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原住民的音樂,讓我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這部電影《賽德克·巴萊》
這部片所描述的是由1895年日軍佔領臺灣開始,到1930年莫那·魯道帶領族人反抗日本的殖民主義統治而引發霧社衝突;
下集則進一步描述日軍大舉進犯霧社,莫那‧魯道帶領賽德克族浴血抵抗日軍的過程,並深入刻畫族人從容犧牲後,越過彩虹橋回歸祖靈的故事

 

 

魏德聖表示,拍片的想法起源於1996年時他所看到的兩則電視報導;一是花蓮的原住民到臺北抗議,喊出了「還我土地」的口號的報導;二是討論香港回歸應該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華民國的報導。

 


魏德聖在網易娛樂專訪時表示〈賽德克·巴萊〉這個片名是賽德克語,翻譯過來就是「賽德克,成為真正的人」,所以電影說的是賽德克族如何變成真正的勇士。在日治時代,賽德克族被日本人逼迫失去自己的文化與信仰。他們被禁止紋面,失去傳統信仰圖騰,無法成為「真正的人」。莫那‧魯道在忍辱三十年後,終於選擇了為他們的信仰 - 死後才能經彩虹橋進入的獵場而戰。生命可以失去,死後進入的獵場才是他們永遠不能夠失去的地方。

 

 

 

 

 

賽德克·巴萊》這部片的主題曲,在電影中搭配得非常好,也使我在看完電影後,這首歌曲一直在我腦中繚繞

 

而另一首歌曲仇恨消失》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又跟剛剛那首看見彩虹》,所呈現出來的情感不同
一首帶點悲壯、帶點傷心;一首呈現出身為族人的驕傲、帶點豁達
 

大家如果對這部電影,對這些歌曲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尋找看看,看完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