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居家、社區和互助式養老,推進醫養結合,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代表們紛紛建議,要根據老年人的不同情況,推行多種養老方式結合,讓老年人老有所養、養有所「歸」。

共享養老,有空就做志願者有事就找志願者

當全國人大代表、柘城縣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宋靜在人民大會堂聽到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互助式養老」時,不禁眼前一亮,自己參會帶來的正是一份施行積分制互助養老的建議。「能不能像獻血一樣,互相幫助,參加照顧老人的志願者服務可積累積分,到志願者的父母、配偶乃至本人需要照顧的時候,可以用積分來兌換服務。」宋靜建議。互助式養老也被稱為共享養老模式,去年已在陝西省一社區出現,由政府購買服務,社會組織牽頭,志願者服務可以儲存服務時間,以後供自己選擇服務。說白了就是有空就做志願者,有事就找志願者。全國人大代表、省政協副主席龔立群認為,對互助式養老的各種探索值得肯定。但操作起來較為困難,在服務水平、可操作性上還有待商榷。

社區養老,未來新建住宅小區應配套社區托老所

老齡化的「銀色浪潮」來襲,養老壓力日益凸顯。預計202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將提升到17.8%,總量達到2.55億。龔立群了解到,鄭州市二七區在一些小區建立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服務方式有三種:日托式,老人白天入托解悶,晚上回家;臨時式,子女臨時有事,老人無人照顧而入托;長期式,老人住在托老所里,托老所負責照顧。「如今,貧困地區的農村老人更需要這樣的『托老所』。各地對於條件成熟,老人相對集中的農村,應支持養老服務場地建設。」龔立群說,同時,在住宅開發中,應出台財政扶持政策,像配套建幼兒園一樣建社區托老所。

醫養結合,亟待頂層設計讓醫養「無縫對接」

「十三五」期間,我省將深入推進醫養結合改革試點。全國人大代表、河南中醫藥大學教授司富春談到,目前,醫養結合的最大問題就是政策銜接不暢,養老機構往往享受不到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相應的財政支持。司富春認為,醫養結合涉及多個政府部門,這些部門的主導、權力、責任、資源、支付體系怎樣融合,都需要政府在頂層設計方面做好統籌,明確權責,優化政策協同力度,讓醫療和養老「無縫對接」。「養老院的護理人員工資低還沒有保障,很難吸引醫療人才。」龔立群說,一方面,養老機構人員的工資待遇和醫院護士要同等對待,為其繳納各項社會保險;另一方面,要讓護理人員像護士一樣接受職業培訓,建立一套職業技能標準。

社村通智慧養老服務平台對養老機構實現免費使用平台所有功能,這個系統包括有老人檔案管理、派單呼叫平台、健康監測、定位管理、居家安防、服務預訂管理、時間銀行等各種智慧養老所必備功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