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父親腦萎縮3年,朋友母親照顧兩年,本來身體挺好一老太太,上個月中風猝死了。朋友傷心欲絕,母親是被父親拖垮的,一直自責沒有照顧好母親。無奈還沒時間哀慟,剩下的事情就把他擊垮了,母親過世,他把父親接過來照顧,才發現母親是怎麼被折騰沒的,越發的難受。

剛開始是朋友媳婦照顧,堅持不到兩天就受不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片刻不能離人,一會拉,一會尿,白天不睡,晚上也不睡…當你工作一天回來後,家裡會被搞得亂七八糟,地上、牆上、老人的身上可能都會留有糞便…子女可能會能接受,另一半和孩子的真的很難接受。

朋友想將老人送到養老院,又擔心輿論壓力。

我去年跟孩子去那邊做過一次義工。感覺管理挺規範的,裡面的老人生活看上去也還不錯,有伴聊天,有專人護理。但是這個應該能自理的老人才能找著樂子,至少有伴聊聊天。不能自理的,也不在跟前,真的說不太好。就這樣的情況,自己家裡人都不願意的情況放到養老院真的會有人用心照顧嗎?


你朋友他自己能照顧啥?不用上班了么?找個一般的養老院,不用太好,給多點錢,讓他們多細心一些比自己照顧強太多了!老人要是獨自在家,摔哪了一口氣沒上來,你朋友回家了心情得啥樣?要是他媳婦在家照顧,用不上幾個月家裡一股味,怎麼照顧他都感覺沒用心,然後他媳婦還得和他吵架,感覺自己累得像犢子似的!鬧不好兩個人就得干架離婚!解決輿論最好的辦法就是,誰在你面前裝b你一個月給他兩千塊錢就讓他接家去,回頭你天天去他家孝順你爹,你看他還裝b不?

把老人養老金拿出來找個好些的養老院,要是有心隔一天帶著老婆孩子買點東西去看看他爹,順便給護工院長沒事拿點水果。周圍老人也分點水果,關係處好了比在家護理老人強!


如果錢夠,還是住養老院吧,身為將步入老年的我,從兒女角度和即將老的主角角度體會了照顧老人的苦,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尤其是老人不能自理以後,那簡直是一個漫長的折磨。

算起來我家老公公還算是事少的,但我照樣經歷了無數次:1、開始時,老人有點糊塗,自己出門散步,把自己走丟了,好心人出錢,按照口袋裡的地址打車把老人送回來。

2、老人行走已經很不便的時候,凌晨三四點自己溜出家門,走到了樓頂天台上,而我們早上四五點瘋狂滿小區找老人。

3、意識不清時帶著紙尿褲,滿手摸大便。整個家裡都瀰漫著臭味。不顧男女有別,做媳婦的我也得扶著老人到廁所儘快把他洗乾淨。直到習以為常(我媽說,老人無男女,該洗就得洗)

4、無法行動時,兩小時的翻身喂水喂飯,換紙尿褲,外加每天抱起來坐一個小時(這事得兒子,我抱不動)。

5、不能吃飯後,鼻飼管每天兩三小時一次中間交叉喂水。鼻飼管插的不合適立刻去醫院。(外加天天在做的飯咸了淡了中糾結,咸了鈉高,淡了缺鉀)

6、一旦不能動(但偶爾老人想自己翻身一下)強烈的行動意識與行動不平衡,造成一不小心自己把自己摔到地上。兩次的骨折。有一次耳朵磕在床楞上,縫了好幾針。(一次次我糾結,我明明把老人放到了不可能掉下來的地方了,怎麼會掉下來?直到老公護理時也發生同類情況我才從自責中走出來)

7、褥瘡,可怕的褥瘡。屁股上爛了兩大塊,每兩天的換藥:剪刀、鑷子、鹽水、碘伏,褥瘡墊、紗布、膠布、棉簽、脫脂棉......外加充氣褥瘡墊,紙墊幾乎全套醫用品,(最嚴重的時候,褥瘡是一個大洞)每次去醫院都是一次學習,一步一步把我培養成了醫護人員 ?。我倆引以自豪的是竟然把那兩個褥瘡給護理好了。

8、最可怕的是,要一步步看著老人走向死亡,看著老人生命一點點流逝。無能為力,那種無力感產生很強的悲哀感,什麼積極、陽光、似乎都與我無緣。也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將來。我腦子裡總有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像一床舊棉絮,一點點的破敗,直到腐爛。

我得承認,我家老爺子工資不能支付養老院的費用,我家也不是富裕人家,我們夫妻必須承擔自己照顧老人的責任。將來的我很可能也會住不起養老院,但我真的害怕把我女兒也拖入我所做的這些循環中。更可怕的還在於,我的父母已經八十幾了,現在父母倆人自己生活,到他們不能自理,我會不會繼續這樣的生活,我的老年沒有所謂的陽光旅遊以及琴棋書畫。

所以,如果能住養老院還是住養老院吧,為孩子、為自己,年輕時管理好自己財務,管理好自己健康生活,能活動的時候好好享受生活,老了,用自己的錢住養老院,錢多,好點的養老院;錢少,差點的養老院。專人的護理總比讓兒女慢慢變成專業人士遭的罪小點。生命的終結順其自然,不要讓孩子過早地看到死亡的悲哀。(這只是我個人的感悟,沒有道德與正能量的束縛,只是一個普通人的理解,不喜勿噴。)


擔心輿論壓力?這種想法真的是應了那句話,死要面子活受罪。

我奶奶今年92,有六個子女,(現有一個兒子去世了)八九年前,奶奶開始無法行走,屬於半癱瘓的狀態,且由長期卧床,長了褥瘡。於是六個子女商討了第一個解決方案,每個人輪流照顧兩個月。子女中年齡最大的已經快70,最小的也是50多。不管是誰,都沒辦法獨自把奶奶抱上抱下。更別說應對奶奶的各種要求和一日三餐。大姑照看一個月後,腰椎出問題了,在家足足躺了一個月。一年後,大家一致決定送去養老院。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奶奶的六個孩子也有人反對去養老院,但是經過一年的輪流照顧,誰都不敢再說不去。每家都是雞飛狗跳,在這期間,我大伯還去世了。養老院也有等級,豪華的安全係數相對更高,200萬買個進入資格,每個月再支付一萬多,我家也沒這個實力。綜合比較,選擇了一個政府養老院,需排隊等著進入。沒等多久就進去了,一個月各項花費也就4000多(包含了給護工的個人小費,這個很重要,這樣護工會更關照一點,也算個心理安慰)。

如今我奶奶在裡面已經住了大概七年了,身體沒有任何問題,但無法行走,近兩年開始意識不清。但是奶奶在養老院長胖了,再也沒有褥瘡。(之前家人照顧時,因為護理不周,還得過褥瘡,嚴重到醫院住了很久)。

其實問這些問題都是白問,現實會告訴你,你根本沒得選,想讓老人活著,只有養老院,醫院,你護理的能力要是很強,就不會在這裡發問題了。


在乎輿論證明被折騰的不夠狠,畢竟是老婆被折騰看人挑擔不吃力。如果老婆離開把小孩留下,到時候老的叫小的跳家裡再鬧出點意外情況。他那個時候真正感受到痛了之後,就知道無論孝順是多高大上的美德都是完全負擔不起的,到那時即使一邊留著淚抽著自己嘴巴罵著自己不孝,一邊還是要把老人送去養老院。

傳統的孝順是種過時的美德,不是普通現代人可以承受的東西,也是在逐步被淘汰的過程中的。


如果老兩口感情好,一旦一放身體出問題,不能自理,就找個醫養結合的養老院去,現在養老越來越跟社區醫院合作,或者民營醫院都在做養老這塊蛋糕。

兩人間,身體健康的那個除了房費和飯錢別的也花不了什麼。另一個直接按生活半自理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不同的收費標準。像文中的,給老頭辦成完全不能自理,老太太只用每天該幹嘛的時候喊人就行了,最多也就是自己上手喂個飯。想要什麼樣的服務質量取決於你給人養老院多少錢。

如果倆人感情不好,半輩子搭夥過日子,各種原因不離婚也各過各的,就別指望著患難見真情,少時夫妻老來伴吧,說不定

還有那種年輕的時候不負責任,各種作來作去,有著吃喝嫖賭各種惡習的,年輕的時候坑爹娘,老了想著可以坑兒女。老老實實去養老院吧,還能有口熱乎吃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