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精選

2019\05\02


草書,快捷書寫,行雲流水,

是最直接表達書者情感的書體,

被書法界認爲是書法的最高境界。

今天,詩詞君按時間順序

爲大家盤點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10大草書大家。



NO.1 張芝


東漢“草聖”張芝《終年帖》局部


張芝,生年不詳,約卒於漢獻帝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屬甘肅)人,字伯英,善章草,後脫去舊習,省減章草點畫、波桀,成爲“今草”,張懷瓘《書斷》稱他“學崔(瑗)、杜(操)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對後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


張芝書法的原跡流傳極少,只有宋刻的《淳化閣帖》卷二載張芝五帖,這些是真品還是僞品,衆說紛紜,至今難以論定。



NO.2 王羲之


王羲之草書《遊目帖》


王羲之(303—361年),漢族,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爲“書聖”。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爲“二王”,另一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衆長,冶於一爐,創造出“天質自然,丰神蓋代”的行書,被後人譽爲“書聖”。



NO.3 王獻之


王獻之草書《中秋帖》


王獻之(344年-386年),東晉書法家、詩人,字子敬,祖籍山東臨沂,生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與其父並稱爲“二王”。


王獻之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後期兼取張芝,別爲一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由於唐太宗並不十分欣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象其父作品那樣有大量留存。傳世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



NO.4 孫過庭


孫過庭《書譜》局部


孫過庭,648年生,703年逝世,字虔禮,自稱吳郡(今江蘇蘇州)人。擅長書法和書法理論,他博雅能文章,真行草書尤工。草書師法“二王”。“工於用筆,俊拔剛斷”(《書斷》),如“丹崖絕壑,筆勢堅勁”(唐韋續《續書品》)。


孫過庭書法,上追“二王”,旁採章草,融二者爲一體,並出之己意,筆筆規範,極具法度,有魏晉遺風。



NO.5 張旭


張旭狂草《古詩四帖》局部


張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江蘇蘇州)人。張旭爲人灑脫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羣,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入“飲中八仙”。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頭髮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後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並稱“顛張醉素”。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爲“三絕”。



NO.6 懷素


懷素《自敘帖》局部


懷素(737~799),唐代書法家。俗姓錢,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因他出家爲僧,書史上稱他“零陵僧”或“釋長沙”。


懷素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他的草書稱爲“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和張旭齊名。後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可以說是古典的浪漫主義藝術,對後世影響極爲深遠。他也能做詩,與李白、杜甫、蘇渙等詩人都有交往。好飲酒,每當飲酒興起,不分牆壁、衣物、器皿,任意揮寫,時人謂之“醉僧”。



NO.7 黃庭堅


黃庭堅《諸上座草書卷》局部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早年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詩與蘇軾並稱“蘇黃”,有《豫章黃先生文集》。詞與秦觀齊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龍榆生《豫章黃先生詞》。詞風流宕豪邁,較接近蘇軾,爲“江西詩派”之祖。

黃庭堅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爲師,後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啓發,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黃庭堅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誇張的長畫,並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



NO.8 董其昌


董其昌《草書扇面》


明代後期著名畫家、書法家、書畫理論家、書畫鑑賞家。“華亭派”的主要代表。


董其昌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雖處於趙孟頫、文徵明書法盛行的時代,但他並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師的左右。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佈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溼濃淡,盡得其妙。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



NO.9 王鐸


王鐸 臨張芝《冠軍帖》


王鐸(1592—1652年)字覺斯,一字覺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畫山水宗荊、並、丘壑峻偉,皴擦不多,以暈染作氣,傅以淡色,沉沉豐蘊,意趣自別。山水花木竹石,皆用書中關紐。


王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以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鐸草書詩卷跋》中說:“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



NO.10 傅山


傅山《晉公千古一快》四條屏 局部


傅山,明萬曆三十五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07──1684,78歲),字青主,號真山,山西陽曲(今太原)人。是我國明末著名的學者、書法家、詩人、醫學家。


在詩、文、書、畫諸方面,傅山皆善學妙用,造詣頗深。其知識領域之廣、成就之大,在清初諸儒中,無出其右者。傅山的書法被時人尊爲“清初第一寫家”。他的書法初學趙孟頫、董其昌,幾乎可以亂真。


--------------------------------------------------------------------




感謝你每天都“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