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臺北市長初選由丁守中勝出,孫大千。(圖/攝影周宸亙攝)

▲前國民黨立委孫大千。(資料照/攝影周宸亙攝)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高雄地方法院22日判定,高雄市政府在高雄氣爆案中因已逾賠償請求權2年時效,免除賠償分擔。對此,前國民黨立委孫大千24日要求前高雄市長陳菊正式代表市府向全國人民致歉,並且勇敢負起政治責任,給大家一個交代;不過,市府說明,善款運用及代位求償機制上全都透明公開,可以接受社會各界監督,更怒嗆,「國民黨記性差就算了,不要記性差還不要臉! 」

4年前高雄氣爆案件造成32死、321傷,高雄市政府協助3140多名災民「代位求償」,控告中油、榮化、華運等公司賠償傷亡、財損案,高雄地院共分6案審理;高雄地方法院22日上午就氣爆代位求償(債權讓與)訴訟耗時調查審理,認定市府是主要禍首應負4成責任,但因已逾賠償請求權2年時效,免除賠償分擔,榮化、華運則各負擔3成,總計應賠償2億4千餘萬元。

對於高雄地方法院的審判,孫大千要求,陳菊應出面道歉並負起政治責任;市府應立即啟動內部調查,追究市府相關失職人員的政治、行政、及法律責任;監察院也要主動介入調查,瞭解在氣爆事件中,到底是誰下令刻意隱瞞事實,轉嫁市府的責任。

▲▼民進黨臺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造勢大會。陳菊、簡餘晏、段宜康出席。(圖/記者張榮恩攝)

▲前高雄市長陳菊。(資料照/記者張榮恩攝)

對於孫大千的說法,高市府新聞局長張家興表示,氣爆案發生迄今將屆4年,災害發生時,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政調查,以及監察院和檢調機關的司法調查都隨即展開;市府在善款運用及代位求償機制上,也都透明公開接受社會各界監督;「請孫大千不要選北部卻拿高雄刷存在感,也不要忘記法院究責的是26年前吳敦義當市長時的排水箱涵工程,更不要「套公式」發言,把氣爆案講得像昨天剛發生一樣,而抹煞社會各界對氣爆災後重建工作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而對於「但因市府部分因已逾賠償請求權2年時效,免除賠償分擔,等於3000多位災民已無法向市府求償。」這類惡意的散播謠言,市府譴責不應利用災民痛苦惡意誤導,法制局長陳月端做出幾點澄清。

第一,6月22日的氣爆民事判決金額對於災民權益絕無影響,災民權益已獲完整保障。在法律關係上,災民已透過代位求償先獲得完整(百分之百)債權的求償救助金,才將債權讓與市府提告求償。因此外界流傳災民因一審判決拿不到市府的40%,純為誤解!

第二,判決中提及向高市府請求權時效消滅扣減之事,是市府與榮化、華運或是未來其他可能肇事者(如中油)責任分擔的問題,無關災民權益。無論三審定讞後終局判決市府是否有責、責任比例多與少,市府都會負起責任,請大家放心。

第三,攸關災民賠償金的是法院判決的總金額。目前統計,納入目前一審判決的市府四成責任比例,法院判決總金額(6億918萬)仍較代位求償審查金額(6億3481萬)低,約為代位求償審查金額的96%。

陳月端強調,此判決結果,雖然證明代位求償委員會審查結果與法院實務見解相近,但災民身心煎熬應可獲得更多慰撫賠償,因此因應災民需求市府會繼續上訴,後續審判結果也會堅守「多退少不補」原則,如法院判賠較多,會補給災民賠償金,如判賠較少,也不會向災民追討,請災民不用擔心。

▼高雄氣爆時,多處路口如同遭炸彈轟炸。(資料照/記者宋德威攝)

▲▼高雄氣爆時,多處路口如同遭炸彈轟炸,救難人員在廢墟中尋找罹難者。(圖/記者宋德威攝,下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