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戏院标志.jpg

  数年前曾读到一篇网友对过去观影经验的回忆,文中指出复兴戏院的影厅甚具规模,媲美武昌街的台北戏院。不过记忆中的「复兴」始终位于港台片院线的「龙身」中部,考量它作为一间区域性的戏院,却拥有能够与龙头戏院匹敌的座位数,这样的特色著实教人印象深刻。前不久我偶然想起网路上尚无介绍复兴戏院的文章,在此便将该院简史陈述如下。

复兴戏院开幕广告.jpg

(图)复兴戏院之开幕广告,当天放映日港合作影片《香港东京夏威夷》。

  以映演港台电影闻名的「复兴戏院」成立于1964年,院址在东园街四十六巷内,董事长王道忱。戏院在7月31日上午九时,由时任台北市长高玉树揭幕,并邀华语片影星王莫愁剪彩,当日即开幕并与儿童院线合映香港电懋与日本东宝公司合作的文艺片《香港东京夏威夷》(1964),值得一提的是,此时该片已上映第二周。

  复兴戏院虽位处市郊,却不同于多数影厅较小的地区型戏院,设有一千四百余个座位,甚具规模。不过它最初大抵上乃是间二三轮的戏院,大多选映近年内的各式影片,或间与当时尚未改建的旧新世界戏院、金山、明星等戏院接映下档不久的港台电影。1965年间,复兴戏院股东不满董事长王道忱并未出资而把持该院业务,甚至疑似侵吞资金,乃要求清查帐目却发生殴打事件,遂向警务处检举,爆发该院开幕以前曾以不法开支招待诸多单位的「红包案」。未几,董事长王道忱、常务董事张儒钦、监察人王梦光,因违反公司法而遭判刑。

  1966年,复兴戏院与红楼、明星、金山、侨声、中华、松都等戏院组成丽华公司,引进香港粤语片明星主演的武侠影片首轮放映,其余时间仍分别接映其他影片。翌年下旬,复兴戏院加入国际院线,放映邵氏、中影等公司影片。1969年,由于原本同线的国泰、华声、明星等院不满邵氏提供的影片多非一等制作,乃与华声公司合作,使得邵氏拒绝再供给上述戏院影片,诸院乃以儿童院线为首组成院线,映演港台各公司出品之影片。

  1971年起,复兴戏院先后隶属于万国、中国院线。1979年,复兴戏院将原本的一大厅分隔为红厅与蓝厅,是台北市最早「大厅隔小厅」的戏院,分厅之后正好又同时隶属于万国、中国两线。不过起初的上映广告经常标示不清,以致中国院线与万国院线的时间表都显示复兴红厅字样。1979年10月,复兴戏院加入第一影业新辟成的西门院线,其中一厅则隶属中国院线。

  1980年代中期,复兴戏院原先两厅的格局又增辟一厅,尔后又再增一厅。许多早期由单厅分隔为多厅的戏院选择中西合壁的映片方式,不同的是,复兴戏院四厅均映港台电影(即俗称的国片)。复兴戏院晚期因其多厅映演不符公共安全检查规定而遭列为危险场所,1990年下旬结束营业,改建为住商大厦。

 

Written by Evance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