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人大重陽”

本文大概7600字,讀完共需10分鐘

作者王文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本文刊於《全球商業經典雜誌2019年第5期,原標題是《“一帶一路”進入“耐力跑”階段——百國調研歸來看“一帶一路”與中國未來》。


  一、從差點墜機的故事開始說起  

2018 年 11 月底,我受邀赴印度尼西亞講學。從北京飛抵雅加達的航班,在降落時遇到了當地大雨,連續兩次降落,都遭失敗,被迫降到了 600 公里外的泗水市, 等雨停兩個小時後再飛回雅加達。這樣的驚險之旅在國外還是第一次遇上,卻激發了我不少關於中國對外傳播的遐想。


當時場景回憶起來,至今仍心有餘悸:整個飛機受垂直風切變與雨水猛烈衝擊,1 秒內驟墜數百米,然後被艱難拉起,在空中迴旋幾分鐘後,再次尋求降落,又一次遭遇風切變而瞬間墜落,接着又被拉起。當時,我的耳內翁翁巨響,夾雜地聽到了機艙裏的尖叫聲、喊鬧聲、救命聲、哭泣聲,還有一些人胃內翻江倒海後的嘔吐聲……想起印尼是全球墜機的多發國,當時的我閉上眼,強忍不適感,內心雜亂無章。

    

“不會就這麼死了吧?死了,家裏人怎麼辦啊?”

      

“這爛機長!爛飛機員!爛飛機!要是活着,一定投訴死他們!”

    

“我來印尼幹嘛呀?那麼糟糕的國家啊!要是活着, 一定不來了!”

      

“我是來講一帶一路?這樣的國家怎麼搞互聯互通啊!”


…………


一直胡思亂想着,直到飛機平安降落後,機內掌聲、祈禱聲、歡呼聲集體響起!


等飛回雅加達時已是半夜,第二天一早拖着疲憊的身軀,如期出席印尼一年一度最大規模的中國印尼對話會。作爲大會發言嘉賓,我一上來就對着臺下兩百多位中印尼兩國政要名流調侃道:“我昨晚剛到雅加達,但飛機降落兩次都失敗,搖晃得非常厲害,迫降到 600 公里外的泗水,半夜才飛回雅加達。我第一次來到印尼的經歷實在是太恐怖了。(全場笑)但我一位好友開玩笑說,‘你賺了。一張機票,三次航程’(全場笑)。所以, 分析任何事物,不同的角度,可能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中國印尼關係同樣如此。”


2018 年 3 月 21 日,中國美國商會在紐約主辦“特朗普時期的中美關係展望” 主題論壇,王文應邀參加並做主旨演講。

 

坦率地講,這段開場白多少還帶着頭一天驚魂失措的情緒,但卻令全場兩次開懷大笑, 並抱以熱烈掌聲。接着我肯定這些年印尼崛起對中國的重大意義,然後又夾敘夾議地針對“一帶一路威脅論”,講到中印尼合作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戰略互信、人員往來、產能基建等方面合作的潛力與必要性。


對話會一結束,數十位印尼與會者圍過來,要求交換名片,有的還說,這是聽過的最清晰表達“一帶一路”的演講。


這段否極泰來般的經歷讓我再次感受到,真誠的表達、理性的態度對於當下“一帶一路”國際傳播的重要性。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表述,往往來源於有說服力的親身經歷。許多時候,我們重於用各種高大上的用詞去講述中國故事, 其實不如從切身感受出發,哪怕是很糗、很不堪回首的事件,換一個側面也能證明所要表述中心思想的重要性。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有過許多類似記述。比如,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一次對話會上,我開頭就講,上午去了離吉隆坡有六七十公里外的吉隆坡行政中心“布城”, 很顛波,如果修一條城際快軌,就會方便得多,中國公司有這樣的能力;在奧地利格拉茨,我說,想抽空去200 公里外的鄰國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雅未克看朋友,但來回需要 8 個小時,只能作罷,如果修高鐵,來回 1 個多小時就夠了。在中國,北京與天津就已實現此舉;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我的開場白是,想把 PPT 發給主辦方,但容量太大,常常發送失敗,很費勁,但在中國, 微信、QQ 就相當方便,4G 網速很快,馬上就迎來5G 時代, 中土合作前景廣闊……這些貼地氣的表述,都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這些年,會講故事的中國官員、學者不斷增多,但相比世界對中國表述的需求,以及歐美部分國家對中國的誤解而言,中國仍處在“供給不足”、“方法不佳” 的困境中,亟需從制度與思想觀念層面進行“講好中國故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塑造“一帶一路”這個國家品牌,並通過艱辛的長期努力,才能爲推進“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思想力量。


以我跑馬拉松的經驗來看,要想取得好的成績,首先要在前幾公里把速度帶到一定的程度,然後進入到持續的“耐力跑”過程中。以此類比,如果說 2013 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國內外宣傳陣勢、項目合作、國際洽談迅速鋪開是“提速起跑”的話,那麼現在, 總結經驗、講述故事、項目盈利、應對困難、持續前行, 無疑則是一場漫長的“耐力跑”。


2017 年 4 月 5 日,“全球治理與中美關係:中美智庫對話 2017”在丹佛大學舉行。


  二、百國調研與宣講歸來的10段親歷  


自習近平主席於 2013 年秋季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後,我與同事們先後差不多去了 100 個國家進行宣講與調研,走訪了國內上百個縣市,積累了大量“一帶一路”推進情況的直觀感受。這些情況大體包括如下:



第一,通過調研發現,“一帶一路”給沿線國家帶來諸多實際利益,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支持與擁護,但一些國家“隱性”的防範之心與不少國家“顯性”的奢求之心也同樣存在。


美國、日本和印度等國家對“一帶一路”態度各異。美國和日本的態度受制於雙邊大國關係的博弈,印度偏向於地緣政治的考量。包括俄羅斯、土耳其等沿線大國則實現了與“一帶一路”的戰略對接,一些國家還設立了“絲路大使”等專職負責與中國的對接,但落實既有項目且實現可持續發展,仍需要較爲漫長的時間。


第二,通過調研發現,“一帶一路”已然具有一定聲勢,各國多數政治、經濟精英都已感受到“一帶一路” 倡議的影響力,但要使“一帶一路”在全球深入人心, 塑造真正的中國軟實力,還需要解決一些問題,尤其是一些基本概念還沒有完全成爲共識。比如,許多人至今對“一帶一路沿線 60 多個國家”的概念認識不清。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在“一帶一路”的定位是怎樣的?“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期以來“中國走出去”戰略到底有什麼區別?


第三,通過調研發現,“一帶一路”在國內已經形成普遍共識,寫入各省(區、市)和絕大多數地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但有些地方出現項目無序競爭的苗頭, 一些重大項目缺乏可持續盈利性;個別地方政府“寅食卯糧”,甚至爲政績和財政補貼跑馬圈地。


綜上所述,雖然“一帶一路”的初期階段產生了巨大的效果,但研究與認識還需要精細,個別政策與項目還有些粗糙,仍需增進雙邊多邊溝通。作爲基於市場化的中國對外新倡議,尤其是針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議題所提供的中國式解決方案,“一帶一路”必須着眼於可持續發展,在漸進的過程中學習總結。


2013年以來人大重陽全球調研路線圖


以下我用 10 段簡短親歷故事講述“一帶一路”進程中的複雜與不易,爲讀者在大量報道與學術研究習慣用的宏大形容詞與數據概括之外,透析那些有血有肉的“一帶一路”故事背後的多面性。

 

防範“大包大攬”


故事 1:在某區域大國的雙邊《共建備忘錄》談判桌,我作爲中方三位文本談判代表一度如坐鍼氈。文本中原則性的問題談得相當快,但在具體重大項目上陷入了僵局。對方急切借“一帶一路”重大契機發展本國經濟,把國內許多重大項目都往《共建備忘錄》裏塞,中方談判人員不得不就每個新增項目臨時打電話回京,尋求相關機構幫助。


這次談判提醒我們,不僅要爲“一帶一路”目前得到全球多數國家的支持而喜悅,也要對一些國家的過高期待,以及項目合作中的“大包大攬”提高警惕。做大做強“一帶一路”的全球影響力,進而推進中國下一輪開放勢頭,這是無可厚非的。但下一步中國需要防範“貪多嚼爛”,雖然還要努力做大項目、籤大協議、尋求大國支持,但也要從小處着手,完善小細節,嚴防小紕漏,注重小條款。畢竟,“一帶一路”已經取得階段性重大進展,接下來要進入“精耕細作”期。


繼續戒驕戒躁


故事 2:在肯尼亞,我調研該國獨立 100 年來第一條鐵路:從最大港口蒙巴薩到首都內羅畢的蒙內鐵路。這條鐵路完全由中國企業承建。所接觸到的當地官員、民衆都對中國感激不盡,也對中國系統的運營前景充滿信心,給了中國企業未來多年的運營權,希望中國能夠“傳幫帶”,以便實現肯尼亞經濟的可持續性自主發展。但令人詫異的是,某國的一些公司在鐵路沿線投資了公路及相關基礎設施,意在對蒙內鐵路展開營運競爭。


這個項目警示我們,在經歷千辛萬苦而取得“一帶一路”許多重大項目突破性進展之後,更要繼續戒驕戒躁。中國企業以物美價廉、合作共贏等方法與西方企業在全球市場分蛋糕、做蛋糕,體現了不斷提升的中國軟實力,但同樣引起了西方企業的警覺、競爭甚至是市場的反撲。走到一個新的國家,拿下一些大項目,如同“打天下”,但“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中國崛起之路註定是不平坦的,中國企業在全球崛起之路同樣不容易, 而“一帶一路”的推進進程則必將是不平坦之路的集中折射。

 

企業藉機“鳳凰涅槃”


故事 3:義烏是“一帶一路”貿易領域的重要支點城市。這些年義烏對外貿易連續多年以高速增長,這在全球貿易多年低增長的大背景下,無疑是巨大亮點。當地官員與商戶告訴筆者,義烏批發的小商品物美價廉, 不同於歐美奢侈品牌,很對“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的胃口。2015 年以後,“義新歐”班列開通且逐漸興盛起來,義烏小商品城專門開設了“進口館”,足不出戶就能一手購買到數十個國家的商品,義烏實實在在受益於“一帶一路”。


這個典型案例反映了“一帶一路”的務實性。諸多地方企業尤其是數以千萬計的中小企業主,主流想法都是想圖“變”,希望在未來能借“一帶一路”,審時度勢, 實現企業的“鳳凰涅槃”,此時,各級政府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優惠政策,創造條件,幫助諸多中小企業順利轉型升級,是不得不面對的重大責任。


不是無償讓利,而是共贏


故事 4:我在波蘭某重要智庫調研。剛落座,對方就調侃,“您是本週我們接待的第四批中國代表團了, 相信也是來談‘一帶一路’的。我們就想問一個問題: 中國到底能給波蘭什麼實際利益?”此後的談話中,對方還反覆問及中國帶來的務實利益。


這段回憶至今如鯁在喉。當下,“一帶一路”研究與對外交往多是強調給對方帶來利益,生怕對方不願合作,這代表着中國走向世界進程的誠意與善意。但必須注意,類似的善意、誠意有時也會助長一些偏見, 誤以爲中國主動送上門的合作意願,意味着中國有求於他們。事實往往相反,中國走出去是相互需求的結果,不是誰求誰,更多時候,中國是合作的“甲方”。“一帶一路”追求合作不是中國無償讓利,而是共贏。對方要贏,中國也要贏。全球面臨着經濟增長長期低迷、貿易增長萎靡不振、各國基礎設施落後的困局,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發展經驗有助於世界的未來。因此,對外合作,也需要自信。這應是未來“一帶一路” 進程的重要規則。


2015 年 11 月 16 日,土耳其安塔利亞 G20 峯會發佈會現場。

 

完善“走出去”的規則


故事 5:在拉美某大國調研時,我與一位國企老總交談,問他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誰?他沒有指涉美國、日本或歐洲公司,而是談到同行業的某一些中國公司,還列述了一些項目競標過程中中國公司競相壓價的難堪與尷尬。他的另一句話更加令我瞪目,“中國企業不怕與任何發達國家在海外競爭,但很害怕與國內企業的競爭。”他暗示,國內企業有時會出現競相壓價、不守規則的現象。


這類競爭狀況當然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市場化表現,但也折射了“一帶一路”大背景下一些企業蜂擁而出,以“佔領市場份額”爲唯一戰略目標的盲目擴張性。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強化企業“走出去”進程的行業管理與規則制訂,提升中國企業的品牌,打造“百年老店”式的企業,目前看來越來越變成了“一帶一路” 當務之急。

 

對外傳播需供給側改革


故事 6:在奧地利薩爾茨堡,我曾給來自中歐各國上百位企業家、商會負責人與政府官員宣講“一帶一路”。課後,副州長感嘆道,沒想到近兩小時的課程, 下面竟如此專心致志地聽講,他們太渴求知道“一帶一路”的真實故事與實際情況了。一些問題顯得非常基礎,比如,“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過程,“一帶一路”倡議中到底有哪些內容,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到底會持續多久,等等。這些問題都反映了中國的思想供給還遠遠未跟上。


類似經歷,許多出國調研的學者都曾遇到過,這使中國的對外傳播工作壓力倍增。筆者在數十個國家宣講“一帶一路”,遇到更多的問題不是聽衆的刁難,而是一些“一帶一路”的基礎知識。這些年,國內已有數百萬篇的“一帶一路”新聞報道,但外語傳播的有效性、廣泛性仍不夠,如何藉助新媒體、新技術更多深入人心的傳播中國信息,藉助電影、文學等膾炙人口的方式講好“一帶一路”故事,傳播好中國故事,涉及到話語體系、


傳播機制、運營人才等對外傳播方面更深化的供給側改革,可謂任重道遠。

 

完善心理地緣觀


故事 7: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幾位當地學者感嘆道:“一帶一路”令中哈兩國走近,但許多哈薩克斯坦人在社會心理上仍覺得與歐洲國家更近。事實上, 哈薩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圖飛到烏魯木齊僅需1 小時。我曾問過一個研究生班的學生,有誰能說出“中亞五國” 的首都,結果沒有任何一位同學能立刻背出。


這種反差是對中國社會心理的重大告誡。對於多數中國人而言,國外通常指的是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卻忽視了多數鄰國尤其是中亞國家的存在。“一帶一路” 國家在中國社會的心理中是一個巨大的盲區,是中國人的全球觀失衡的重要表現。目前,越來越多國家對華簽證採取免籤、落地籤的方式,這是調適民族心理的重要基礎。中國輿論不妨多建議普通民衆,多加強與鄰國的互動,多到“一帶一路”國家走走看看,完善中國人心理的地緣觀。這也是一項“一帶一路”民心相通領域的重大工作。

 

資金融通要發力


故事 8:這些年,我在泰國、馬來西亞等個別城市商場、景點能直接花人民幣,有的商家甚至還用人民幣標價。在春節期間,泰國曼谷與北京的航班數量竟超過了“中國航班最忙碌”的京滬線。“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在東南亞有極大的優勢,使得資金融通領域也水漲船高。不只是在東南亞國家,筆者在埃及、埃塞俄比亞等國的一些著名景點,發現幾乎所有當地人都會用“你好”、“謝謝”與中國人打招呼。


這種交易僅僅是開始。以“資金融通”爲目標的金融合作,是“一帶一路”倡議核心內容“五通”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發揮着人體血液般的作用,保證“一帶一路”的經濟運行穩定。不過,相比於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目前看來,資金融通在“一帶一路”的“五通”中剛剛開始發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便利貿易和投資,讓金融合作成爲“一帶一路”新引擎, 這應是可預見的期待。

 

化解大國糾結


故事 9:曾在印度孟買參加規模盛大的全球智庫會議,全球治理是討論重點。提及基礎設施建設時,一些印度學者都推崇中國的貢獻。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從普通民衆得知他們關於國家發展的看法。一位出租車司機告訴我,“很想去中國。中國比印度富,但印度未來也會越來越好。”另一位貧民窟裏的印度教徒說,我們也有夢想,就像電影《貧民窟裏的百萬富翁》那樣。不過, 一旦談起“一帶一路”,他們就顯得有些拘謹。對於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多數印度智庫都有各自的想法,使得“一帶一路”南亞段的進程變得複雜。


這種糾結是一些區域大國的典型糾結體現。一方面他們希望與中國合作,搭中國的經濟增長便車,借鑑中國的發展經驗;與此同時,他們也焦慮中國在地緣政治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怕中國過於壓制本國在本區域的影響力。事實上,“一帶一路”不是零和博弈,共贏價值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如何深入全球人心,在區域大國尤其顯得迫切。

 

推進全球新進程


故事 10:2016 年 4 月 18 日,我所在智庫與美國著名智庫 CSIS 共同舉辦了“中美‘一帶一路’智庫對話”。這是在華盛頓第一次舉行的“一帶一路”主題中美對話,上百位官員、學者與相關人士聽取了對話會的新聞發佈。一位官員說,爲何會有這次對話, 因爲美國開始嚴肅地思考“一帶一路”。此後,筆者多次去美國講述“一帶一路”與中國發展。美國人並不是完全排斥“一帶一路”,而是想急切瞭解“一帶一路”的真實情況。


這些反饋在近期中美交往中得到了更多印證。從近年來數十份美國公開智庫報告上看出,美國政府在“一帶一路”的看法有鬆動。可以預見,中美在“一帶一路”展開重大合作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波折與反覆也會發生。從長期看,這將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 的全球新進程。


  三、永遠不要停止向世界學習  


2014 年 11 月,中國智庫代表團四位演講嘉賓在澳大利亞 G20 峯會現場合影。


五年半以來,“一帶一路”取得的成果超出預期,令世界對中國發展產生更多的敬仰之情。不少國際有識之士主張向中國學習,中國也樂意向世界分享發展經驗。在這個進程中,中國人的自信心得以恢復與加強。但中國人千萬不能自滿,國力競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世界也在進步,中國須時刻保持學習之心。


以“一帶一路”核心要旨“互聯互通”爲例,這中國近些年來最值得稱道的發展優勢之一。高鐵、高速公路、電子支付、共享經濟、4G 網速等,使中國社會變得便捷而高效,令國際社會羨慕不已。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永遠跑在前面。


在歐洲許多機場,近年來已紛紛取消了人工覈對登機牌的環節,換上了自動安檢掃描設備,放行李箱、手提物件的安檢盒子用上了傳輸帶,比中國所有機場的安檢效率更快速、更便捷、更省人力。在歐美大城市的機場休息室,紅酒奶酪熱食冷餐,琳琅滿目,樣品豐富,比中國諸多大城市機場先進得多。在香港、新加坡、東京等諸多國際大都市,大樓與大樓之間通常有長廊或地下通道,行人穿梭不必日曬雨琳,比中國城市更便民、更宜居。由此來看,中國近年來在宏觀“互聯互通”上取得了國際優勢,但在微觀層面的細節發展,仍有許多提升空間。


再以中國近年取得了空氣質量、水質、土壤改善巨大提升的生態環保爲例,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要走的路仍很長。國內的不少旅遊景點的衛生狀況令人詬病。筆者數週前曾登上非洲最高峯乞力馬扎羅山,同樣是遊客絡繹不絕之地,但令人驚歎的是,連在海拔 4700 米衝頂營地,坦桑尼亞人把山間廁所都打掃得幾乎一塵不染,乾淨如賓館,而沿途近 50 公里的登山路,幾乎看不到隨地垃圾。可見,一些經濟偏落後的發展中國家景區管理,也有許多值得中國學習之處。


再以中國人最值得驕傲之處美食爲例,滿漢全席,各地小喫,令任何外國友人都嘆不絕口。近年來,倫敦、紐約、巴黎、米蘭等地出現了中國美食小喫店,如肉夾膜、煎餅果子等。筆者欣喜品嚐,有時會驚奇地發現,烹飪師傅中有了老外,操作手法標準化,蒸板、刀具、餐盒都比國內小餐館要乾淨得多,喫得令人放心,值得學習。


不只是發展細節,發達國家的一些重大戰略也有借鑑之處。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時,美國一度被判斷已衰落。然而,當初或許沒想到,十多年過去,美國經濟實力並未出現實質下降,科技創新、金融實力仍遙遙領先於世界,相反,不少唱衰美國的新興國家出現了重大風險。中國已是全球大國,如何在國際博弈中運籌帷幄,敢於糾錯,不妨向美國取經。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讓人落後。中國人從小就知道這句話。“中國要永遠成爲學習大國”,習近平總書記在 2014 年曾強調過這句話,讓人深刻體會到,國力競爭在某種程度上看也是學習能力之爭。


2019 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中再次強調,要在學思踐悟中不忘初心,不斷修煉自我。這是對全體中國人的又一次重要提醒。“一帶一路”是一場持久戰,中國發展更是一場永無終點的長跑。只有不斷向強者學習、向領先者請教,中國發展才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這是目前處在轉型發展期的中國需要銘記的。


推薦閱讀

【聚焦】在央視展示十種鈔票,內中奧妙鮮爲人知(附視頻)

【深度】“一帶一路”彰顯中國智慧,進展與成果遠超預期

【推薦】“一帶一路”進入2.0階段

長按關注

轉載請註明出處

並附帶官微二維碼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爲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3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