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仙蕊--- 國學培訓首創者

學國學,不是學國故的知識和概念,而是學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即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條路線。

一個中心是以象思維為中心,以觀象修鍊次第貫穿儒道禪三家。

兩個基本點是落實在「國學管理,修心開智」上。

三條路線是指人人皆可從儒家正心的修養,道家靜心的修鍊和禪宗明心的修行,進入「國學修鍊」的選擇。今天談談普通人以禪明心見性的修行體驗。

禪宗以明心見性的功夫體驗來開發我們心靈的智慧,開發我們潛意識的心路歷程,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觀察其特點:

第一個境界是「大死一回」的觸碰。所謂大死大悟,小死小悟,不死不悟。我們在工作生活中的最銘心徹骨的生命體驗即是在禪堂外用功的境界,不要期盼在課堂裏解決我們人生的問題,正是那些我們經歷過的瀕臨思維空白時的體驗、感悟和啟示激發了我們生命的本能,才讓我們從內心裏面發現,我們要真正認識自己,就需要把後天環境賦於我們的全部概念、情緒、觀點統統放下,讓我們的心從對這些東西的執著,包括對財富、地位、生死、情感等的貪戀中解放出來,這就接近開悟的味道了。

最近網上討論「為什麼低學歷者更容易成為企業家?」,我在和深圳企業家分享「國學修心」時,他們主動要求講述自己生命中最徹骨銘心的故事,從自駕遊的生命體驗到創業艱辛的自我突破再到獨闖天下的奇特遭遇,乃至曾偷渡被收容的經歷,你會發現正是這樣獨特的人生內容在體驗者內心透過生命的截流,以往我們所以為的思維、情緒、有意識的作法,另有一番風光!在他們的講述中都有諸如「腦海一片空白」,「好像做夢一樣」等突然生起的生命現象。所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種生命體驗是不共的,聽聞者只能分享他們悟後的體驗,卻無法分享他們內心深處升起的對生命潛意識的覺醒。《壇經》裏講「自性自度」,自己的問題,自己去弄明白,關注我們生命的本來面目這個課題,別人代替不了。所以又有「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特點。

讓我們從過往的人生經歷中升起這種對生命的現象和本質關注的力量之後,會怎麼樣呢?因為我們在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的時候發現,問題無法迴避,只有自己當下承擔的份兒,而且不可能憑藉一切我們以往的慣有思維方式和固有的模式,我們就會毫不猶豫地進入第二境界——「直下承擔」。

在古代的時候,祖師用講故事的方法來描述禪的特色。最有特色的是宋朝時《宗門武庫》記錄的「賊父教賊子心法」的故事(略),我們可以透過賊老子把賊兒子鎖在櫃子裏,而自己先跑出去的故事想想看,老子是想傳兒子什麼心法呢?如果我們認為還有一法可得,那就錯了,心法不是套路,是超越一切教法時心中的那種狀態,能夠解決一切難題的狀態。當我們一起禪修了三天,我們突然發現自己其實無所憑藉,也可以活得很有智慧的當下,有那兒一點味道了。在好萊塢大片《偷天陷阱》裏的男小偷對女小偷也效法禪宗來了這麼一下,他先引動警報自己溜之大吉了。女小偷愣了一秒鐘後,激發全部潛能逃了出來,OK,女小偷自此出師了,不僅沒有怨恨他,而且自成一派,所向無敵了。這就是「直下承擔」的勇氣,我們的心自此不再向外求,既然生命中的外物不能讓我們避免生命所必須面對的一切痛苦,諸如變化,生老病死,我們憑什麼要把自己的問題交給別人來解決呢?

再講一個東方的道和西方的教比較故事,一次去國外參加有關管理的培訓,由於主辦方臨時更改會址而導致來自世界各地的參會者必須自己找到那個偏遠的地方,在那種陌生而變化的環境裏,中國人會運用各種各樣可能的本能先到達會議場所,而我發現遲到的全是學習項目管理的西方人,因為他們可愛的套路全部同出一轍,收到簡訊後先去諮詢臺,根據地圖指引乘坐交通工具,而偏偏那個地方是單行線的,所以繞了好幾圈還沒有找到,我笑稱,一看直奔諮詢臺的就知道是學項目管理的,因為只有項目管理手冊上才教人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做完這個有什麼效果,下一步又有什麼效果,但最先到達纔是真的效果,這個纔是核心,當我們的心沒有任何依賴,沒有任何理論的憑藉,我們以往的經驗、習慣全部放下的時候,心裡自然就有真實的答案了,因為我們中國人做一件事怎樣叫做得妙,我們都有自己的標準,一旦環境和條件變化了,我們面對完全不可知的處境時,我們的標準就是主動去平衡各種條件,把所有對立統一了,主客觀就全在這裡了。

禪的精髓,就是心靈的開發,潛能的開發,所以它的第三個境界就是「轉身向上」,因為有過大死大悟的人生經歷,因為因直下承擔而無所畏懼,那麼我們有能力,有信心解決我們身心所有可能的問題,心外無法,一切外界的憑藉、慣有的模式,不可能成為我們解決問題的選擇,我們無論身處何地,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問題,我們的煩惱就是我們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我們解決自己的問題的回饋就是去解決更大的問題。這所有的心靈體驗都是在不斷地超越,又同時在不斷地放下,用老子的話講:「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則無不為。」修道就是把所有達到的不斷地放下,不斷地將心態歸零,讓這個心沒有一點掛礙,「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這是老子的境界,用金剛經的話講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直達宇宙人生的實相般若,雖然境界很高,但值得去努力,因為煩惱有盡,智慧無限,我們的心關注快樂或者關注痛苦是沒有區別的,都是在以主觀覺知客觀,為什麼我們都感覺快樂短暫而痛苦漫長呢?看來答案還在自己的心中,轉身向上不僅是不斷超越以往的過程,更有與愛同行的歡喜,當我們放下一切執著,回歸生命的本源狀態時,會滋生出一種如甘如露的大愛,這愛不是佔有,而是生命的覺醒,世事變換,唯愛長存。希望每一位易道同修都能用禪悟的明心見性來和諧自我之身心,用禪悟的慈悲平等來和諧社會風氣,用禪悟的緣起性空來和諧人與自然。用禪的思維認識世界,解決問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