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称使用拉贝他乐根或成为间接死因

资料图片

屯门医院疑因医疗事故造成患哮喘的七旬老翁死亡的案件,今在死因庭续审,威尔斯亲王医院深切治疗部顾问医生叶晓怡医,以专家证人上庭作供。她在庭上称,受争议的药物「拉贝他乐」根本不应使用,估计药物是促成哮喘恶化及死亡的间接原因。她又,指医生每次换喉时,都应用监察仪器确认喉管位置,直言「怀疑喉管有插错,所以要换第二次」,并建议医院应与病人家属建立更好的医患互信。

叶晓怡医生以专家证人上庭作供。

叶医生供称,解剖报告虽指死者死于呼吸衰竭及哮喘恶化,但「呢两种情况好少会喺ICU死亡」,故对治疗产生怀疑。她表示,拉贝他乐令气管严重收窄,「应该避免用」,即使医生于4时已经停药,但药物代谢需时,「唔系一停就无药力」,估计用药「可能同死亡有关」,但不是直接死因。

叶又怀疑医生第一次换喉有误,「如果无插错,唔需要换第二次」。她表示,根据仪器读数记录,第一次插喉「应该系正确」,但仍建议医生应用监察仪器确认喉管位置,因为「临床测试可以唔准确」,又引述2011年一份医学报告,称「ICU有70%死亡都系同无用监察仪器有关」。

就著喉管松脱事件,叶表示由于医院的数据记录不全面,未能确定松脱的确实时间,及有否造成死者缺氧。但她表示,护士记录情况后,医生没有发现,是反映「护理质素差」。她建议院方应将情况尽早通知家属,以建立「医患互信」,又建议医院应建立更好的数据保存机制,以待有问题出现时,能全面追溯事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