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首位置被美国夺去。

今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香港只排第二位。资料图片

香港在今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失落首位,科学及科技基建排名低成了最大的紧箍咒,而拖累基建排名的,除了最令人头痛的「土地问题」,多位教授均归咎于大学添置仪器困难重重,导致能源、环境、材料科学、化学及物理等研究纷纷「难产」。他们更将矛头直指现有的研究基金「斩件式」拨款不利添置器材,反观新加坡及日韩等地政府,均定期一笔过资助科研基建。如香港再不与时并进,落后的不止是科技基建,更会拖累香港的研究规模及质素,未来的科研成果只会「愈做愈细」。

基建完善一直令港府引以为傲,但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下,只能排名二十三,犹如「一盘冷水照头淋」。翻查报告内容,决定基建排名的五大指标中,其中两项为「科学基建」及「科技基建」,香港在两者中不少分项均排名四十以下,被报告点名为弱项,包括再生能源、资讯及通讯科技服务出口、电讯业投资及整体科研投资。

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资料图片

针对以上问题,报告除了提出扶植创新研发外,亦建议政府加快土地供应,正好说中香港因「土地不足」引发的连锁问题。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曾表示,院内科研环境不理想,实验室犹如「㓥房」,六人的研究团队要挤在约六十呎地方工作,影响研究进度。理大副校长(科研发展)衞炳江亦指,受环境所限,本港科研人员难于本地参与探月、火星任务、星空探测及飞机工程等大型项目,反观内地科研空间大,研究题目亦相对高阶。

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指,实验室犹如「㓥房」,影响研究进度。资料图片

初创公司亦饱受「土地问题」困扰,主力研发电动轮椅的必飞科技曾是科学园培育公司,惟目前公司的研发及生产程序均已迁离园区。董事李少麟忆述,早期为轮椅制作产品原型时,需与其他租户轮候使用园内的小型工场,「试过一件小零件,等了几个月也未整好。」

李少麟早前有意为轮椅申请欧盟认证,惟本港并无测试产品寿命的大型装置,故只能北上进行。李少麟直言,科学园无法提供一站式支援予初创公司,若当年直接北上发展,相信其研发进度有望加快两年,「一开始以为科学园有工场又有机器,很开心跳进去,怎估得到原来配套如此不足。」

李少麟,资料图片

在增加创科用地上,香港与新加坡可说是同时起步,惟决心差天共地。一六年《全球创新指数》分析,新加坡早在○一年发展占地二百公顷的纬壹科技城,相比同年起步的科学园,纬壹科技城的面积是沙田科学园的九倍,其大小亦几乎等于本港现有三个工业邨的总和。然而,本港现时无论工商住宅均在「抢地」,创科要再争取土地可谓举步维艰。

除了土地限制,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指数》提出,本港在「最新技术的可用性」上明显落后。多名受访教授均表示,现行科研基金不利大学添置仪器,缺乏新技术令不少研究「难产」。港大副校长(研究)贺子森指出,本港大学于能源、环境、材料科学、化学及物理等范畴的基建落后外地大学,如近年科研界常用的穿透式电子显微镜、半导体装置制造器及中子散射实验设施,邻近的创科先进国家均已配备,港大曾计划引进,惟设备成本上千万元,甚至以亿元计,故未能成事,「这些设备规模庞大,我们从教资会、研资局取得的资源非常有限,大学单靠自己根本负担不了。」

香港大学副校长(研究)贺子森,资料图片

以研究纳米科学及技术须用上穿透式电子显微镜为例,贺子森解释,若无此工具将不能取得最高解像的图像作分析,「大家都希望论文可刊登到科学期刊《自然》和《科学》,但没了高解像图,你的论文其实会不被接受。」另因研究的关键数据或需包含高解像图,欠缺相关资料亦势难以提交专利。中大副校长(策略发展)陈伟仪亦坦言,由他兼任院长的生物医学学院有意购入动物成像仪,盼使用最新技术于动物体内追踪病理发展,但因资源问题未果。

中大副校长(策略发展)陈伟仪,资料图片

贺子森指,各大院校虽然可联手向研资局申请协作研究金购置设备,惟有关款项竞争激烈,资助总额亦只有数百万元,不足以购入高价仪器,有科研人员遂决定转投日本、新加坡或内地的大学继续研究。

对于在港增设科研基建屡遇挫折,贺子森慨叹,新加坡政府每年直接拨款上亿元,让大学自行购置仪器,同时又针对材料、半导体等研究,出资开办相关项目的国立研究所。至于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知名学府均获政府直接资助科研基建,全国大大小小的国家级实验室数量多;韩国的公立大学,其科研基金皆由政府资助,私立大学的教授亦可申请政府科研基金,并得工业界在背后支援。

贺子森相信,本港要摆脱基建落后的困局,政府需考虑直接为大学拨款拓展科研建设,否则差距将继续扩大,「欠缺资金基建时,教授只能于有限空间研究,意味团队规模小,目标较低,范围有限,有资源才可有更大野心,挑战高难及创新项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