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丨吳伯凡

這是一份針對老闆、職業經理人

和白領在工作和生活中

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處方。

伯凡時間的朋友們,大家周末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篇看上去不像是篇文章,反倒像一個清單的「文章」——這就是馮唐寫的《十個好習慣》。

他提出的十個好習慣,主要針對的是在商業和財經領域裡忙碌的這樣一群人。馮唐是當代中國作家中應該說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回想一下,我發現我幾乎讀了馮唐所有作品,除了馮唐之外,我好像還沒有讀完過任何一個當代作家的全部作品。

說起他的作品,馮唐不是為所有人寫作的這樣一個作家——儘管所有的作家都不是為所有人寫作的,但是有很多作家都是暗中期待所有人來閱讀自己的文章的,而在馮唐寫作的時候,他給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就是他只針對部分人寫作。

幾年前馮唐寫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調:同樣是文字,但是在文學和非文學之間有一道「金線」,他認為喜歡韓寒的朋友可能對馮唐不感興趣,因為他認為韓寒的作品是沒有過這條金線的,他認為韓寒的作品不是文學作品,而是一些文字而已。

當然這樣的話很容易引起爭論。馮唐的作品裡面透露出一種很「擰」的味道,讀他的作品的時候我能感覺到他在談一些事情、描述一些場景時是津津樂道的,但同時,他也很明顯透露出對某些事情強烈的排斥,或者說透露出一種拒絕的姿態。

馮唐這個人有點矛盾。他是一個很入世的人,幾乎所有的潮流他都沒有落下,雖然他是學醫的,但他後來放棄了醫生這個職業,轉而從事了跟醫生很不一樣的職業。而說到作家,他的作家身份又是業餘的,雖然他的水平很專業,但是從職業角度來講,他是一個業餘作家。

他做過麥肯錫的管理諮詢顧問,後來又在一個大型國企的醫療業務部門做總經理,可以說他是一個商界精英,同時他對商業領域、對財經領域有一種近乎本能的距離感,他對商業表現出一種有限度的投入。

所以在他很多作品裡面,尤其是在一些散文和隨筆裡頭,他都表現出對於商業的重視,同時又看到了他對於商業的限度,他很有分寸的將他的工作與他的生活分離開來。在現代商業社會裡,能夠意識到並且很好在這二者之間建立一個隔離帶,這是很不容易的。

很多人在商業領域裡頭是全身心投入,而且認為商業就是一切,把自己在商業在職業生涯上的成功等同於自己一個人的成功,這樣的人可以說比比皆是,包括那些很不成功的人,他們也認為商業上的成功以及職業上的成功,就是個人的成功。

當然,也有一些人——以廣大的文藝青年和文學青年為主的這樣一個人群,他們總是表現出一種對商業時代、對商業社會的排斥和厭惡,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面對商業社會,做到「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其實是很難的一件事情,但馮唐做到了。

我喜歡馮唐的作品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的作品當中透露出一種作為醫生的冷峻,甚至是某種冷酷,並且這種冷酷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冷酷。

對於一個醫生來說,冷酷,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素質。雖然作為醫生也要懷著一顆愛心去面對病人,但是一個合格的醫生,他心裡頭一定是有一種超越情緒、超越好惡的人生態度。

一個醫生每天面臨的都是各種的不完美,甚至是血淋淋的、污穢的事情,也就是說,我們作為人最不情願向別人展示的那些東西,都讓醫生看到了,如果醫生太容易動情的話,他就沒法從事他的工作了。久而久之,醫生就形成了一種很冷峻的觀察他人和觀察世界的方式,他們就具有了一種不受情緒所左右的行動力。

我有一個做醫生的朋友,他是這麼來定位他的工作的,他說:「我們的職責是治病救人,我們在很多時候實際上是在給火葬場打前站,因為在醫院裡,病人裡頭有相當一部分是進了醫院以後下一站就是火葬場。」

這是一個很嚴酷的事實,所以我特別能理解魯迅的那句話:「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魯迅還有一句話是:「我的確時時刻刻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的解剖自己」——我們從魯迅的這兩句話裡面就已經能夠切身感受到魯迅曾經有一個身份,那就是他學醫的經歷。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不少作家都是醫生出身的,比如說魯迅、郭沫若,而在中國當代作家裡,也有不少是醫生出身的,比如說曾經贏得眾多讀者的池莉,以及畢淑敏,包括余華也曾經當過牙醫。

當然,前面我們已經說了,馮唐他也有過學醫和做醫生的經歷。很多年前我就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文學和醫學到底什麼關係?因為那時,我讀的文學作品當中有兩部也是跟醫生有關的,一部是《日瓦戈醫生》,一部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這兩部作品的主人公日瓦戈和托馬斯都是醫生,這兩部作品的共通點都是一個醫生在用他的目光去觀察這個世界,他們描寫的都是一個醫生在動蕩年代裡的命運、反抗以及希望和絕望。

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不為良臣,即為良醫」——意思就是要麼安邦定國,經世濟民,否則,救之於民。不管是當大臣還是當醫生,他們做的工作都是面對一堆問題,來實施各種救治的手段,從這個意義上說,做醫生和做管理是同一件事情,哪怕我們從事的不是醫療這個行業,但我們也不妨擁有醫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是冷峻、客觀,不迴避問題,並且盡最大努力去解決問題。

馮唐所說的這十個好習慣,我們可以看做是他開出的一個個人管理的處方,或者說它是針對老闆、職業經理人和普通白領在工作和生活當中出現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而給出的一個處方,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個處方到底包含哪些內容:

比如說,收到郵件24小時內一定回復。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網路覆蓋不好,不是借口;約好了會議沒及時趕到,說是北京交通堵塞、鬧鐘沒響、媽媽忘叫我起床了等等都不是借口。

馮唐說的是即時,但我看到的是另外一個東西——不找借口。不找借口的的確確是一個好習慣,或者說找借口是一個相當常見的壞習慣,我們在工作當中,有時會不知不覺染上找各種借口的壞習慣。

最近我看到有一種日曆很有意思,名字叫「請假日曆」,每一天它都給你一個請假的理由,比如說一號是:老闆,我要請假,因為我們家的老母雞死了,我要回去喝雞湯;第二天又請假說,老闆,我昨天晚上吃了德芙巧克力,今天早上我發現我什麼衣服都穿不上了……

當然,這樣的日曆肯定不是為了幫助你怎麼去寫請假條的,只是為了給你在繁忙的工作當中提供一點小樂趣而已,而且它還有一個意外的功能——告訴你找理由請假是一件很無趣也很無用的事情。

所謂的近俗,就是不要讓自己顯得很高大上,不要老是緊跟潮流,而是要學會做一些很落後很不入世的事情,比如說現在人人都拿著手機,整個工作和生活都是圍繞著手機來運行的,包括閱讀,而且現在有很多人都已經不再讀書了,而是在看手機。

他所說的「近俗」其實就是要我們遠離數字化浪潮的裹挾。比如說要長期閱讀兩種以上的專業期刊,知道最近什麼是大奸大猾大痴大傻,知道最近最新最潮最酷最屌的事情是什麼——請注意,他說的是專業期刊,他希望我們的入時、新潮帶有一種專業的底色,這叫「近俗」。

大家可能聽到這個建議的時候都笑了,心想這還需要你來提醒,我們天天都在學習,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的學習並不是真的在學習,而是一種向別人表現出來的這樣一種浮在表面的偽學習姿態。

學習是一件很苦的事情,而不是裝給別人看的事情,但我們現在很多人的學習,是為別人之學,而不是為己之學。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我們今天很多人的學習都是為了讓別人覺得自己在學習,讓別人覺得自己有知識,而不是為自己去學習去專註的這樣一種「偽學習」。

真正的學習有時候甚至是痛苦的,是試圖解決探究一個真正重要的問題,愛因斯坦說:「遊手好閒的學習並不比學習遊手好閒好」。當我們在說到學習的時候,可以問一下自己,我們的學習是不是一種遊手好閒式的學習?

馮唐提出的建議是:一年至少讀四本嚴肅的書籍,他給出的嚴肅書籍的定義是:不是通常能在機場買到的,不是近五年出版的,也不是你看了能不犯困的那樣一種書籍,這樣下來一年讀四本,才意味著你是在真正的學習。

你要明白你已經得到了很多了,再要就是貪婪,時間太少,好玩兒的事情太多,從尊重生命的角度,不必糾纏,我記得馮唐以前說過一句類似的話,他說:「有時我們會感到焦慮,有時候我們的慾望會不斷的腫脹,然後你就會覺得你掙的錢不比蓋茨多,你和老婆的年齡差距太小,比不上楊振寧,你的名氣不如邁克爾·傑克遜大。當這種慾望開始腫脹的時候,你可以到醫院的重症病房去看看,那裡面有的是比你年齡大的,有的是比你掙錢多的,更有的是老婆比你老婆年輕的。那是一個命懸一線的地方,因為當你看到各種呼吸器等等設備時,你就會意識到,健康的活著,自由的在地上走來走去,即使是買不起車也是一件很值得欣慰的事情,甚至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

這個習慣也可以概括成四個字面:向死而生,學會讓自己想像性的置身於某個最終的結局,然後站在終局看現在,這對於治療你的焦慮,治療你過度膨脹的慾望很有好處。

讀到這裡的時候,我特別有感觸。前一陣我有一個感嘆,就是現在能夠寫通順句子的人都是人才,有太多本科、碩士甚至是博士畢業的人都寫不了通順的句子,都寫不了人話,說不了人話,哪怕是寫一張通順的,言簡意賅的便條都漸漸成了一種稀缺能力。

我們在買各種書,報各種班,訂閱各種熱門節目的時候,一定要想一想,我有沒有一種最基本的技能——動筆。馮唐說:「能想明白、寫清楚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眼高手低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所以一年至少要寫四篇文章,每篇至少兩千字。寫作的過程,也是沉靜思考和凝練的過程,彷彿躲開人群,屏息斂氣,抬頭看到明月當頭」。

動筆寫,尤其是寫超過兩千字文章的時候,跟我們自己在朋友圈裡發幾句感嘆是完全不一樣的,我把寫作比喻為思想的核算,有些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明白了很多事情,懂得了很多,但是當你坐下來,想把你自鳴得意的那些觀點寫下來,卻發現根本都不能形成文字。我們對自己有很豐富的思想,有很豐富的知識的那種幻想,在你動筆寫作的時候,可能一下子就破滅了,如果你不動筆寫,這個幻想就一直存在。

所以做企業一定要有財務部門,要有專門的人來記賬,但是我們平常做事、想問題的時候卻常常想不起來記賬,由於不記賬,我們就會產生各種幻覺,也會不知不覺流失很多我們自己認為屬於我們自己,但很快就會流失的那些智力資產,所以動筆寫作是一個好習慣。

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在朋友圈裡曬自己每天的步行里程數,有些時候我看到那個數字的時候都感到特別的自卑甚至是覺得有點匪夷所思,我看到我的一個朋友經常能走到8萬步甚至到10萬步,如果他的家裡沒有招財貓的話,我真的不知道他是怎麼走出來的。

我說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我們要學會自己去健身,而不要為別人去健身,不要做健身秀,健身不一定就是去跑馬拉松,你哪怕是用特別土的方式,比如說站樁、靜坐甚至做廣播體操都是在健身,我們要知道身體是自己的,沒必要去忽悠別人和忽悠自己去健身。

也就是培養一個真正的愛好。什麼叫真正的愛好呢?就是那種哪一天你沒有做這件事情,你會感覺到若有所失,甚至會很著急,比如說你在出差的路上,鑒於條件,不能去從事這種愛好,你會很著急,一旦有條件你就會馬上去做這件事情,不這樣做,你會覺得很難受,或者說已經形成了某種癮,不是你想起來要去做這件事情,而是這件事情會時不時來提醒你:你該做什麼了。

這種愛好不一定要多高雅,看上去不那麼高雅的愛好也是愛好,比如說你學會倒立,現在一般的人沒有勇氣去做這個運動了,比如說真正的發獃,還有如果是大家都會的那種愛好,你要做到讓自己都覺得很佩服自己,那也可以是一種愛好,比如說自拍,這是一件很俗的事情,如果你的自拍水平已經發展到拍出來的照片不像是自拍的,那就是一種很好的愛好。

至少這能證明你在這件事上真正的花了時間和花了精力,最重要的是你花了心思,愛好常常是這樣,你在上面花的時間越多,花的心思越多,你就越來越會被這樣一種愛好所暗中「綁架」,那是一種愉快的、幸福的被綁架的感覺。

馮唐還說了一種愛好就是:扯拖。能夠在某些事在某些局裡面能夠迅速的脫身出來,比如說某個人一但遇到一點事情,遇到某個自己不同意的觀點,馬上就會據理力爭,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如果發現自己有這種習慣的時候,你不妨培養一種新的習慣,就是立即閉嘴的習慣,你在爭吵的時候,能不能馬上說,我現在不爭了,一句話都不說了,然後你回到房間里發會兒呆,或者玩玩自拍,你很快就會發現這種爭論其實完全沒必要。

什麼叫不好的習慣?就是你做這件事情的時候覺得津津有味,但是你真正停下的時候卻發現它其實一點意思都沒有,所以我們要學會養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可以用禪宗的話說叫「截斷眾流」——當你的頭腦中的觀點猶如萬馬奔騰,當你要應酬的各種局紛至沓來的時候,你能不能有一種給自己突然叫停,並且能馬上停下來的能力?

這種習慣主要是跟工作有關,除了在睡覺的時候手機要開機,要讓你的同事能找得到你,如果和上級一起出差,你的手機幾乎要時刻攥在手上,手機沒電不是理由,因為即使你用的是iPhone,也是可以配一個外掛電池,這就叫常備,這樣一種常備的習慣能夠讓你在職場上建立一種可信賴、可依靠的形象。

值得做的,現在立即就去做,見到事馬上就開始做。相反,一但拖延,這件事情的思緒就會佔據你大腦的很多內存,當你的大腦當中關於這件事情該不該做,該怎麼做等等這些念頭越來越多的時候,你做這件事情的興緻、動力就會越來越少,見了就做,做了就放下,「了無不了」,這就是佛家的說法,一件事情見了就做著。

有人可能會說,這樣會不會太累?恰恰相反,見了事情不做反而更累,因為你的頭腦當中有太多關於要做還是不做,該怎麼做等等念頭,當這樣的念頭越來越多的時候,一方面,任務一點都沒有完成;另一方面,你的整個頭腦,你的整個精神狀態都會被那些你該做而沒有做的事情所困擾,這種越來越多、越來越深的困擾甚至會讓你的整個身心一刻都不得放鬆,這種狀態其實是一種最累的狀態,要讓自己不累,最好的辦法就是見了就做,做了就放下。

什麼叫收放呢?我們常常說收放自如,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身為中國人,生下來不久就會接受一種苦役,那就是受教育。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從幼兒園到大學,我們都會被一種應試的思維所綁架。

說到考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把辛酸淚,考試讓我最難受的一個特點就是排名次,如果你是一個極致的考試級的學霸,說不定你會喜歡考試,因為每一次考試都是對你榮耀的彰顯。但可惜,不是每個人或者說幾乎每個人都不是學霸,而每一次考試對他們來說都意味著是一種羞辱,就算你這次名次僥倖沒有下降甚至還提高了幾名,但是你心裡頭的那種陰影是揮之不去的。

久而久之,我們就會以一種考試競賽的心態看人看事,我們甚至會把我們整個的人生都變成了一種考試,到了該找工作的時候,又馬上會比較他找的工作比我找的工作是不是要好,他的工資是不是比我的工資高,到了該買車的時候,我是不是買的起車或者說我買的是什麼車,這又是一次考試,更不用說每年過春節回家的時候,那更是一次七大姑八大姨對你實施的各種考試。

久而久之,我們就變成了一種考試化生存的人,即使我們已經離開了學校,我們總覺得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是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考試,同時也就意味著面臨著對各種各樣的恐懼、各種各樣的焦慮、各種各樣的羞辱、各種各樣的失敗揮之不去的擔憂。

我自己有一個觀察,不知道是否片面,請大家指正。我發現,我認識的得抑鬱症的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好勝心特彆強。他們習慣於從別人的角度來審視自己,他對自己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簡單的說是不懂得「收放」,不懂得人生不是考試,不懂得要學會為自己活。

長此以往,你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就會變成一種巨大的無形的壓力,會使我們突然有一天對種種競爭,對種種人們孜孜以求的事情產生一種強烈的幻滅感和徹底放棄的慾望,這樣就會很麻煩,可以說對於世界會產生這種厭倦,打不起精神以及一切都沒意思的狀態,這就是那種持續的、穩定的、強烈的競爭意識所導致的物極必反的結果。

所以我們要學會收放自如,學會給自己拉一個清單:哪些東西從長遠來看是真正重要的,而又有哪些東西從長遠來看是根本不重要的,有些事情在當時看,事大如天,過後想,細枝末節,看似很重大,實際上沒有意義。

不要去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習慣性的爭強好勝,而是要識別發現哪些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什麼叫真正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年後看五年以後看、十年以後看甚至是在生命的盡頭看,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到底有哪些,自己寫下來,寫一個有層次的清單。

比如我在生命的盡頭沒有做而感到特別遺憾的事情有哪些,20年以後回頭看,我該做卻沒有做的事情有哪些?按照這樣的邏輯,按照這樣的順序,甚至是一周以後,寫下來,你就知道真正重要的事情以至於到了非做不可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寫下這些清單,每天將自己的經歷和心力平均分布在那些重要性完全不同的事情上,而不要讓自己像迷宮裡的老鼠那樣,沒有方向感的亂竄,這樣除了讓自己精疲力盡以外,真正重要的事情反而被耽誤了。

這裡面有一個很簡單很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坐下來問自己說,我現在焦慮嗎,我現在恐懼嗎,讓我最恐懼和最焦慮的事情有哪些?然後寫下來,放在抽屜裡頭,一個星期以後再來看,你會發現這個清單裡面有很多焦慮的事情,其實你已經不再焦慮了,或者根本不值得焦慮,這樣一個小小的方法就能夠讓我們逐漸養成收放自如的習慣,也就是讓那些忙忙叨叨而碌碌無為的狀態逐漸的遠離我們,以及逐漸的遠離考試化的人生。

馮唐的這個清單加起來也就不過1000來字,我們說得已經太多了,建議大家把這十個習慣寫在紙上,每天對照一下自己。

習慣,其實是我們每個人的無形資產,這個資產裡面有正資產也有負資產,當我們在習慣上擁用了越來越多的正資產,與此同時,我們的負資產越來越少,越來越被剝離的時候,我們首先會覺得很輕鬆,因為習慣不過就是一種思維和行動的自動化,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以後,我們用不著那麼努力的去做事,而是被一種好的習慣悄悄驅使著,不知不覺就把事做成;相反,壞習慣就是那些不斷綁架著我們,驅使著我們去做形形色色無用功,以至於讓我們的成本最大化而收益最小化的那樣一種習慣。

讀了馮唐的十個好習慣以後,我希望大家和我一起來重新管理自己的個人資產,這是一種最省錢,可能也是收益最大的理財方法。感謝大家收聽今天的節目,我們下周再見。

伯凡時間周末閱讀推薦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