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宮殿記憶法已經存在數千年,從人類開始記載文字起就有老人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前後文化和風俗的傳遞。根據傳說,古希臘詩人西摩尼得斯有次參加宴會,席間他離開座位,去外面見兩個年輕人。他前腳剛離開,地震爆發,整間宮殿瞬間化為平地,裡面的所有客人都被埋入地下。後來國王要求西摩尼得斯辨認死者的屍體,可是這些屍體都已經面目全非。這該如何是好呢?無奈之下,西摩尼得斯只好根據死者的位置確定他們的姓名。後來的歷史學家們認定這就是最早的路徑記憶法。從那以後,希臘的演說家們開始大量使用路徑記憶法牢記演說詞,這種方法就代代流傳下來。

路徑記憶法的魅力在於他並不需要你花費太大力氣,因為人類強大的想像力和聯想力足以讓你回憶起那些熟悉的場景。千萬別忘了,一定要相信第一印象,這是你最容易記住的東西。

我們先設計一段路經(這個路徑必須是你熟悉的一段路),所以,很自然的就能夠分辨好場合以及對應的擺設。我的第一場「旅行」發生在我小時候生活過的村莊。最先出現的五個記憶樁包括:

  第1個記憶樁:前門

  第2個記憶樁:隔壁領居家的房子

  第3個記憶樁:公共汽車站

  第4個記憶樁:商店

  第5個記憶樁:停車場

讓我們來試著記憶五個詞:飛機,木頭,小狗,報紙,現金。

想像一架飛機停在我家門口,領居家門外面有段木頭靠在籬笆牆上,在公共汽車站,我的小狗正在跳上跳下,沖著路過的汽車狂吠,商店裡面,我正在買一份報紙,停車場里有一捆現金。這下我不會再記混順序了,因為這段路經已經把每件事物都排好了位置。

其次,我決定延長這段路徑,從我家大門開始,穿過村子,經過一家酒吧,穿過板球場,沿著一條可以看見大片綠色草坪的小路,然而我的整個路徑包括了52個路徑樁。如果想要輕鬆記住沿途的物品,你所設計的路徑必須是非常熟悉,且非常有趣。只要邏輯符合,能夠幫助記憶,室內路徑也可以。經過反覆嘗試後,我過濾掉了一些不太適用的路徑,例如上面的記憶樁太相似,容易混淆。比如我曾經設計過一條有52個記憶樁的路徑,但最終失敗,因為我很難能分清不同記憶樁之間的區別。

  那麼如何來成功設置一條記憶樁呢?應滿足如下三個條件:

1、記憶樁必須多樣;

2、記憶樁之間的差異必須明顯;

3、我與這些記憶樁必須有明顯的互動;

一般來說,如果設計的路徑是在一座小鎮上,我就必須確保路徑通往四面八方(而不是某一個方向),我必須在很多建築里進進出出,最好中間能翻過一面牆壁,越過一條小溪或小河。我可以走進一個電話亭,或者在某件餐廳里看看菜單,然後出去看看某座雕像等。路徑必須足夠有趣,能夠讓我輕鬆記住——我甚至可以說出路徑上的每一個細節。人們經常問我是否會經常更換路徑,變換一下沿途的風景。答案是:NO。這些路徑的目的是為了便於我在沿途安置一些物品。經常更換會給我帶來混亂。事實上,如果有可能,我甚至不願意重複之前的路徑,我可不想知道某家商店是否改行了,某座房子是否拆遷了,或者電話亭是否移動了。我更願意記住這些路徑原來的樣子。

很多人都喜歡回憶自己昨天做了什麼,我的做法是:從早晨醒來開始,逐個回憶自己昨天去過的地方,以及在這些地方都做了什麼。如果你問我昨天午飯吃了什麼,我可能會想起自己午飯時候的場景,在廚房的餐桌上,在自己的辦公室上,在食堂或者餐廳里,就算是邊走邊吃,我也會想起自己吃飯時周圍的場景,想起我一邊走路、一邊大嚼的樣子。然後我會逐漸細化,知道」看「清自己在吃什麼,就是這麼簡單。

地點就像是記憶中的錨——它們可以成為我們記憶往事的參照點。我相信,如果沒有這些地點,我們的思想,尤其是我們的記憶,就會變成一團亂麻,零亂無序。如果要簡述自己的一生,我首先就會想起自己住過的城市和鄉村。如果有人問起我的教育經歷,我立刻就會想起自己上過的不同學校。如果有人問我的職業生涯,我就會想起自己就職過的每一棟大樓。這樣的記憶法能夠擁有邏輯思維感,在大腦中逐步的擴大所記憶的問題研究對象,從而達到記憶的高效水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