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聞名天下的安徽富商胡雪巖得到了一個很特別的獎勵。

那幾年,陝甘總督左宗棠奉命西征,收復新疆。可是,由於朝廷財政吃緊,軍餉是一個大難題。左宗棠打算找外國銀行借錢,但是談何容易?連恭親王奕訢出馬借錢,都被拒絕了,何況一個地方督撫?左宗棠左右爲難之際,找到老朋友胡雪巖。

胡雪巖的錢莊正好與英國渣打銀行有業務往來。在胡雪巖的牽線搭橋下,左宗棠先後5次從英國銀行借款1595萬兩銀子,解決了西征的軍餉難題。

左宗棠打了勝仗,不忘胡雪巖的貢獻,奏報朝廷爲他請功,說:“雪巖之功,實一時無兩。”朝廷便賞賜了胡雪巖一件黃馬褂,還賞戴二品頂戴。這件事情讓胡雪巖感動得不得了。因爲,賞穿黃馬褂,可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足夠他吹幾輩子了……

當然,對於朝廷來說,賞穿黃馬褂也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畢竟,朝廷不用花什麼錢,就把臣民哄得高高興興,何樂而不爲?

除了賞穿黃馬褂,清朝還喜歡賞賜紫禁城騎馬。

紫禁城騎馬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紫禁城是皇宮禁地,歷來嚴禁大臣在裏面騎馬。大臣上朝,在東華門、西華門處,就下馬的下馬,落轎的落轎,然後步行前往覲見皇帝。康熙皇帝爲體恤一部分年高力衰的老臣,允許他們在紫禁城騎馬上朝。這就是賞賜紫禁城騎馬的來頭。

到後來,紫禁城騎馬逐漸演化成一種特別的榮譽。只要獲得這項榮譽,不管年紀多大,都可以騎着馬在紫禁城內緩緩而行,享受其他大臣充滿羨慕嫉妒恨的目光。

晚清時期,幫助李鴻章興辦洋務的盛宣懷,受到了朝廷的器重。1905年7月,奉諭:“着加恩在紫禁城內騎馬。”這就意味着,盛宣懷也得到了在紫禁城騎馬的特殊榮譽。

下面這張照片,就是盛宣懷在紫禁城騎馬的場景。盛宣懷錶情怡然自得,一幅“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

賞戴花翎,也是清朝喜歡的玩法。

花翎是官帽上的一種裝飾,由孔雀翎組成,分爲單眼花翎、雙眼花翎、三眼花翎三種。單眼花翎登等級最低,三眼花翎等級最高。清朝對花翎的賞賜比較慎重,整個清朝200多年,得到三眼花翎賞賜的大臣總共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7人,就連大名鼎鼎、力挽狂瀾的曾國藩、左宗棠,都只得到了雙眼花翎。

正因爲皇帝很少賞賜花翎,大臣們都視之爲“搶手貨”。

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領兵成功收復了臺灣。爲了獎勵施琅,康熙皇帝詔封他爲三等靖海侯,子孫世襲。然而,施琅卻上疏請求辭去三等靖海侯,懇請康熙皇帝賜予花翎。在施琅眼裏,賞賜花翎比封侯還要榮耀。

康熙皇帝很開心,索性大方一回,既封了三等靖海侯,又賞賜了雙眼花翎。

那麼,黃馬褂、花翎、紫禁城騎馬這些賞賜,能不能收回來呢?能夠。如果得到這些賞賜的臣民犯了錯誤,朝廷就會考慮將賞賜收回來。

1894年——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並以清朝慘敗而告終。在這場戰爭中,李鴻章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1894年9月17日,光緒皇帝下令,給予李鴻章“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黃馬褂”的處罰。於是,李鴻章就再也不能戴三眼花翎、穿黃馬褂了。

後來,日本指名道姓要求清廷派李鴻章到日本馬關去進行談判。1895年2月13日,光緒皇帝諭令李鴻章“作爲頭等全權大臣,與日本商定和約”“賞還翎頂、黃馬褂,開復革留處分。”

三眼花翎和黃馬褂便雙雙回到李鴻章身上。

【參考資料:《黃馬褂》《清史稿》《清朝官員“紫禁城騎馬”之謎》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