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坐青島的公交車,上面在播放一個公益廣告。內容大致就是鼓勵年輕人給老年人讓座。可是年輕人勞累一天也真的很累啊。也是花錢買服務。有的老人也會認為是理所應當,強迫年輕人讓座。


不應該,但可以。

這個不應該不是不給讓,是沒有義務讓。

法律沒規定,就是屬於道德範疇內的東西。

道德範疇內考慮的就非常多了,國家肯定是提倡不強制的。

比如尊老愛幼,比如讓座,比如見義勇為。

所以,看實際情況吧


本來認為這麼簡單的問題不用發聲了,看了回答發現真的不行……

首先,年輕人從來就沒有給老年人讓座的責任和義務!

其次,強者也從來沒有照顧弱者的責任和義務!

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只是西方英雄主義用來哄騙百姓的,這個社會的現實是:強者永遠站在至高點。不要要求強者拔一毛而利天下,實際上很多人能做到「取一毫而損天下,亦不為」就很不容易了。所以任何人要求年輕人必須給老人讓座,同時冠以「責任和義務」的說法都是耍流氓!

所以「年輕人給老年人讓座」,只是一種個人行為,造成這種問題頻頻上熱搜的原因,就是因為有一些「不懂事兒」的人把它「道德化」之後形成的矛盾。而給老人讓座,本無可厚非,說白了,每個人都有老的那天,你老的時候會不會想有個年輕人給你讓個座歇歇腳呢?

那麼,現在來說說,年輕人到底應不應該給老人讓座呢?

首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件事兒是如何發生的。原因很簡單,也很白痴,就是年輕人和老年人在同一輛公交車(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下面不再敷述)上。那麼為什麼年輕人和老人會在同一輛公交車上呢?原因同樣簡單且白痴,因為要出門。那麼真正的問題來了,為什麼年輕人和老人會在同一時間出門辦事,導致他們在同一輛公交車上呢?這件事兒還得從兩頭來說,一個是高峰期,一個是非高峰期。

那麼先來說高峰期,年輕人坐公交出門,大多是上班,或公事外出、歸來,這也是公共交通最為擁擠的階段。而老年人(起碼是需要讓座的老年人)為何非要趕上下班的高峰期去乘坐公共交通呢?給原本就已經很擁擠的公共交通帶來了更大的負擔。有人說,去買菜,有人說,去看病,有人說,去社保局等等等等。而在下認為,這都不是老年人在高峰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合理理由。先別急著罵,容在下一一評說。

買菜首先最行不通,現在的城市都有專門規劃的便民早市、晚市,價格也比較親民,起碼比生鮮店裡賣的便宜,現在誰家正常的老人會特意坐公共交通出門去為了買個菜?去看病,晚了沒有號,一天耗不起。在下家裡也有農村親戚,也有條件不好的親友,他們現在都會網上約號了,有一些不會的,會提前一天到醫院對面租個小旅館,然後子女或身體好的提前去排號。退一萬步講,這些錢都捨不得花,那麼早上四點到六點一樣有公交車,為什麼一定要趕在早晚高峰去坐車?去社保局等等辦事兒,同樣道理,反正在下家裡的老人辦這些事情都是我們年輕人一代負責,從來不需要老人去親自跑,如果真的必須老人本人到場的,在下寧願開車接送或者打個車什麼的,反正不會坐公交就是了。

所以在下認為,但凡有一點社會觀念的老人,都不會趕在上下班高峰期去坐公交車,坐的,也是有一些奇葩理由。

比如在下當年就遇到一位,每天早上四點半去公園打拳,打累了就近吃點麵條燒餅油條,六點多七點左右坐公交回家。然後天天罵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素質,不知道給老人讓座。我說:您都天天四點多去鍛煉身體了,這倍兒棒的還用年輕人讓座嗎?他說,那也應該讓。您聽聽,「應該讓」。對他來說就是理所當然的,你必須得讓,這不就是典型的我老我有理,我病我有理,我窮我有理,我聲大我有理嗎?

所以在下認為,在早晚高峰期,完全沒必要給老年人讓座,因為他們是自找的……

那麼非高峰期呢?這個時間段,老人出行完全沒有任何可以抬杠的歪理,人家也是人,出去溜溜不行嗎?串個門兒不行嗎?辦點事兒不行嗎?在下認為,這個時間段,就應該充分發揮我國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讓個座吧。年輕人本來就是你的工作時間,就算上了車有座,無非也是感嘆「今天運氣真好車上有座兒」而已,那就權當今天運氣不好,上車的時候沒座兒就得了。換言之,就像在下前面說的,當你們老的那天,真趕上白天有事兒外出,或者就是單純的想去溜溜,你是否會希望有個年輕人能給你讓個座歇歇腳呢?

而實際上,大部分年輕人是會給老弱病殘孕讓座的,受讓的人通常也都會表示發自內心的感謝。這些事兒在國內真的稀鬆平常,平常到類似「郭德綱又做好事兒」了一樣,連熱搜都上不去。反而是那些強迫年輕人給讓座的流氓老了之後頻頻登上熱搜,反而給年輕人一種十分強烈的逆反心理。而且,因為新聞和輿論宣傳的不負責任,把一個簡單地行為拚命地「道德化」,導致一個原本很簡單的問題經常被拿來上綱上線,就已經很失敗了。

那麼,什麼叫道德化呢?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補償和獎勵。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拒絕了國家的補償。孔子說:「賜(端木賜,即子貢),你錯了!向國家領取補償金,不會損傷到你的品行;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而另一個徒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這就是最早的「道德化」故事:子貢贖人。子貢自認為做了一件好事,卻把一件原本人人都能做到的好事上升到了一個極高的道德水平。表面上社會道德標準提高了,大家都歌功頌德,人人表示要向子貢學習。而實際上恰恰相反,贖人這件事變成了上層階級炫耀和貼金的一件事兒,因為誰若贖回同胞後再去領取國家的贖金就會被認為是不道德的,唯一的結果就是讓普通群眾談「道德」色變,對「道德」敬而遠之。

再加上媒體對各別反面典型的瘋狂宣傳,讓很多年輕人人覺得抵觸,而老人呢,反而覺得應該應分。話說我給您讓個座,您起碼說聲「好」吧,我心情還能好一點,我這還沒看見您呢,您一聲不吭竄到我身邊就來一嘴巴說我不尊老,是不是有點不講道理了?

退一步講,大家都是一樣花錢買票,我腰間盤突出,滑膜炎,半月板損傷,跟骨刺,懷孕四個月但是瘦不顯,抗洪搶險受傷了左腿是假肢怎麼了?我就不願意在腦袋上頂個牌子告訴你我身體不好不行嗎?為什麼非得道德綁架說什麼義務、責任、本份?別說什麼道德高尚做好事兒應該不求回報什麼的,說白了就是憑什麼好人就活該受罪?哭的鬧的有糖吃,乖孩子就什麼都沒有?強者的財富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憑什麼就應該分給弱者呢?更有甚者在高鐵上買了無座票要求有座的人讓座,然後子女居然還不懂事兒的說老人年紀大了就應該給讓座,什麼道理?

綜上所述,平時在下和內人及犬子也會坐公共交通出行。節能環保嗎,遇見老人乘車,也一樣會讓座,而且,在下只會自己讓座,而不會要求內人或犬子讓座。因為自己覺得對,自己做就行了,不要去要求別人。給老人讓座這事兒,本沒有錯,錯就錯在不該道德化的強行約束。反觀內人和犬子,或許正是因為在下的不要求,他們也會同樣給老人讓座而不求回報。

因為道德這件事兒,越是理直氣壯、名正言順的去要求,就越會顯得蒼白無力,讓人敬而遠之。

畢竟,「不求回報」這件事兒,由施者說了是俠之大者,若由受者說了就是耍流氓,不對嗎?

————————————————————————————————————

10.27修改

評論都一個口徑:是傳統美德。

我也不知道是褒是貶,就統一回復了。沒錯,讓座是傳統美德。從來也沒說過不是美德。但是除了強調讓座是美德之外呢?之後?再然後呢?不讓座就錯了嗎??所以不讓座的人就應該被批評嗎?應該被譴責嗎?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評價別人,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前面答案的結尾說過了,不求回報這個事兒,應該是由施者說。如果受者說「你做好事應該不求回報」,那就是耍流氓!張三家著火了,鄰居李四拚命幫忙救火,結果張三家損失不大,李四輕度燙傷。張三不聞不問,李四媳婦想好歹你來探望一下吧?就去找張三家,結果張三家說什麼:「樂於助人是傳統美德,謝謝李四不求回報幫助我家!」然后街坊鄰居都跟著起鬨:哎呀,李四這人好啊,做好事兒不求不好啊,發揚傳統美德,好啊!這不是耍流氓是什麼??

同樣,道德這東西,本來就是用來約束自己的,不可以用來約束別人,GJ可以提倡,ZF可以號召,但是,每個老百姓,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兒就行了。


其實讓座沒有明確介限,所謂的老年是幾歲?什麼樣的人該讓,什麼樣的不用,總不能都是老人都讓吧。老人有體弱和健康的,有好的壞的,不能一刀切。

有一點大家有沒有注意,不管公車和地鐵,都有老婦孕殘專用座,那些都是專門給他們用的,不用我們讓。只要我們不屬於這類人的都不應該坐,如果你平時空置著保留著,他們上來自己就去那邊坐就好,互不干涉,我坐我的,你坐你的,互不干涉。位置沒有了,老人可以請求幫助,年輕人讓不讓座看情況。

平時這些座位我都不太願意做,因為這些專用座,你坐了,如果遇到的這些人是必須你讓的,誰讓你坐了,該讓也是坐著這些位置的人,這本來就是給他們坐的,而其他位置再考慮讓不讓的問題。


我以前都會讓座,但是我現在越來越覺得沒必要了,讓了座她們也不感謝你,可能相比老人我更喜歡給孕婦和殘疾腿腳不好的讓座開心一點,不管他們感謝不感謝你,做好事


實在累了可以不讓座,但要明白一點:老人不用你讓座是情分,你給老人讓座是本分。

年輕人再怎麼累,和老人的身體衰弱是兩碼事,同等境遇下,強者應該照顧弱者。

當然被強迫讓座誰都不爽,但這是個別老人的問題,不能因此就認為不該鼓勵給老人讓座。


應該讓座


簡直說出了我的心聲,帶老人帶孩子的盡量選擇打車,最好不要選擇高峰期出行。我們雖然年輕,一天上班也很累,壓力也很大,回家公交地鐵要2個小時,有時候甚至先地鐵返方向坐兩站再返回來,就是為了能坐會兒。如果你想要座位,也可以這樣操作,或者早點出門晚點出門都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不要對我們道德綁架,生而為人,誰都不容易!


道德通常是義務性的,最多演算法律中的民事概念,所以不算底層的社會規則違越。也就是說,讓座是情分,不讓是本分,本就無可厚非的事,但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總來進行德育摧殘,這時候得看自己怎麼想。這個嘛,年輕人是幼小,老人是年長者。你看尊老愛幼這個成語,尊老不是在愛幼之前嗎?所以說明尊老是底層道德。也類似孝悌的概念,其實是孝在悌前頭。那麼做了會有什麼好處?比如你相對更加保護弱勢群體,就說明你的仁性更好,那麼這種心理特性就可以在日後讓你的壽數發展提高很多。用我的固有迷信觀念來解釋,就是心眼好以後也就錢多。一般有仁慈焦慮的孩子都能認識到大概世界上可能有這種利益機制存在著。但你不要憤怒。因為憤怒的話是屬於只有諸惡莫作的。我教是講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的。首先你什麼壞事都不做,必然生成做好事的慾望,然後因為你做好事你就發現自己的問題,為了和狡猾的敵人鬥爭你的道德每日微漲,然後最終你可以和你的夥伴同成一力。如果你什麼壞事都不做,沒有做好事的念想,說明你種子比較弱。其實也就代表你日常有壞行為或者是另外一種道德欲太高有極大追求但求不得(相對別人更善良|所以你會有極大困擾感|也就是道德綁架的根本含義|因為是有道德的人才真正會受「道德的」綁架)。其實你現在要信的並不是「善有惡報 善惡無報」,因為這倆一個是邪教一個是迷信,都是很low的人信的,最後的社會效應和展圖不會好。但你要想好的事是做什麼都會有代價的。現在你要評價,我行善對我自己和社會是有利益的還是有害的,便可決定你要怎麼做。就類似吸煙多了到老了就會肺部纖維化承受痛苦。也就是說有人現在不吸煙,這部分人老了就沒有現在享受厲害的那些人可能有的肺部的痛苦感。你看看這社會上的很多人是不是這麼回事的


應該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