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我的回答[什麼樣的人適合學法]獲得了很多贊同和關注,

也有幸能有這麼多同學評論或私信和我一起討論關於「怎麼背東西」這一問題,

原本為解決像我這樣記憶力「奇差無比」而探索總結出的

▲對人類【感性記憶】【理性記憶】兩大記憶模式的認識,

▲和主要是關於人們經常在用但從不將其視為記憶方法規範地加以運用的【理性記憶】,

又花費了一些日子,將研究記憶方法和備考期間撰寫的數百份<觀察文件><分析文件>進行整理,並納入了在對知乎上回答大家評論過程中所受的新啟發,最終寫成了這樣一篇總結性文章,如有不足之處,還望大家指正

-----------------------------------------------------

【目錄】

△記憶何物?

,▲其本原,——由進化產生,與高等智慧生物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之需要密切聯繫,

,▲進化機制帶來個體間智能差異不大

,,□相對於中位數,成正態分布,

,,□過低智能者,被淘汰,

,,□過高智能者,勢必會遇到社會人際關係中生存之種種問題,過於奇怪之特性在生存競爭中反而可能成為障礙,

,▲淘汰低能,而非簡單淘汰低記憶力,

,,□記憶力實則僅為人類智能之一項表徵,

,,□僅記憶力高或低並不意味著顯著優勢或是淘汰,

,,□思考方面智能得彌補記憶方面智能之缺陷,

,,,——故而人類個體間就[整體智能水平]而言十分相近,

,,,——[記憶天賦]及[記憶機能]則依種類,在不同個體身上強弱有別,

,▲緣進化所致,人腦有其固有之【便於記住的東西】

,,□與單純的信息量大小有關聯,但並非直接相關,

,,,故,以電腦位元組論,

,,,如,百位圓周率信息量不大然不易為人所記住,人臉信息量大卻容易為人所記住,

,▲緣進化所致,人類傾向於只記得住【有價值的東西】,——艾賓浩斯記憶周期,

,,【分析】

,,□科技爆炸畢竟是很晚近的事情,

,,,且即便當下,科技本身並不與絕大多數人相關,駕馭知識能力並不顯著意味著競爭優勢,

,,□就人類歷史上99%以上的時間而言,

,,,記住【有價值的東西】,是必須的,

,,,記住【特別多的東西】,——並不能帶來顯著的競爭優勢,因而此機能未得到有效強化(當然科舉制一千多年下來顯著地整體提升了華夏民族相對於其他種族的記憶力確是值得誇耀的)

,,□須【有價值的東西】,

,,,多次經過腦子的信息——方為【有價值的東西】,

,,,,否則,即為[罕見且不值得注意的東西]

,,,有意地多次重複【思考問題之路徑】,——是為【理性記憶】

,,,有意地多次重複【思考問題之路徑】,——是為【理性記憶】

,,,,——恰好自表觀上看,俱需要多次反覆鞏固,方得形成有效記憶,

,,,,——是為[艾賓浩斯記憶周期曲線],

,【分析】方法論,

,,□由[便於記住的東西],

,,,得反向工程推引出[人類對某類信息之記憶敏感性或雲記憶傾向性]

,,□由[人類對某類信息之記憶敏感性或雲記憶傾向性],

,,,得反向工程推引出[便於運用於記憶之人腦機能],

,,□由[便於運用於記憶之人腦機能]的推導出【適應於人腦機能之記憶模式機制】,

△得適用於記憶之人腦機能——【感性】【理性】其分野,

,▲人之根本命題,不過[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耳,

,,——直接決定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選擇與淘汰,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從表面上,人[對自身活動]與[對外界活動]區分而言,

,,,——得分為[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

,,□從人類進行活動的角度出發,所涉身體機能迥異之二方面而言,

,,,——得分為【高等智慧】與【體能】

,,□由人類[運用工具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之能力]也即科技,越來越強,

,,,——則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之活動,越來越脫離於對人類體能之要求,

,,,——而人類體能退化,其速度尚遠遠不及與科技進步之速度,

,,,——故當前而言,普遍來說,人類【體能】相對於人生存和發展來說遠遠富餘,構不成人與人間之明顯競爭因素,

,,□故,【高等智慧】,成為當前人與人之間競爭之決定性因素,

,▲【高等智慧】,——由解決各種問題之需要而產生,

,,□其本原,

,,,——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過程中,遇到許許多多問題,

,,,——由解決各種問題之需要而產生,

,▲高度蓋然性問題,——【感性】,

,,□高度蓋然性問題,——有因,則基本能確定必有果之問題,

,,,作用機制:常常怎麼樣,傾向於認為他她它一直會怎麼樣,

,,,生存繁衍之機遇來臨:

,,,,優質女人之跡象,——[年輕][漂亮][可愛],

,,,,優質男人之跡象,——[安全感],

,,,,常獲讚賞的人物,——傾向於認為其優秀,

,,,,優秀人物,——傾向於認為他說的或然性結論都是靠譜的,做出的選擇都是正確的,

,,,生存繁衍之危險來臨:

,,,,高處恐懼,

,,,,漆黑荒涼環境下獨行之恐懼,

,,,,強姦犯之跡象,——[不安全感],

,,,,丈夫出軌之細小跡象,——[不安全感],

,,□如將感性作用領域不適當地擴張,

,,,——則不難理解相當一部分人何故容易出現[形而上學]的觀點,

,▲或然性問題,——【理性】,

,,□人天生感性並不足夠處理之新問題,——都是或然性問題,

,,□須分析論證總結出【規律】,

,,□適用【規律】,分析論證總結,以修正【規律】,

,,,——令之站得住腳,從而足以解決人類所遇到的問題,

,,□故,【理性】依操作方便,得再行分為,

,,,——【分析】【論證】【總結】,

,,,——三者循環下,人類認知實現螺旋上升,

,▲【分析】【歸納】【論證】——是為【理性】,

,,——其本質上,是獲得【規律】,並運用【規律】的智慧機能,

△基本記憶模式——【感性記憶】【理性記憶】其分野,

,▲運用於記憶,【感性記憶】【理性記憶】其根本模式在於:

,,□【感性】

,,,靠重複【印象】,

,,,精確記憶,

,,,【單個清晰記憶點】←→【精準記憶內容】之直接聯繫,

,,□【理性】

,,,靠重複【編出來】,

,,,抽象記憶,

,,,【多個模糊記憶點】→【分析論證歸納】→【編出來與原文主旨接近的內容】

,▲【感性記憶】,

,,□【單個清晰記憶點】←→【精準記憶內容】之直接聯繫,

,,□輸出過程,——其實是複述【印象】,

,,,畫關鍵字,編口訣,編故事,眼前浮現畫面,編歌詞其實都是動用感官or感受造成的「印象」,

,,□一輪一輪複習,其實是鞏固「印象」,因為印象不鞏固會變模糊,

,,□記憶上的工作量直接和記憶文字量成正比,

,,□特點,

,,,能夠實現精確記憶,但記憶量上限明顯,長期精確記憶之記憶量上限更受限制

,,,但只能實現膚淺的原文記憶,碰到新題較難以主動創造答案,但考試其實是從來不考舊題的,

,,,時間久了【印象】會淡化,

,,,,☆由於單點單線記憶,故一旦清晰度衰減,則造成無法彌補之殘缺,

,,,,☆幾近全部記憶信息會在幾個月內衰變之無限接近0,故通常所謂感性記憶乃應付考試之策存在其內在依據,

,,,,,——故,最後只剩下印象深刻的片段,

,▲【理性記憶】,

,,□【多個模糊記憶點】→【分析論證歸納】→【編出來與原文主旨基本一致的內容】

,,□輸出過程,——是重新【編出來】,

,,,打個比方比如說在沒有參考書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認識編某一個學科的輔導書,譬如說編一本叫做《中國》的教科書,根據你的認識編寫<編><章><節><條><款><項>,譬如:

,,,將整本書——分為政治,歷史,語言文化,科技四編,

,,,政治——分為國家機構,法律制度,社會組織形式,外交四大章,

,,,以此類推——每一個環節都是你輕而易舉能夠把握的,直到最下面一層比如某一頁書的具體內容,也可以劃分成這樣的形式(參照附圖),

,,□一輪一輪複習,其實是使「編出來的東西」越來越接近於書本,

,,□記憶上的工作量與記憶文字量無關,與需要記憶的東西本身理解上的難度相關,複雜的東西需要大量的工程量建構【知識體系】令其便於理解,便於通過邏輯結構清晰,難點特徵點明確的知識體系掌握,

,,□特點,

,,,本來就是編的過程,因而非常適合主動創造答案,

,,,但建立【知識體系】極為重要,

,,,,☆無此,則永遠始終在記憶上被「感性人」碾壓,

,,,,☆有了【知識體系】,則能夠輕而易舉地追平及至超越通常所謂的「記憶力好的人」,

,,,,☆並且,建立【知識體系】其實是非常艱苦的過程,

,,,,,具體操作可以參考附圖,也有人在書本之外作思維導圖等等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方法,

,,,時間久了【編出來】之模式會變得模糊變得殘缺,

,,,,☆但由於多點組合記憶,且原本對記憶清晰度要求不高,

,,,,,——故記憶衰變時間較感性記憶遠遠長得多,

,,,,☆【體系】之存在,

,,,,,確保了記憶內容得通過對【縱向上下級】【橫向同級】的分析論證歸納來實現,

,,,,,【體系】模糊,

,,,,,,——得通過分析論證歸納來實現,——對該記憶點

,,,,,【體系】殘缺,

,,,,,,△紙面體系是完整的,

,,,,,,△內在體系則天然地傾向於不完整,

,,,,,,△在運用中會發現,

,,,,,,,▲縱向上,掌握局部兩三個【層級】,

,,,,,,,▲橫向上,掌握局部若干個【點】,就夠了

△【理性記憶】萬能流程,

,▲Step1,建構【知識體系】

,,□一般無序度,——【知識型內容】

,,,Step1,縱向上,——歸納出【點】【子點】【孫點】

,,,Step2,橫向上,——歸納or組織【項】之間【邏輯關係】,

,,,,☆因地制宜歸納or組織邏輯關係,

,,,,☆因需調整順序,

,,,,☆Scenario1,——歸納【邏輯關係】,

,,,,☆Scenario2,——組織邏輯關係,

,,,Step3,對複雜知識,——【難記憶點】【特徵點】突出,

,,,,☆實際上,人對人對同樣長度的信息量,其易接受度是非均等的,

,,,,☆建構知識體系之過程中,

,,,,,將【難記憶點】顯著標出,

,,,,,,——以實現複習時之多次重複,重點重複,

,,,,,,——從而實現就複習單一輪次而言,

,,,,,,對不同複雜度內容之【編出來】過程,在速度上之「扁平化」,

,,,,,,將【特徵點】顯著標出,

,,,,,,——以實現複習時之多次重複,重點重複,

,,,,,,——從而實現就總的複習結果而言,【特徵點】得以作為高效靠譜的回憶線索,

,,□較高無序度,——【技能型內容】

,,,Step1.1,雜亂材料之處理,

,,,,——分析論證總結,

,,,,——獲得【表面規律】,

,,,,——並按【表面規律】整理編排,

,,,,【分析】

,,,,技能型內容,究其本原,系「百姓日用而不知」,本無明顯表觀上體系而言,

,,,,☆觀其表面,則能夠發現某種模式上的相似性和規律性,

,,,,☆察其內里,則同樣存在內在規律,

,,,Step1.2,【表面規律】之處理,

,,,,——分析論證總結,

,,,,——獲得【內在規律】,

,,,,——並按【內在規律】整理編排,

,,,,【分析】【教訓】

,,,,☆不必拘泥於書上的各級標題,有時候又長又臭反而不好記,

,,,,☆不必拘泥於書上的體系,要知道方便自己記住才是硬道理,

,,,Step2,後續,按照【知識型內容】處理,

,,□高無序度,——【散點型內容】

,,,散點實在太多,建立體系工程量實在太大且效果未必多好,

,,,【策】直接建立點對點聯繫即好,

,,,,☆給左,說得出來右,

,,,,☆給右,說得出來左,

,,,而至於技能運用需要,則因需另立體系即可,

,▲Step2,重複【編出來】之過程,

,▲Step3,如可能,則順勢優化【體系】

△後記:漫談記憶規律的幾種應用場景

,▲關於大型考試備考,

,,和很多本校的學霸同學交流來看,還有結合自身經驗來看,

,,法考考研這種動不動幾百萬字教科書,幾W知識點的考試,準備到最後,

,,□【感性記憶】人主要靠背重點背押題吧,

,,,反正能實現精準記憶,但記憶上限在那兒擺著呢,

,,,□【理性記憶】人通過建立精密的知識體系能實現自主「編出來」,也就是將書上的觀點變成自己話說出來,

,,,□當然最好還是兩方面記憶模式都能用得上吧,那也是學神本神了,

,▲關於缺乏感性的人千萬不可使用【感性記憶】!!!

。。因為,有的人像我這樣的很缺乏感性,聽完課第二天就基本沒有印象了,走這種辦法備考無異於自尋死路

同理,做題也印象非常淡,所以徹底不做題,考前一天晚上了解下題型,純靠過硬的知識體系上場就穩過

,▲感性過弱的人在上學階段基本上已經被淘汰光了,

或許感性過弱且記憶周期過長的人,,在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學考研的N輪競爭中,九成九以上都已經被淘汰掉了吧 - 鬼知道這一路下來一直到研究出來這一套我都經歷了些什麼。

以【體系】戰勝【天賦】,

,▲評價【理性記憶】

更適合於用以掌握世界更本質上的規律,

更適合於掌握抽象的,無限多的知識,

誠然,在讀書階段,在並不適合理性記憶者學習方式的學校制度和教學制度設計下,理性記憶者基本上連繫統地發現適合自己的記憶模式的機會都沒有,何談在選拔考試中的脫穎而出?

但是一朝掌握理性記憶之規律,充分認清適合自己之學習方法,大工程量建構【知識體系】,而後重複【編出來】之過程以鞏固,以融會貫通,以持久掌握,

畢其功於一役,一切是如此地自然而順暢,磨礪和汗水換來的回報是如此地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未來知識經濟時代,勞動,資本,技術,管理,按貢獻參與分配,而隨著科技進步社會進步,人類知識繼續爆炸性增加,社會對個人掌握的知識量不斷提出更高要求,「高知識性勞動」勢必將獨佔收入分配的最大份額,

唯能駕馭大規模知識量,能迅速掌握新知識之人贏者通吃,

你好,未來

——感謝2017,2018,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