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工作上有些变故,生活上也觉得有些压力,总睡不好,奇怪的梦不断,睡醒了比没睡更累。怎样去放松,我也摸不著头绪。喝酒、看电影、看书、户外徒步、和朋友聊天,我也总是怀著心事,不能真正的投入。昨天去学了三个钟油画,本来是我最喜欢、最放松的事,我却苦坐著不能静心练习,素描是横七竖八的乱涂,又愁眉苦脸的和老师说」对不起我搞砸了。「老师没有原谅我,但很豁达:」你擦了重画。「

其实仔细拆开最近的一件件变故,理性也都能分析出缘故,有应对的办法,或者一时没有办法的,也可以忍耐静观其变。即便是最坏的结果,也并非不能承受,无非是钱财上紧张一些,职业上受些阻碍,或者生活的时间表要往后推一推。有的事对我,也是个警醒和教训,可以让我反思自己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上的问题——人在顺风顺水时,是沉不下心来去反思和学习的。

我有一个不上台面的爱好,就是看明星八卦,薛之谦和李雨桐,孟庭苇和前夫,陈羽凡和何某某,我关注的一个公众号每周都会推送几篇明星八卦分析,我一篇不拉的看完。但是我又深知,所有的故事都是当事人冷暖自知,外人所有的Judge都是自以为是。当事人深陷局中,都不一定清楚事情怎么会一步步走到了这样的田地,因为太多的变数是自己不了解、不理解、也无法控制的。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喜欢油画——它简单,每一笔都知道来处,每一笔都有答案。

虽然我不得不面对复杂、不可控之事,但我却总忍不住想起自己那些简单的生活经验。比如坚持六年的长跑,现在我有了还不错的心肺功能(以及跑完没有拉升导致的小腿粗);比如高中时某次考砸后(年级前三掉到班级前二十)整个人都懵掉,但也在笔记本上写下」胜败乃兵家常事「「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我看到某些同学昼夜苦读,但是最简单的题还是绕不过弯,我意识到他们只是通过不停做题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没有反思自己做题是为了什么:就像很多家长让孩子多上培训班,很多同龄人爱听网课,他们只是怕被拉下,而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这些简单的、可控的生活经验,是我的认知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从这些生活经验里提取认知,指导我面对复杂的生活。

但仅仅基于自己已有的认知是不够的,这就是为什么我有时会被生活拍得晕头转向,措手不及:我可能踏入到了一个认知的盲区,或者原有经验已经不足以指导我的生活。刚工作时遇到人多的酒局,劝酒我总招架不住不知道怎么回绝,尤其是看起来位高权重的人。我曾在凌晨回家,守著马桶一通狂吐,狼狈不堪。年岁渐长,通过实践和观察,我明白了很多人的酒我不必接招,很多人我不必讨好,很多局我甚至不必去:这也是我走过的认知之路。我不去责怪盲区中的自己,但保持谦卑、开放的心态,在遇到「盲区攻击」时能够尽快去反思自己,接受变革,是区别年轻和年老的关键。

从这点来说,我很幸运遇到了非常值得尊敬的前辈。有一位客户是行业专家,在海工装备行业已经工作数十年,自己设计、运营、投融资装备,开过不少公司,年近60岁拥有一个博物馆一样的家。每当向他提及一些前沿性的问题,他总是谦虚的回答:」I am not an expert in this area,but to my knowledge…(我在这个领域并不是专家,根据我的了解。。。)「,以及对于他不确定的东西,总会在事后核实查证告诉我答案。而我目睹了一些前辈的人生起落,得意失意,他们未必总会泰然处之,但不管在任何年龄,从未因为失败就一蹶不振。我原来看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邓公三起三落,年近70岁的他在江西的小院落里一遍又一遍的转圈,思考著祖国的前路和命运。

近来阶级分层、阶级固化论盛行,人们大可将自己的际遇归咎于时代和祖辈,这样的想法偷懒逃避而没有负担,与转发锦鲤异曲同工。我也会受这样人性的诱惑,一不小心滑向更容易的那一边,尤其是在经历挫折时。在这样downside的时刻,我就会想起自己给别人的建议和鼓励。鼓励别人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才是真正的鼓励吧。在这里写下这些话,与诸君共勉。

本公众号文章都是原创,欢迎大家分享文章到朋友圈,更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除了自己写作之外,我还会邀请一些非常有见识的好朋友来一起分享他们的生活见解~

weixin.qq.com/r/SENcREj (二维码自动识别)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