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料有獎

  南都深圳報料電話:0755-82121212

  本期的合規案例多和企業本身的資本運作和財務情況相關,不少企業在遭遇危機和外界質疑時,都作出了快速的迴應,然而需要關注的是,從成效方面來看,輿論是否“買賬”,危機是否消解卻又是另一回事。由此可見,企業在危機處置時,需要釐清好危機的責任歸屬以及明晰危機從何而來,做好企業內部管理,才能應對好外界的挑戰。危機嚴重時更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平衡好各方關係,才能順利解決問題。

  典型案例分析

  華大基因:被證監局責令整改,迴應後又收問詢函

  源頭上預防危機:做好風險內控

  自去年開始,華大基因迎來一次又一次的風波,從最初的南京昌健“舉報門”到後續引發的“圈地門”,其主營業務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被“華大癌變”一文質疑,去年底,“26萬孕婦基因信息泄露”更將華大基因推至風口浪尖。

  這一次,華大基因因收入覈算不規範被證監局責令改正,同時這一事件也讓企業陷入虛增利潤、違規關聯交易的輿論漩渦和監管質疑中。相比前幾次的危機事件,華大基因此次在收到深交所的問函後很快便給出了4頁迴應。

  態度上,企業否認關聯方非經營性佔資,強調了研發的獨立性,但存在合同財務覈銷偏差。華大基因解釋稱,由於存在同一供應商對應多個合同的情形,且多個合同同期執行,合同總金額、分期付款金額、覈銷金額並未做到一一對應的規範要求,付款覈銷時也未清晰地標註合同索引號。

  可以說,面對證監會的“突襲”現場檢查,華大基因在收入覈算被發現不規範一事反映企業在合規經營上仍不夠“硬核”。同時值得關注的是,企業被責令整改之後,其關聯交易等事隨之受到關注質疑,也說明企業在內部風控和管理上存在不足。另外,華大基因此次事件和其此前遭遇情況類似,收到責令整改的通知後,危機並沒有結束或淡化,而是後續被牽出更多問題,使得企業被多重質疑聲音包圍。而這些消息面也在影響着企業的股價表現。可見,企業在宣傳及品牌維護上,更需要多關注主營業務和風險內控,做好源頭上的危機預警。

  紅嶺創投:宣佈清盤後,董事長稱不會逃避責任

  危機中平衡各方利益,有利於企業換取更多時間緩衝

  紅嶺創投經歷清盤迷霧之時,企業被各種各樣的雜音所裹挾,投資者也爲此受到不小影響。危機之中,企業如何言說不僅影響着自身的聲譽和形象,同時有何舉措和作爲更與涉事的投資者利益緊密掛鉤。而且作爲深圳最大的網貸平臺,紅嶺創投在此番事件中表現也影響着行業的動向。

  在宣佈清盤近半個月以來,在迴應的速度和信息的公開上,企業有持續根據事態的發展進行披露,除此以外,企業董事長周世平在官網中的論壇裏持續發文表態,以期“穩住”投資者的心,上個月月底,企業召開了線下的投資者交流會。危機應對上,企業可謂是“軟硬兼施”。

  而從企業本身的運營情況和應對成效來看,由於在實際層面上,兌付新方案公佈的時間陸續有改,消磨了不少投資者的耐心和信心,讓其憂慮和擔心持續放大。因此在實際情況並無改善的情形下,輿論似乎並沒有輕易地對企業的危機公關持正向評價。紅嶺創投的困局猶如周世平所言“要實現平臺、投資者、借款用戶三方共贏的確有難度”。要消解危機,企業的危機言說與處置進程相配合對應之餘,平衡好各方利益、維護好各方信心,換取足夠的時間、空間處理事件也十分重要。

  赫美集團:重組案告吹,股價“地天板”後澄清傳聞

  資本運作需注意合規,否則可能使企業折損聲譽

  短短一個月,從吸收合併網遊行業的明星公司英雄互娛,到連續十餘日漲停後,企業卻突然宣佈終止,從迴應的內容來看,企業將終止原因歸咎爲2億償債保證金有分歧。利好以後雙方的“閃電分手”難免隨即引起監管關注,深交所對此問函:是否涉嫌“忽悠式”重組。

  面對監管拋出一連串質疑後,企業對此次“蛇吞象”重組各方簽署《股份轉讓協議》的情形進行了詳盡披露,同時表示在4月2日接到迪諾投資的終止投資屬突發事項,也是迪諾投資的單方行爲,公司不存在信息披露不真實或不合理的情形。此番解釋也似乎意在減輕自身責任,並向外界示弱,自己也是收到消息、被動的一方。

  在信息公開和姿態明確的情況下,赫美集團的這波操作在不少投資者眼裏,卻和“割韭菜”、“耍猴”並沒有兩樣,更有分析報道指出,赫美集團此番重組雖沒有成功,但持續的漲停炒高股價也足以讓其脫離早前的質押困境。可見從成效來看,企業的迴應並沒有平息輿論的不滿,此番操作也一定程度上折損了企業的聲譽。

  數據分析:南都·深圳大件事記者 黃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