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宋詞盡是心上秋 | 小林 公眾號 第1張

最近,「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句詞很火。

不由想起小時候,很喜歡宋詞,中學期間,曾有花了好幾個月時間,把圖書館裏的《全宋詞》全借回來,一口氣看完的壯舉。

雖是囫圇吞棗,寫作文的時候,也隱約有了些詩情畫意的意思。

高中的語文老師,直接給我安上了「婉約派」的名頭,每次交作文,他都很惆悵地說:你這種,我沒法打分,找不到中心思想。

一去好多年,什麼唐詩宋詞,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

只是偶爾刷一些資深藝文青年的朋友圈,還能看到冒出一兩句熟悉的,比如「知否、知否」心裡會一跳。

中文的魔力,被推得極致的,也只有這些長長短短的句子了。

雖然有點作,我依然想說,中國的文化深處,不在那些華麗的符號,精美的手作,卻在簡單幾個中文字的組合排列,讓我們瞬間被擊中,內心一震。

好吧,我承認是個文青,懷緬曾讀過的宋詞,也不過是在緬懷那些曾附麗在長短句裏的幻夢,和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知否,知否,宋詞盡是心上秋 | 小林 公眾號 第2張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雖然喜愛宋詞,但能全背下來,也沒幾首。

一首好詞,能被記住的,大概也就是那麼幾句,今天的流行語叫「金句」。這些可以用來洗腦的金句,也就構成了所謂的文化功底。

宋詞有長有短,尤其南宋以後,像周邦彥姜夔那些,簡直是在寫一篇抒情散文,大概是當時酒席比較漫長的緣故,伴奏歌曲也被編得越來越長,而且還很喜歡引用典故,不是低學歷人能聽懂的。

當場聽不懂的,也不能像今天能立馬悄悄百度一下,況且百家號也有點不靠譜。即刻露出馬腳,下次也就不會再被邀請來喝酒了。

臨時考試是很痛苦的,所以我們最後還是會喜歡那些簡短的,像說話一樣的詞。

這種短詞通常會被叫做小令,小令裏喜歡的名字是「如夢令」。如夢令很短,只有三十多個字,而其中相信大部分人都能背出來的就是李清照這首「常記溪亭日暮」。

喝醉了酒駕劃船,撞到荷塘裡面,把裡面的鳥都嚇跑了。這麼簡單敘事的一首詞,卻會被這麼多人記得,當然不是因為它的內容,而是如夢令裏三十三個字所形成的朗誦節奏,就像洗腦神曲一樣,讀過就不會輕易忘掉。

如夢令這個題目當然也加分不少,喝醉了就做夢,本也是常事,但鷗鷺像夢境一樣被驚飛了,是一件多麼美好憂傷的事,這首小令也就由此境界高了起來。

說起李清照,也是挺慘的事。本是個白富美,嫁與高富帥老公,倆人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誰知道碰到打仗,老公掛掉了,逃難到南方,又被騙財騙色,下半輩子孤苦伶仃,老無所依。然而卻能寫一手好詞。

看回宋詞的歷史,是很符合「詩窮而後工」這句話的,大概能寫得好的,普遍都是之前很富後來很窮的款,比如被滅國投降後關起來的南唐後主李煜,被一路踢踢踢踢到海南去摘椰子的蘇東坡,空有一身好武功卻去種樹的辛棄疾,再上溯到杜甫李白,都不是太得意的人,就連大才子宋徽宗趙佶,唯一被選入《宋詞三百首》的,還是被金兵抓住拉到北方泥井關押的路上,看見驛館的杏花開了寫的,「和夢也有時不做」,真是悲涼至極。

大概是一直比較富的那些人,雖然有才華,但都忙著趕飯局喝花酒納小妾去了吧,有空歸有空,卻也再也難感人了。

當然,窮也未必能寫出好詞,窮有時就只是窮,別想多了。

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這首如夢令,寫得很歡樂,其實已經是老去時,在回想當年美麗往事了,那個場景常常被記得,那場醉酒也很美好,然而回憶寫起來,卻帶著無限的傷感。

後來李清照又寫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更是傷感無限。

唯有傷感,纔是可以動人的。

知否,知否,宋詞盡是心上秋 | 小林 公眾號 第3張

點絳脣——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點絳脣是一個很孃的名字,這名字畫面感極強,可以馬上腦補出一個場景:一位歌女坐在宴席的後臺,演出即將開始,歌女畫好了所有濃妝,伴奏音樂響起來了,她拿起脣筆,最後補上一抹口紅。

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出自秦觀的這首《點絳脣》:「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要選宋朝最佳藝文青年,我推薦秦觀,不選蘇東坡的原因是他比較胖,柳永則是一個藝文流氓。

你看秦觀多麼純凈無邪,洞房還被蘇小妹用對詩難倒在門口,幸虧有才的大舅子來救場。從這事看來,蘇小妹肯定是大齡剩女,要不然她哥也不會這麼著急,都洞房了還來推一把。

當然,純也很可能是個直男癌,而又純又暖的秦觀優勢在於,他對那些文字的組合排列,到了爐火純青的味道。

雖然也沒寫什麼特別的內容,無非是看到冬天的風景感覺很悽涼,夏天乘涼有風吹來了很舒服,還有你走了我很想念你啊啊啊之類的。

但是能把尋常的事情,寫得如此藝文範,實在是不世出的高手。

讀秦觀的詞,就像喫一個清甜無渣的橙子,宋代寫藝文詞的高手很多,弄得很甜的大有人在,但要無渣就比較難了。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寫的雖然是尋常物事,也就常見的那幾個字,組合起來卻又是秦觀特有的語境,淡藍色的淡淡的雨中的憂愁,不靠段子和機智動人心,這也是一個藝文青年的最高境界。

當然還有那句著名的,被周星馳玩壞的「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不知道為啥看到這句,我就會想起九品芝麻官。

可能是這種直白的情話,得放到具體的語境裏,有前戲纔行,不然會顯得非常搞笑。

秦觀的這首詞原本是這樣的:「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鵲橋仙》

是不是覺得順眼多了。

知否,知否,宋詞盡是心上秋 | 小林 公眾號 第4張

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說起雨霖鈴,大概所有人都會記得這一句,楊柳岸,曉風殘月。

先從作者生平講起吧,柳永這個人,也沒什麼生平,就是填詞比較好,好得讓同時愛寫詞的藝文皇上也喫醋了,跟他說,你別做官了,你這麼牛,別喫我這碗飯,滾去填你的詞去。

於是柳永就慘了,考不上公務員,只能去喫歌女們的軟飯,軟飯也不能白喫,所以只能寫些情詩一樣的東西拉住客戶,如此很多年,因為喫得差幹活累,年紀不大就掛掉了。

然而,死之前他還是有德報德有怨報怨地逆襲了一下,逆襲的辦法是寫了一首詞來誇當時南方最繁華的杭州城:「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看得當時大宋的敵人——大金皇帝完顏亮很心動,默默積蓄國力,揮軍南下,大肆攻宋。

不知道叫他去填詞的仁宗皇帝在天之靈會不會有點後悔。

柳永的詞,言情為主(沒辦法,靠這個喫飯),這首雨霖鈴,就是離別詞裏的千古巔峯。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離別很傷感,大家都有感受的,比如我要離家去城裡打工,和村口的小芳告別,就是這種感受。再比如小芳要去廣東打工,和我在村口告別,也是這種感受。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柳永就能是巔峯呢?

在我看來,其實所謂藝文,要寫的東西其實都差不多的,關鍵要點是你要寫得貼切,寫得共鳴,寫得所有人都懷念往事,這就很不容易了。

我們來看看這首詞的重點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今宵酒醒何處,沒什麼特別,楊柳岸,也沒什麼特別,最後的高潮來了,曉風殘月,一個曉字,一個殘字,雖然平常,用在這裏卻貼切無比,境界全出。

有人拿大數據搞過全宋詞,發現裡面用詞用字重複率非常高,排行榜如下:

  1、東風

  2、何處

  3、人間

  4、風流

  5、歸去

  6、春風

  7、西風

  8、歸來

  9、江南

所以有人說最好的宋詞是這句「東風何處在人間」……

這當然是扯淡,如果這也能成為文學,那麼汪峯肯定是偉大文學家,他的常用詞重疊率也很高,無非是這些的:「孤獨、生命、愛、迷惘、碎、堅強」等等,大家都會幫他寫了。

詩詞最難之處在於,這個字出現在這裏,讓你意外,卻又無比貼切,所以無數文人的智慧和生命,都浪費在這上面了,經常是扯斷幾條鬍子都想不出來。

所以雖然柳永生平很一般,但他就憑這麼點小才能,成為了宋詞的巔峯。

知否,知否,宋詞盡是心上秋 | 小林 公眾號 第5張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首我想不用背了,就算你沒讀過也聽過王菲的歌。

宋朝的時候這也是一首歌,曲調當然也跟王菲的不同,我沒研究過,不知道那時候怎麼唱,但王菲唱起來也還是很好聽的。

這首詞本身沒什麼好討論的,它已經成為我們共同文化回憶的一部分,也不需要什麼解釋,不過別人結婚的時候千萬不能祝人家「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咒別人要兩地分居的意思。

蘇東坡這個人,倒是值得反覆說說。

如果中國文化史上少了一個蘇東坡,估計會崩塌掉。這個大鬍子當然多才多藝,文章詩詞書畫詞曲美食,舌尖上的中國,金牌段子手,真是啥都是巔峯。

然而蘇東坡的意義不止於此,他是文化史上鼓吹儒道並行的重要人物。

中國古代,公務員沒現在這麼多,縣官纔算官,全國就那麼多縣,每個縣只能有一個縣官,沒有副縣長,其他政府人員都是契約工,也不可以評正縣級巡視員。

大部分讀書人都是做不了官的,但是儒家會說,你不做官治國平天下,你的人生是沒意義的,於是很多人都非常苦悶,讀完書沒官做,只能去喝花酒。

然而蘇東坡說,你還有一種活法,入世儒家,出世道家。

那時陶淵明在文化上的地位還是個清高的屌絲,是蘇東坡把他炒作出來的,他說,你看看,像陶淵明這樣也很好啊,做不上官的時候,種種田,採採菊花,精神上還是很充實豐富的嘛。

蘇東坡之後,儒道並行的這套修鍊大法才流行開來,也使得中國文化的格局得以形成。

在宋詞裏,蘇東坡的開創性在於題材,以前都是離別,傷感,孤獨,懷古之類,說到底無非就是:你好美啊但你為啥不愛我,我好愛你啊不過我要進城打工,我進城打工好無聊好想你啊,這些。

蘇東坡的詞則不同,他的中心思想是:老子愛咋地咋地,想咋地咋地。

由此成為開創豪放派的一代詞宗。

知否,知否,宋詞盡是心上秋 | 小林 公眾號 第6張

西江月——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西江月是一個很好聽的詞牌名,這裏的西江不知道是哪裡,但應該不是從廣西流到廣東的那條珠江的支流。

中國的文字有一個很玄妙的地方,西字在這裏雖然是個方位詞,但西江月明顯比東江月、南江月、北江月、中江月好聽,所以在詩詞裡面,雖然說的是同一樣的事,說法用字不一樣,效果就大不一樣。

比如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都是很普通的字,也沒用什麼典故,也沒講什麼故事,也沒什麼抒情,基本是一些景物的羅列,但那畫面感卻逼面而來。

辛棄疾的高明之處,在於把自己的心情藏在看到的景物裏,這是一種很高明的寫法。

其實寫心靈雞湯也是一樣的,老是把想說的觀點,想抒的情,迫不及待地告訴讀者,往往效果不好,還不如躲起來,藏起來。

通過客觀的描寫讓讀者猜到你內心的想法,這樣會讓讀者覺得自己很聰明,當然順帶也會覺得你寫得好。

這首西江月教會了我這個,你覺得呢?

這篇小林歪讀宋詞》

其實還沒寫完

下面的這些詞牌

也是我很想寫的

如果您喜歡,請告訴我

會把剩下的部分寫完~

知否,知否,宋詞盡是心上秋 | 小林 公眾號 第7張

虞美人——小樓昨夜又東風

知否,知否,宋詞盡是心上秋 | 小林 公眾號 第8張

浣溪沙——當時只道是尋常

知否,知否,宋詞盡是心上秋 | 小林 公眾號 第9張

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

知否,知否,宋詞盡是心上秋 | 小林 公眾號 第10張

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

知否,知否,宋詞盡是心上秋 | 小林 公眾號 第11張

鷓鴣天——家住蒼煙落照間

知否,知否,宋詞盡是心上秋 | 小林 公眾號 第12張

南柯子——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

知否,知否,宋詞盡是心上秋 | 小林 公眾號 第13張

沁園春——憑徵鞍無語,往事千端

知否,知否,宋詞盡是心上秋 | 小林 公眾號 第14張

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


更多小林作品,長按二維碼關注

知否,知否,宋詞盡是心上秋 | 小林

【關於作者】

小林(林帝浣)

立志做攝影界書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畫界文筆最好的美食家,然而小林畢業於臨牀醫學系。

代表著作:《初相遇·若重逢》、《等一朵花開》、《時光映畫》、《我想給你拍張照》、《凡是過去,皆為序曲》

微信公眾號:inkcn020  微博:@林帝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