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工作上有些變故,生活上也覺得有些壓力,總睡不好,奇怪的夢不斷,睡醒了比沒睡更累。怎樣去放鬆,我也摸不著頭緒。喝酒、看電影、看書、戶外徒步、和朋友聊天,我也總是懷著心事,不能真正的投入。昨天去學了三個鍾油畫,本來是我最喜歡、最放鬆的事,我卻苦坐著不能靜心練習,素描是橫七豎八的亂塗,又愁眉苦臉的和老師說」對不起我搞砸了。「老師沒有原諒我,但很豁達:」你擦了重畫。「

其實仔細拆開最近的一件件變故,理性也都能分析出緣故,有應對的辦法,或者一時沒有辦法的,也可以忍耐靜觀其變。即便是最壞的結果,也並非不能承受,無非是錢財上緊張一些,職業上受些阻礙,或者生活的時間表要往後推一推。有的事對我,也是個警醒和教訓,可以讓我反思自己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上的問題——人在順風順水時,是沉不下心來去反思和學習的。

我有一個不上檯面的愛好,就是看明星八卦,薛之謙和李雨桐,孟庭葦和前夫,陳羽凡和何某某,我關注的一個公眾號每周都會推送幾篇明星八卦分析,我一篇不拉的看完。但是我又深知,所有的故事都是當事人冷暖自知,外人所有的Judge都是自以為是。當事人深陷局中,都不一定清楚事情怎麼會一步步走到了這樣的田地,因為太多的變數是自己不了解、不理解、也無法控制的。可能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才喜歡油畫——它簡單,每一筆都知道來處,每一筆都有答案。

雖然我不得不面對複雜、不可控之事,但我卻總忍不住想起自己那些簡單的生活經驗。比如堅持六年的長跑,現在我有了還不錯的心肺功能(以及跑完沒有拉升導致的小腿粗);比如高中時某次考砸後(年級前三掉到班級前二十)整個人都懵掉,但也在筆記本上寫下」勝敗乃兵家常事「「最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我看到某些同學晝夜苦讀,但是最簡單的題還是繞不過彎,我意識到他們只是通過不停做題來緩解自己的焦慮,沒有反思自己做題是為了什麼:就像很多家長讓孩子多上培訓班,很多同齡人愛聽網課,他們只是怕被拉下,而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這些簡單的、可控的生活經驗,是我的認知圈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從這些生活經驗里提取認知,指導我面對複雜的生活。

但僅僅基於自己已有的認知是不夠的,這就是為什麼我有時會被生活拍得暈頭轉向,措手不及:我可能踏入到了一個認知的盲區,或者原有經驗已經不足以指導我的生活。剛工作時遇到人多的酒局,勸酒我總招架不住不知道怎麼回絕,尤其是看起來位高權重的人。我曾在凌晨回家,守著馬桶一通狂吐,狼狽不堪。年歲漸長,通過實踐和觀察,我明白了很多人的酒我不必接招,很多人我不必討好,很多局我甚至不必去:這也是我走過的認知之路。我不去責怪盲區中的自己,但保持謙卑、開放的心態,在遇到「盲區攻擊」時能夠儘快去反思自己,接受變革,是區別年輕和年老的關鍵。

從這點來說,我很幸運遇到了非常值得尊敬的前輩。有一位客戶是行業專家,在海工裝備行業已經工作數十年,自己設計、運營、投融資裝備,開過不少公司,年近60歲擁有一個博物館一樣的家。每當向他提及一些前沿性的問題,他總是謙虛的回答:」I am not an expert in this area,but to my knowledge…(我在這個領域並不是專家,根據我的了解。。。)「,以及對於他不確定的東西,總會在事後核實查證告訴我答案。而我目睹了一些前輩的人生起落,得意失意,他們未必總會泰然處之,但不管在任何年齡,從未因為失敗就一蹶不振。我原來看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鄧公三起三落,年近70歲的他在江西的小院落里一遍又一遍的轉圈,思考著祖國的前路和命運。

近來階級分層、階級固化論盛行,人們大可將自己的際遇歸咎於時代和祖輩,這樣的想法偷懶逃避而沒有負擔,與轉發錦鯉異曲同工。我也會受這樣人性的誘惑,一不小心滑向更容易的那一邊,尤其是在經歷挫折時。在這樣downside的時刻,我就會想起自己給別人的建議和鼓勵。鼓勵別人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先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樣才是真正的鼓勵吧。在這裡寫下這些話,與諸君共勉。

本公眾號文章都是原創,歡迎大家分享文章到朋友圈,更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

除了自己寫作之外,我還會邀請一些非常有見識的好朋友來一起分享他們的生活見解~

weixin.qq.com/r/SENcREj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