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

  被虐待?

  忧郁症?

  不不不都不是

  这只熊猫日渐消瘦是因为——

  牙疼!

  世界上有很多痛苦

  咬咬牙就能过去

  但是牙疼呢?

  即使在科技发达的现代

  牙疼依然是十分痛苦的事情

  如果在古代牙疼就更惨了

  别看很多历史人物表面风光

  史上记载第一个拔牙的名人

  是东晋名臣温峤

  这位老兄曾平定王敦之乱

  打了不少胜仗

  但是这样的狠人

  也顶不住牙疼

  他终于疼得受不了了

  就让医生帮他拔了牙

  没想到医生也是个狠人

  比温峤还狠

  在没有麻醉、消毒和止血手段的情况下

  毅然帮他拔了牙

  结果温峤伤口感染

  诱发中风死了

  《晋书·温峤郗鉴列传》:“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时年四十二。江州士庶闻之,莫不相顾而泣。”

  拔牙风险这么高

  不少人就选择了保守治疗

  比如著名诗人杜甫

  不仅常常忧国忧民

  也忧虑自己的牙齿

  杜甫曾经和好友赞公和尚

  一起逛街买房

  但是杜甫非常挑剔

  挑半天没挑到

  后来他就写了一首诗

  再次邀请和尚去看房

  该什么时候去呢?

  杜甫淡淡地说

  等熬到牙疼好了就去

  《寄赞上人》:“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

  杜甫这边忍得辛苦

  字乐天的白居易

  碰到牙疼也乐天不起来了

  他只能躺在床上

  一躺就躺了三天

  等着老婆煎药给自己吃

  中间顶多是写写诗句抒发下怨念

  转移下自己的注意

  《病中赠南邻觅酒》:头痛牙疼三日卧,妻看煎药婢来扶。

  还有宋朝的李昉(fang)

  也深受牙疼之苦

  写出来一首诗是这样的

  苍翠一丛湘岸色,问僧求得不嫌多。

  重移砌畔新栽石,旋𣃁庭中旧种莎。

  诱引吟情终不尽,装添野景更无过。

  明年新笋成林后,袅袅长竿拂树柯。

  当然有关系

  这首诗的诗名叫

  《齿疾未平灸疮正作新诗又至奇韵难当暗忍呻吟》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

  当然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李昉那么能忍

  所以当牙疼找上了明朝文人吴俨

  他就用最朴实的语言

  讲出了最真实的感受

  齿落竟何悲,不落亦何喜。

  但愿不肿痛,叫号动邻里。

  虽然文笔平实

  但是胜在感情真挚

  描写很接地气

  让人深深感受到了牙疼的威力

  从这些名人的例子可见

  古代牙疼常用疗法有

  但不是所有牙疼都能熬过去的

  所以有时需要

  更强大的治疗方法——

  补牙和拔牙

  比如东汉张仲景

  就提出过

  补蛀牙的方法

  《金匮要略》:“以雄黄、葶苈,上二味,末之,取腊日猪脂溶,

  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点药烙之”

  雄黄加热氧化后

  生成三氧化二砷

  俗称砒霜

  可以有效杀病菌和神经

  外国人才也很多

  中世纪的理发师傅Tony

  不仅是理发高手

  同时兼任外科医生

  以及牙科专家等数职

  拔牙的重任

  自然就落在了他们的身上

  所以在当时的理发店

  人们可以享受理发、放血、拔牙一条龙服务

  非常划算

  随着时代的进步

  阿拉伯人总结东西方所长

  提出一套拔牙方法

  先用尖刀分离牙齿和牙龈

  再用手或钳子轻轻摇动牙齿

  最后用强力的钳子将其拔出

  可以说比较先进了

  但是有必要重新再提醒一下

  古代基本是没有麻醉措施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中外各国各文明

  不约而同达成共识

  不到万不得已

  绝对不要拔牙

  既然认识到了牙齿的重要性

  平时就得好好护理牙齿

  比如饭后漱口、刷牙等等

  没牙刷也没关系

  古人直接用中指刷

  想象了一下

  大概是这个样子

  后来有人一想

  不对啊

  左右手得雨露均沾才行

  于是提倡两只手一起刷

  想象了一下

  大概是这个样子

  最晚宋朝开始

  牙刷就已经逐渐普及了

  当时的牙刷是根木头

  木头一端插上绑成一捆的牛尾毛

  跟现在的牙刷已经很像了

  城里还有专门卖牙刷的店

  明朝进一步改进

  以猪鬃毛代替牛毛

  理论上清理效果更好

  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有股猪骚味

  古人注重牙齿卫生

  可以有效防范牙疼

  不过话又说回来

  牙疼说不定还是幸福的

  毕竟起码还有牙可疼

  不像韩愈

  年纪轻轻牙齿就开始掉

  而且是一颗接一颗地掉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后来掉着掉着就习惯了

  一年掉一颗嘛

  再过十几二十年就掉光了

  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韩愈四十多岁牙齿就快掉光了

  整天喊牙疼的白居易

  到六十岁才掉了两颗牙

  也不知道是谁比较惨

  不过

  在牙疼的情况下

  这些人居然还有心情写诗工作

  作品还能流传后世

  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