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稍事休息了兩天,指數繼續上攻。值得琢磨的一個事情,近期的市場再次印證了之前文章《指數基金的繁榮與隱憂》中間提到的現象:指數漲,ETF的規模卻在收縮。

上圖統計了2019年元旦以來幾個主流規模指數的上漲幅度和相關ETF的規模變動情況,兩個要點:

其一,年初以來主要指數的漲幅都已超過10%,但是相關ETF的份額卻一直在縮減,這種現象在滬深300、上證50和創業板指中間都非常明顯。僅有的兩個實現規模增加的兩個產品平安滬深300ETF、南方創業板ETF,還都是入選的同類ETF裡面規模最小的,因而並沒有改變主要結論。

其二,中證500不太一樣,幾隻ETF年初到現在維持著跟指數漲幅大體相當的凈流入。從這中間或多或少能看出機構對於指數估值,以及今年市場風格的判斷。

要解釋這種情形,還是要從市場參與者行為的角度去看。ETF有比較強的工具性,這種工具性已經被越來越多有能力影響市場的人熟悉和運用,其中就包括近兩天媒體提到的,上市公司大股東通過ETF去減持套現。

去年指數基金、ETF發了一堆,不少參與認購和交易的人,包括機構其實是虧了不少的。逢跌就補,遇漲則贖,符合人性。當指數出現月級別的反彈趨勢,不少機構就會撤出ETF,瞭解這個情況,也許並沒有太多對投資的啟發,但它至少說明,不少大規模的資金有意避開主動管理,借規模ETF與市場反手相搏。

這種認知,跟大部分人以為的市場好,指數基金就強的觀點,顯然不一樣。A股真正意義上的被動資金,離我們想像的也許還差很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