将已制成易于携带的肉骨茶即食面带回家再度细细品尝一番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