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方代表律师提醒陪审团不应选择性接收证供

屯门医院。资料图片

屯门医院3年前疑因医疗事故,造成患哮喘的七旬老翁死亡一案昨日作供完毕,家属及院方今进行结案陈词。家属引昨日专家证人在庭上的意见,认为喉管松脱、用药不当及换喉不当是做成父亲死亡的原因,形容年迈的父亲犹如「经历三次车祸」,「但呢啲不幸本来可以避免」,但指家人「悲伤,但无记恨」,并「感激当时用心照顾我爸爸嘅医护人员」。院方代表律师则提醒陪审团,不应选择性接收证供,更不应有前设,并认为叶晓怡医生的报告不全面,更直言「好少觉得专家讲嘅野系错」,报告对院方、家属及陪审团不公道。

死者家属再捧父亲遗照步出庭。二女邱宝琴(左)。张旭珊摄

死者邱名伴的二女邱宝琴代表家属作结案陈词时,多次哽咽落泪,「开头以为爸爸好快出院,可以返屋企如常生活」,岂料父亲会经历接二连三的可以避免的不幸,感到惊讶、难过及委屈,认为不能接受。陈词提及,家属经历几多聆讯后,始终不明白医生「有仪器点解唔用?」,「有只好啲嘅药点解唔拎定?」,又认为林棋炜医生当时年资过浅,治疗不理想。家属坦言,院方在父亲死后,没有把握时机保存数据,感觉院方想隐瞒真相、掩饰过失,呼吁「医护人员要坦诚认错、持续检讨,先可以为为病人提供优质嘅服务」。

代表屯门医院的冯国础大律师则提醒陪审团,不应有前设及选择性接受意见,要参考每个证人的所有供词,而非偏袒某些证供。他强调,死者本身就患有长期呼吸道疾病,送院时「情况已经好危险」,认为医生的治疗都是必须及可接受的,并援引数据澄清喉管松脱只有5分钟的「铁证」。冯大状表示,叶晓怡医生的报告纯属她个人「猜测」,而非有证据支持的「推论」,质疑「专家无睇大数据就写呢个报告」,对院方、家属及陪审团不公道。

死因裁判官将于明天引导陪审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