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过后,随著气温的逐渐回升,防晒大战不知不觉拉开了序幕。

各大网站不同的防晒霜、防晒衣等防晒用品的宣传不断刷屏,甚至本土企业排名第三的伽蓝集团也创新举办了自然堂代言人郑恺「亲赴喜马拉雅、72小时暴晒」的真人实测节目。

防晒产品作为功效化妆品(特殊用途化妆),一直是消费者和化妆品主管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仅在2016年和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就通报了505批次防晒产品,涉及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包括赫拉、托尼魅力、青蛙王子、丸美、韩束、韩后、馥佩、植物医生、温碧泉、雅丽洁、有喜、兰瑟、里美、丹姿、欧贝诗、伊贝诗、柏氏、李医生等品牌,不合格理由多为「标签标注防晒剂与实测结果不符」。

但并不是所有的国产名企都上过「黑榜」。上海家化、珀莱雅和欧诗漫就没有被食药监总局通报过。

有意思的是,在通告的过程中还闹过乌龙事件。

2016年8月9日,食药监总局发布的《关于84批次防晒类化妆品实际检出防晒剂成分与产品批件及标识成分不符情况的通告(2016年第116号)》中,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珀莱雅海洋焕白润护隔离防晒乳中,未检出批件及标签标识防晒剂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

珀莱雅公司在收到食药监总局通知后,甚是吃惊,在坚信产品合规的同时,立即要求将封样进行复检。

除了在指定的国家检测机构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进行复核检验外,珀莱雅还向另一家国家法定检验机构——国家质检总局检测重点实验室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递交了公司同批产品留样检验申请。

同年8月12日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出具 HWS201605116《检验报告》;9月6日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出具 WB20163896《检验报告》。上述两份《检验报告》均显示珀莱雅海洋焕白润护隔离防晒乳样品含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成分,与标签相符。

根据 Euromonitor的统计,2016年欧莱雅在防晒产品中位居第一,广州环亚(外商投资)名列第二,其次是资生堂。珀莱雅凭借海洋防晒系列产品占据 0.6%的市场份额。

从市场份额来看,外企在防晒市场占有绝对优势。

清扬君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一、历史原因

国外企业对防晒产品的研究比中国企业早几十年,在品牌沉淀、产品研发、营销推广等方面有先天优势。

1954年,日本资生堂发售第一款防晒产品,并在欧洲开始销售。

1970年代后期,倩碧出产了防晒与护肤效果相结合的「deage」SPF8,防晒逐渐被消费者认知为护肤品的一个种类。

二、法规限制

进口的化妆品常见有标有SPF50的防晒品,而国内在2007年新实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高于SPF30的防晒品将只能标注SPF30+。虽然2016年6月1日,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发布防晒化妆品防晒效果标识管理要求的公告(2016年第107号)》指出:防晒品测试报告超过SPF30或PA+++的已经得到批文的防晒品,可以根据实际的检测报告申请变更标注的SPF指数,上限是SPF50+, PA++++,但是国产品牌因此丧失的市场份额已经无法挽回。

三、国外防晒产品产品线丰富

国内企业多以护肤为主,采用「防晒+护肤」的结合。而国外企业产品线更加丰富,采用「防晒+彩妆」的结合,增加了产品的实用性和时尚元素,吸引了更多消费者。

四、国外防晒产品渠道布局更具优势

国外防晒产品以商超、百货销售渠道为主,从一二线市场向四五线城市逐渐下沉,同时拓展日化专卖店、电商和个人护理店等销售渠道。这符合防晒在化妆品中作为「奢侈品」向「快消品」过渡的发展趋势。

五、国外防晒产品销售便于统计

较之商超、百货、电商三大销售渠道,日化专卖店、批发市场、美容院等销售渠道的数据很难精确统计,或许凭借企业上游供应商提供的原料或包材数据可以印证或推测企业的相关产品生产数量,但是无法做到产品销售金额的准确预估。这对于以日化专卖店为主的国产品牌来讲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对而言,精确的统计数据会对国外品牌更有利。

伴随著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和中国经济的崛起,在「文化自信」的影响下,国内防晒产品会像本土化妆品企业份额一样,逐年稳步提升。

2018年3月23日,日化龙头企业上海家化在120周年品牌盛典时宣布开始尝试新的日化品类,以满足消费者未来的需求,例如防晒、彩妆、男士护理等。其中,佰草集和双妹品牌将推出彩妆;美加净将根据消费时刻和场景,推出不同配方的时刻防晒系列产品等。这也进一步验证了上海家化「研发先行」的重要性。 

此外,美妆第一股珀莱雅已经连续七年(上海家化连续11年)被国家授予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要知道,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32号)的相关规定,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必须符合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研发投入必须达到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3%以上。 

3%以上销售额的长期研发费用投入,确保了珀莱雅以研发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的战略实施。

未来,以多品牌、全渠道的上海家化和珀莱雅为首的中国日化军团,在「四个自信」影响下,借助于资本和研发,利用本土优势,更容易精耕细作,完善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也为日化企业和中国品牌的全球化布局提供了良好的战略落地机遇,为他们成为世界级企业和品牌提供了新的目标和舞台。

面对全球化趋势,国内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不一样的征途。

2017年,上海家化已经完成了 Tommee Tippee(汤美星)的收购,该品牌为 50年英伦喂哺品牌,英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在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其他国家长期保持业务增长。资料显示,汤美星2017年度实现全球净利润3707万元,远超公司收购其时预计实现年度849万元承诺净利润。

不同的企业,在行走梦想的路上不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探索,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种投资选择。

清扬君认为,像这些企业,都是值得长期投资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