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头起事的人未必是能笑到最后的人,别说张无忌这个明教教主,就是很多明明已经收获胜利果实的人,也未必能够笑到最后。

  东汉刘演起兵反抗王莽,最后刘演被更始皇帝刘玄杀害,刘玄驾在长安登基坐殿,但是他依旧不是笑道最后的胜利者,最后胜利者是那个带着不到十个人跑到河北的刘秀。

  秦朝末年,首举义旗起兵反抗大秦的是陈胜吴广,但是他俩依旧没能笑到最后,最后争夺天下的是,刘邦和项羽,而获得胜利的是看似更加柔弱些刘邦。

  历史上很多事情很有趣,并不是开始首倡的人,就能够最后坐上那把椅子。

  张无忌明显不具备,成为皇帝的资质。这点金庸在三联版的倚天后记中说的很清楚:

  张无忌一生只重视别人的好处,宽恕(甚至根本忘了)别人的缺点,像张无忌这样的人,任他武功再高,终究是不能做政治上的大领袖,当然,他自己根本不想做,就算勉强做了,最后也必定失败。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对别人宽恕,其实往往是要有一种利益交换的条件。像张无忌这种无条件宽恕别人,对别人好其实是很容易就掉进别人设计好的坑里,往往会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金庸说,一个成熟政治人物,必须具备三个特点。第一是能忍。第二。要有当机立断,决断明快。第三。极强的权力欲。

  而这三个条件,张无忌半个也没有。

  即使他是明教教主,依旧不知道手下有多少兵,整个明教其实是杨逍殷天正等人帮他管理,在武侠小说这个浪漫的氛围内,这没问题,张无忌负责耍帅没事儿扣扣女孩的脚丫子就可以活的很好,但是想凭着这样的能力就去争夺天下,大约张无忌已经死了八回了。

  据说张无忌是有些原型的,他身上有小明王韩林儿的影子。

  小明王算是朱元璋的直接上级,可以类比张无忌,但是小明王的下场也挺惨的,朱元璋派自己手下廖永忠迎接韩林儿到应天府,走到半路上韩林儿的船就翻了,韩林儿直接淹死。

  廖永忠并没有因此被朱元璋责难,后来还升了官。

  朱元璋对权力的追求是很疯狂的,或许是由于他小时候吃过苦,不会轻易舍弃握在手中的每一块馒头那时候一个馒头就能让他活命,后来权力成了他的保命符,所以只要拥有绝不放手。

  张无忌在这方面和朱元璋比就是个菜鸟,虽然在明教他比朱元璋地位高,但是对权力的攫取上,他照着朱元璋差了十万八千里。

  照金庸的说法,张无忌是个侠客,不是政客。

  侠士是不顾一切(不顾自己的生命、利益、名誉)、不接受任何代价而去追求正义。

  但是侠客永远成不了一个合格的开国之君,因为像朱元璋这样的人,显然要更多的有更多的考虑和顾虑,不能像张无忌那样肆意。

  从另外角度看,张无忌也成不了朱元璋那样的开拓性的君主,即使勉强把他驾到那个位置上,大约张无忌也会像韩林儿或者刘玄一样,活的憋屈,死的不明不白。

  所以浪荡在江湖之上和那些漂亮的赵姑娘周姑娘饮酒唱歌,大约张无忌会更快乐一些吧。

  金庸在2003年修订版的后记给张无忌和朱元璋的帝位之争下的结论是:

  他决不会去和朱元璋争做皇帝。

  =======================

  文:薛白袍

  欢迎点赞,欢迎讨论,谢谢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