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運河現在是巴拿馬的。

1999年12月14日,對美國來說,肯定是一個十分暗淡的日子,這一天在巴拿馬城附近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閘舉行交接儀式,完成了巴拿馬運河回歸的最終手續。

美國前總統卡特於1977年與巴拿馬的托里霍斯政府簽署巴拿馬運河條約,廢除美巴1903年條約,規定美軍將於1999年12月31日全部撤離。屆時收回運河全部管轄權的巴拿馬人,將以國土主人的資格,處理有關運河的一切事宜。條約一簽,立刻在美國內激起一片反對。

卡特的繼任者里根總統就說過,巴拿馬運河同阿拉斯加,路易斯安那州一樣,美國是付了款的,應歸美國所有,此後,美國一直想修改巴拿馬運河條約,以便在2000年以後可以繼續霸佔運河,但最終未得手。

條約規定的這一刻,現在即將到來,他是巴馬人的歷史盛典,卻是美國人可以迴避之處。巴拿馬政府有意把移交儀式營造成一個歷史性大事邀請多國政要參加。與巴拿馬總統米莉亞莫斯科說,完成交接儀式的美國代表,既不是總統柯林頓,也不是國務卿,奧布奧爾布賴特,只是前總統卡特。就在卡特出席,彷彿只是巴拿馬人的大師的慶典儀式上,美國控制的傳媒,寧可繼續使用大篇幅報道車城的戰況,也不情願為巴拿馬運河多費一點筆墨。


是的,巴拿馬運河現在主權已經歸屬於巴拿馬。但是歷史上,巴拿馬運河的歷史可是一段相當混亂的歷史。

最早想到要開鑿這樣一條大運河的其實是長期霸佔中南美洲的西班牙。17世紀早期,西班牙殖民者就有點嫌棄繞道南美洲最南端前往亞洲大陸的航線太過遙遠,想要挖一條運河。但是當時的技術條件決定了挖掘運河耗時良久而且無功而返。緊接著接盤的是法國人。當時法國剛剛在埃及完成了蘇伊士運河的挖掘疏通工作,對挖掘運河似乎有了一些新的心得。於是當時負責蘇伊士運河的工程師帶著自己的團隊又來到了巴拿馬想再續前緣。結果,巴拿馬不是沙漠地帶,熱帶雨林裏的蚊蟲讓工人死傷慘重,只能擱置。

緊接著上場的是美國人。對美國來說,一條巴拿馬運河對它的東西海岸物資調度有很重大的意義,所以美國人早就想拿下這條運河了。當時負責工程繼續運行的也是一個法國人,但是法國政府已經撤資,他空守著一個爛攤子也不行,只能去遊說美國。雖然美國人覺得這個機會對自己很不錯,但是具體實施起來還是有很多麻煩之處。

比如說,哥倫比亞政府就是一塊絆腳石。當時的巴拿馬還沒有獨立,是哥倫比亞共和國的一個省份。作為哥倫比亞中央政府,當然也希望自己能負責巴拿馬運河的運營,這可是一筆肥買賣。即使自己沒有這個財力做,從美國佬那裡拉點贊助總還是可以的。實在不行,軍隊還可以殺到巴拿馬去控制住運河,來個過河拆橋。

美國也不傻,當然一下子就看穿了哥倫比亞的小九九。當時的美國總統老羅斯福就是著名的「胡蘿蔔大棒」政策的倡導者,乾脆想了個餿主意:叫巴拿馬獨立。從現在的巴拿馬國旗上我們也能看出,巴拿馬這個國家的存在受到了美國很大的影響,連國旗都長得特別像。正如後來冷戰時期美蘇雙方互相政變先鋒小國家的套路一樣,美國扶植了巴拿馬省內的反抗軍,給了他們相當一筆錢組織政變。同時,美國軍艦開到巴拿馬,用火炮威脅登陸鎮壓的哥倫比亞軍隊。結果巴拿馬就這樣成功獨立了。

1903年巴拿馬獨立之後當然少不了美國人的好處。美國在修建運河期間就沿著運河畫出了一條運河區,算是美國永久租借的地區。此處不允許巴拿馬人進入,也不插巴拿馬國旗。這就造成了巴拿馬國內局勢的不穩定,人們衝擊運河區的形勢愈演愈烈。

終於,1964年發生了進步學生衝擊運河區的流血事件,導致全國範圍內的抗議。沒有辦法,美國終於在1977年答應歸還巴拿馬運河,並且在1999年履行了承諾。現在,巴拿馬運河的主權已經歸這個國家所有。
巴拿馬運河區

巴拿馬這個國家的歷史就是圍繞那條著名的巴拿馬運河展開的,可以說沒有這條河的利益糾紛,就沒有當代的巴拿馬國。

從大西洋到太平洋


巴拿馬運河由美國建成,自1914年通航至1979年間一直由美國獨自掌控。不過,在1979年運河的控制權轉交給巴拿馬運河委員會(由美國和巴拿馬共和國共同組成的一個聯合機構),並於1999年12月31日正式將全部控制權交給巴拿馬。運河的經營管理交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負責,而管理局只向巴拿馬政府負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