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櫹冠,请关注我的魔术公众号《一点魔术》

我记得08年我刚学魔术的时候,为了一个美国枷锁,在论坛上刷了3天积分,然后买了一个30秒的小教学,为了这一个魔术,练习了整整2天。而现如今,我们打开搜索引擎,打开某宝,或者墨菲这样的魔术网站,输入魔术,magic之类的字眼,就能跳出几百页的资讯。

网路让我们获取任何资讯都易如反掌,大多数爱好者的硬碟里的教学都是按G计算的,甚至一个硬碟都放不下。

可为什么,在学习任何技能,包括学习魔术都如此简单的时代,能把魔术变好的魔术师跟爱好者,都并不那么多呢?

在这里我说一个小故事,我认识这样一位爱好者,他的手法非常好,练了很多非常视觉的魔术,也常常拍视频在网路上跟其他爱好者交流,朋友们在群里都喊他大神,大师。

有一次私下看他变魔术给普通观众看,刚拿出牌,观众说了句,纸牌的魔术我看过好多,觉得不神奇。好不容易观众同意看纸牌魔术了,选了张牌,要魔术师直接报出是什么牌,结果这位爱好者一个回合就败下阵来,回来了还抱怨观众太澳客。

他辛苦练习的纸牌手法,视觉化的流程,一个都没有用上。仿佛一位身负绝世武功的高手,被一个平民逼的出不了手。这种憋屈的感觉,我估计不少爱好者,甚至魔术师都遇到过。他们抱怨观众太奥,太没礼貌。

其实,在我看来,这都只是因为,这些爱好者和魔术师,只是单纯的去展示这个魔术的流程,而不是去演绎魔术本身。

在我看来,现在看到的魔术流程分2种。一种是展示流程,另一种是表演魔术。

我见过许多爱好者只是展示流程,而不是表演魔术。学会了一个魔术流程,仿佛一个模仿者一样,把这个流程在现实世界中,在观众面前还原出来,有许多甚至只是在镜头面前还原出来。他们表演的不是魔术,只是把一些魔术手法跟动作,组合在了一起。

还有许多爱好者在表演一个魔术的时候,嘴巴都念念有词。台词如下:我这副单车牌是普通的,你检查一下,我洗一下,你洗一下,你随便抽一张,好,记住。放回来,好,插在中间某个位置,我简单的切2下,OK,看一下这张牌是不是你的?不是?好的,你信不信我打个响指,这张牌就变成了你的牌?

看到这样的台词是不是觉得自己也常常在说?但其中加粗部分的,可以说都是废话。

观众的眼睛没有瞎,也不是智障,你有没有插在中间,有没有切牌,观众看得清清楚楚。

魔术师说自己的牌是普通牌,那不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一枝红杏出墙来么?

现实中,许多爱好者跟魔术师都是如此,展示了一个魔术效果,而并非去演绎魔术,更别提掌握这个魔术本身了。

魔术师,是扮演会魔法的演员。

你电脑里的那些魔术教学,也许能让你看到许多魔术的秘密。但真正有用的,是你对于魔术的思维方式,是你如何成为一个好的演员。

学习魔术应当至少有几个步骤:观察,分析,练习,模仿,实战,矫正,思考。

观察就是你看书,看魔术教学,看讲座,或者其他大师的表演。

分析就是你对于这样的魔术效果,和表演方式去思考,是否适合你,你是否喜欢?

练习就是你把这些魔术的手法,台词,以及表演方式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

模仿,就是你去试著把这些效果原原本本的展现出来,跟你所学到的尽可能一致。

实战,就是去现实中表演这个魔术,去把魔术放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而不是一个键盘侠,一个屠龙高手却找不到龙。

矫正,就是对于实战中的各个错误,想办法纠正。可能你自己练习觉得这个手法不漏的,很干净。但是表演的时候观众问你为什么要切牌,为什么手动那么快?

思考,就是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把表演中的节奏和感觉,强化到你的直觉上,把你学到的知识,内化到你的身上。去考虑如何把这个魔术变得更适合自己,更适合表演的环境。

经过了以上的几个步骤之后,这个魔术才能算真正属于你自己,而不是你硬碟里躺著的AVI。

只不过,键盘侠好当,真英雄难做。

假如不懂得如何学习,网路上海量的资源,只会成为你的负担,并不会让你变的更好更优秀。而最可怕的是,你还活在自己很厉害,是大神的幻觉之中。

现实,会淘汰那些只练不实战,只拍视频不敢演,只看教学却变不好魔术的人。

他们可能会离开魔术,也可能去直播软体上揭秘,但是永远没办法在观众面前演好一个魔术,没法把魔术最美好的感觉,带给观众。

一个好的魔术,有结构上的美感,有演绎上的不同体现,有节奏的快慢,有魔术师本身情感的投入,有音乐的衬托,有好的光线和融洽的气氛。。。。还有许多许多的细节。

能把这些细节完美呈现给观众,并且拥有吸引观众的能力的魔术师,才能做一个好的演员,去演绎魔术师这一个最难演绎,但也最具独特魅力的角色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