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谢琼云╱彰化报导】

彰化县社区总体营造成果连续12年半荣获绩优,专家学者建议,社福、长照和人口等政策议题,应以社区为最小单位落实执行;官方整合单一窗口与社区对口,将凝聚的意识转化成更大服务能量,活络整个社区生活型态与发展。

台南大学行政管理系专任副教授王光旭表示,彰化社区能量充沛,特色蓬勃发展;中央从社区营造、六星计划到发展社区据点,近年积极结合社区推动各项计划。但各部会间缺乏横向连结,地方各局处也常有相似计划,申请窗口却不一,导致有意申请竞争型计划的社区,因行政琐碎难题却步。全台6839个社区仅3成有自行提案能力,明星社区长期占住资源,政府应思考如何降低门槛,或扶植新兴社区成长。

东海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陈建仁,则以日本社会高龄少子化为例,将日本发展地方创生过程,遭遇到的课题作为台湾借镜。学者预估2050年日本将从1.2亿人锐减至8000万人口,半数的地方政府将消失,形成「地方消灭」现象;台湾国发会则预估2061年台湾将只有1700万人。

届时,除特定大都会区不受影响,都市乡村出现人口争夺战,财政困难、机能衰退;呼吁相关单位审慎思考,如何营造更友善的环境,让20岁至39岁女性愿意到乡下生活、定居,结婚生子。

彰师大公共事务系副教授刘兆隆建议,应妥善整合在地小型慈善基金会等社福团体的资源。近千个额度仅300万的小型基金会,多以个人名义或附属于庙宇成立,每年办场活动、或颁发奖学金应付考核,流于形式。县府与其发经费补助,不如主动整合引导,以庙宇为社区中心,引导小型慈善团体合作参与,推广共餐、文创,或串联景点观光行销,连结在地生活与情感,激发共荣感。

社会处长黄淑娟则回应与会者提问与论述,在彰化县长魏明谷上任后,陆续推出333生育补助政策、别具巧思的复古桌游、正在积极推动的乐龄介护食、长青幸福卡等等,都显示其先见之明,对改善人口议题、提升老人幼儿福利都将更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