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慾橫流的當今時代,各種電視綜藝、網絡綜藝節目魚龍曼衍——有明星夫妻秀恩愛的,有以熱辣鮮肉博流量的,還有製造話題引起爭議的。說起文化類節目,應該是屬於綜藝節目中"不討好類型"的。但是,偏偏有這樣一檔文化節目從2016年到2019年連續三季在豆瓣高分榜上居高不下,這就是由"文化名嘴"竇文濤攜手優酷推出的具有"竇氏風格"的聊天真人秀節目——《圓桌派》。

  都說,脫口秀節目是成本最爲低廉的綜藝節目類型之一,因此很多電視臺和網絡平臺都在做,其中不乏高曉鬆的《曉說》、張紹剛的《吐槽大會》等優秀節目。但是,不得不說的是,"脫口秀大神"竇文濤的"竇氏風格"給中國脫口秀歷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隨着《鏘鏘三人行》在鳳凰衛視停播下線,很多人唏噓的同時開始繼續竇文濤的腳步追起了《圓桌派》。從2016年10月首播至今,《圓桌派》已經相繼推出三季,在豆瓣的評分依次爲8.9、9.1和9.2,由此可見它的實力和關注對它的高度認可。

  第一季的《圓桌派》,每一集僅僅30分鐘,從"師徒"聊到"母女",從"音樂"聊到"八卦",從"江湖"聊到"星座";聽劉索拉道藍調,聽馬未都談王朔和馮小剛,聽蔣方舟說奇葩相親史。真的是集集精彩,從不灌水。聽竇文濤與諸位大家們參玄論道,彷彿隔着屏幕都能聞見那圓桌上的香氣。每當香燃盡之時,總覺得對於所論話題的品味還未盡,餘味猶存。第二季、第三季的《圓桌派》時長逐漸增至每集40分鐘和50分鐘,仍然是每季二十四集。

  節目的主要嘉賓仍然不少馬未都、樑文道、馬家輝等文化名人,但是也跟隨着網絡話題熱度邀請了出演紅極一時的電視劇中的主角,如飾演《人民的民義》中陸亦可一角的柯藍,《我的前半生》中的女主馬伊琍等,甚至還有《舌尖上的中國》的導演陳曉卿坐鎮。

  相較於之前的《鏘鏘三人行》而言,除了延續了竇文濤特有的主持風格和"多人交流"的談話形式以外,《圓桌派》採用圓桌作爲節目道具,圓周率符號"π"作爲節目象徵,整體而言,節目氛圍更加放鬆,節目話題的選取更加貼切新一代年輕人的"三觀"。在話題討論中,各位嘉賓暢抒己見,時而有人點頭贊同,時而各執一詞,但是作爲主持人的竇文濤一直能夠氣定神閒、談笑風生。因而,看《圓桌派》,感受更多的是一種茶餘飯後在客廳中閒談的氛圍。與此同時,節目中嘉賓思想的交流和觀點的碰撞又能帶給我們思考,給我們以啓發。

  如果你熱愛文藝,那《圓桌派》你當然不可錯過;如果你是正處於迷茫期,那你也可能在《圓桌派》的討論中感悟到真諦;即便你只是爲了消遣時光,那我也推薦你不妨聽聽"竇氏幽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