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

不知不覺,竟也已經過了2019年的二月二。不知當天,可有茶友喫過龍鱗,嘗過龍鬚?

若是有,想來今年定會過得一帆風順。

這兩天溫度漸漸開始升高,雖仍是陰雨綿綿,卻爲福州帶來了一絲春的氣息。

之前在陽臺隨手在陽臺上種了兩盆月季,原沒指望今年會開花,可前兩天去陽臺澆水,恍然發現葳蕤的綠葉中,竟然冒出了一兩個花苞。

花苞是淡紅的,淡的輕靈,紅的嬌豔,像是金烏升起之時從天邊採擷下的一抹雲霞,爲沉悶的陽臺添了幾分活潑,叫人心生喜愛。

窗外的雨還在下,天色暗淡。

樓上觀山,城頭觀雪,燈前觀月,舟中看霞,月下觀美人。花如美人,也該月下觀,燈下賞。

突然有些想煮茶喝,因此搬來了茶几與椅子,並着一些茶具,最重要的,便是前段時間淘到的老壽眉茶餅。

這餅老壽眉得來不易,茶商將不少做舊的茶餅塞在了真茶餅中,真假摻雜,爲辨別好餅添了無數的麻煩。

好在對白茶,總有無數的耐心,一餅一餅細細觀察,倒也從中找出了那幾餅做舊茶。

當初翻了這麼久的白茶,心中也有些不如意。眼看周圍還有不少一同挑茶的茶友,乾脆找來茶商,故意將真茶中摻了假茶的事說了出來,弄得茶商灰溜溜從其中的做舊茶又拿回了倉庫。

想起當時那位茶商青綠的面色,便有些忍俊不禁。只是又有些擔心,不知這位茶商,在走後會不會又拿了幾餅做舊茶,放入那真茶之中,哄了茶友去買。

思前想後,乾脆在這濃鬱的茶香之中,在花苞的陪伴之下,從幾個方面來說一說,如何纔能夠從外觀,分辨出真老白茶與做舊的老白茶。

《2》

茶餅的外觀,是分辨真僞老白茶最直觀的辦法

關於老白茶餅的外觀,又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觀察,分別是黃葉,顏色,以及含水量。

【黃葉】

之前曾經寫過一篇關於老白茶黃葉的文章,有沒有黃葉,並不能作爲判斷真僞老白茶最直接的證明,只能作爲一個參考。

黃葉,是採摘時不小心採下的較老的葉片,由於沒有完全挑乾淨,因此在壓製成餅時會在茶餅表面有一定體現。

這些葉片的蠟質層較厚,因此在工藝製作過程中,顏色很難發生改變,因此常常會見到老白茶表面夾雜着一些黃綠色,較爲鮮亮的葉片。

由於做舊的老白茶需要經歷過渥堆和高溫氣蒸,高溫使黃葉葉片內的營養物質發生變化,葉綠素,葉黃素等物質發生了分解和溢散,因此一般來說做舊的老白茶上面是沒有黃葉的。

但也不排除有些商家在做舊老白茶壓餅時再加入黃葉,用來誤導茶友。

若是遇見老白茶上有黃葉,就要開始檢查黃葉的顏色與整體是否和諧。畢竟老白茶是整體在轉化的,黃葉伴隨着茶餅漸漸變老,因此二者之間看起來自然無比和諧。

若是發現茶餅看起來很舊,但是黃葉卻很新,那麼大概率就是遇見做舊的老白茶了。

【顏色】

老白茶餅也分爲春白茶和秋白茶,這兩種白茶餅的顏色是不一樣的。

春白茶餅在春季採摘,顏色清醒靚麗,一見便知春日到來。

它的顏色是綠白相間的。綠的是白茶的葉片,白的是帶着細密白毫的芽頭。顏色雖隨着時間的推移有了一定的暗淡,但是看着依舊是賞心悅目的。

就好像荷塘中乘船的美人,穿着碧綠的羅衫,烏黑的發上簪了一隻潔白清雅的茉莉,清新可人。

秋白茶餅相比春白茶深深淺淺的綠色,顏色則更爲豐富,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五彩斑斕。

秋季採摘的茶青葉片中的葉綠素含量較少,葉黃素多,類胡蘿蔔素和花青素也佔了不小的部分。因此秋季的葉片雖也有綠色,但是更多的是磚紅,黃褐,這一點在茶餅上也有了很好的體現。

秋白茶做成的白茶餅葉片油亮光滑,整體五顏六色,主要以黃褐色系爲主,看着讓人感到溫暖而舒服。

而做舊的老白茶,外觀自然沒有如此的勃勃生機。

高溫,是導致做舊老白茶外觀沒有生機最主要的原因。

爲了能夠讓新白茶擁有老白茶的樣貌,商家想盡辦法要加快新白茶的轉化,最後終於祭出了大殺招:高溫。

將茶青聚在一起渥堆,隨後經歷過高溫氣蒸,最後再進行壓制。高溫加上暴力的手法,讓茶青葉片中的營養物質大量流失,而葉綠素,葉黃素等物質更是大量分解。

就像一根碧綠的樹枝,若是將其做成木雕,多年之後只會越發油潤亮澤,泛着古樸而內斂的光華。

可若是將這樹枝放入火中烘烤,那麼用不了多久樹枝就會萎縮發黃,最終變成幾塊黑炭。

做舊白茶也是如此,高溫讓原本能夠緩慢轉化的營養物質都消失了,呈現出來自然是一種乾枯而不自然的黃黑色,幾乎能夠稱得上面目可憎。

【含水量】

從茶餅的外觀上,是不能夠看出白茶的含水量的。

但可以聞出來、摸出來。

爲了能夠讓白茶更好的轉化,也爲了讓白茶能夠保存更長的時間,在製作時,白茶內的含水量被壓制到了8.5%以下。若是要求嚴格的製茶師傅,如S師傅,甚至會將含水量壓制到8%,甚至7%。

含水量達標的白茶,手感摸上去是十分乾燥的。摸茶餅的正面,能夠感受到一種順滑的乾燥。這是因爲正面大多是葉片,壓餅時的工藝以及長久的轉化讓白茶葉片上覆蓋有一層厚厚的蠟質層,再加正面芽頭較多,白毫細密,因此手感十分舒服。

而茶餅的底面則有略微的刺手。這是因爲底部經歷過包揉,葉片較爲破碎,因此上手撫摸會有一種刺手的感覺。

拿起底部碎裂的茶梗,會發現茶梗幹而硬,握住茶梗兩端,稍稍用力,就會發現茶梗應聲而斷,十分乾脆。

若是發現挑選的老白茶餅並沒有這樣幾個乾燥的特點,那最好不要選擇。

含水量不達標的老白茶餅十分容易受潮,後續保存較爲麻煩。一旦受潮,茶餅散發出或濃或淡的酸味,黴味,這些細菌將導致白茶內部出現問題,影響後續的品茶體驗。

《3》

有的時候挑選老白茶,茶商並不願意一餅一餅拆開,撬一部分下來,讓茶友體驗每一餅茶的茶香和滋味,這時候,就需要茶友從外觀入手,查看茶餅的顏色和乾燥度,從而確認這餅茶是否值得購買。

挑選老白茶餅,最重要的還是細心和耐心,這樣才能從充斥着假貨的白茶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選到自己最爲心儀的茶餅。

敲下最後一個字符,擡眼一看,剛剛還是花苞的月季竟然已經半開,在燈光的照耀下朦朦朧朧,隱隱約約,像是黑暗中的一抹亮色。

手邊的茶湯已經微涼,卻依舊潤滑,還帶着一股茶香。

那是暗香,看不見,摸不着,卻圍繞在身旁,將所有的空間都納入懷中。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