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罗生活出品

JALO HOME

JALO HOME ∣ ISSUE 205

她的家为什么选MCM风格?看她设计的衣服就知道了 | 大师的家

今天这位大师,并非建筑业内人士。Margaret Howell是设计衣服的。

同名品牌在伦敦创立,整整四十多年以来,她都做着同一件事:做经典的、极简的、精良的,适宜普通人日常穿着的衣服。

Margaret Howell 在她的同名店铺中,所坐的这张椅子也是她的作品之一

是不是已经开始猜想她的家是什么样子?不着急,这个稍后分解,咱们先来聊点别的。

曾经买不到称心衣服的我

其实相比大师的家,我更有兴趣了解大师的想法。因为家,其实只是大师的想法,在空间上的体现而已。与其讨论怎么去借鉴大师家中的陈设和布置,不如进深一层,研究这一切光芒,究竟是从怎样一颗充满能量的脑洞中辐射出来的。

所以你们已经猜到啦,这一次,我不打算从Margaret Howell的家写起。我打算,呃,从我自己的沮丧写起——这种沮丧,缘于在过去的很多很多很多年里,我始终无法在国内,买到称心满意的衣服。

我讨厌几乎所有的市售女装:大牌基本上不切实际,淘宝是粗劣恶俗的代名词,中等价位的店铺选择寥寥,而且不是爱用质次的材料滥竽充数,就是爱对经典的好设计做出种种画蛇添足的愚蠢改造——经常会有此类感慨:“这件衣服,要是没有这个装饰就好了,哎不知道能不能拆掉哦……”,又或是:“样子做的是不错,材质也太差了,材质一差,把原本可以很漂亮的廓形也给带塌了……”总之呢,在性价比极低的市场里,逛街永远失望而归。

唯一可以买的大概只有优衣库。而优衣库呢,好比服饰界的宜家,便宜靠谱,不出彩不出错。只是除了这两条之外,也就没有什么别的可取之处了……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

我希望衣物经典而简洁,最好全部中性色,风格统一,以免在搭配上耗去大量时间精力。

同时我希望它们舒适实用,质地优良,做工细致,可以充分地服务于我,而非取悦于人。对于一个生活非常活跃,角色频繁切换的女人来讲,那种妨碍骑车的长褶裙,走路累人的细跟鞋,啰里啰唆的蕾丝边和过分娇柔的配色,不仅俗气也累赘。我需要的是同时适合见客户、上课、去设计场地和逛超市做家务的衣服——中性而得体的衬衫、套头衫、连帽风衣、粗布裤子,切尔西靴和黑色德比鞋。

在此基础上,我还希望这些衣饰有出色的设计,穿上显得美。这种美不是为了吸引注目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而恰恰是一个更理想版本的自己——因为感到舒适称心,自然而然散发光彩——当然,在刚毕业的那几年里,这种要求近乎痴心妄想。不止一次我对着商场货柜上的各色奇葩女装升起这样的疑问:“这么多难看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究竟是我脑子坏掉了,还是这些设计师脑子坏掉了啊?”

总之我根本不知道该买什么,触手可及的一切不是我想要的,我甚至怀疑自己想要的是不是真的存在……我不得不长期地退而求其次,买优衣库对付,偶尔也买小号的男装。

一切是在遇到Margaret Howell之后改变的。

那年在佛罗伦萨,从Carraia 桥过了阿尔诺河,不知不觉地走到Margaret Howell的橱窗前。店面并不显眼,陈列的衣饰款式和颜色都比较低调,并无任何标新立异刻意引人注目的意思,但廓形潇洒,看起来材质也非常不错。店铺离知名的富婆扫货区Tornabuoni街不过几步之遥,却并不往那边去扎堆,直觉告诉我,这应该是个值得逛逛的店。

走进去试了几件,没有失望。材质上佳,裁剪得当,细节完美,雅洁且简约,最最重要的是,穿上之后,有一种“这正是我的衣服”的感觉。说来你们未必相信,当时我心里充满的还不是膨胀的购买欲,是有点感动。类似多年以来,你都因为某种理想主义不肯在某件事情上做出妥协,有时候你怀疑自己想要的根本不存在,有时候你觉得是不是自己太古怪,但是突然有一天,你想要的从天而降近在眼前!由此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和你的想法差不多,而且她还把你想要的给做!出!来!了!

幸亏那家店不少款式尺码都略微偏大,否则我肯定会刷爆信用卡。

Margaret Howell的典型设计

Margaret Howell的典型设计

曾经找不到自己座标的她

前面提到过,我喜欢研究设计师的想法。因此在这次称心满意的购物之后,我就找了些关于设计师的材料来读。她的材料挺难找的,因为Margaret Howell本人,正如她做的衣服那样低调。

Margaret Howell不是学服装出身,她是学艺术的。伦敦 Goldsmith's College 的四年纯艺术学习,此后被她自己归结为“毫无价值”。毕业后,她惶然不知道何去何从,先是申请去BBC做彩妆师,被拒。后来又申请去皇家艺术学院读室内设计,还是被拒。当时她唯一清楚的只有两点,那就是自己既不想当艺术家,也不愿意教书:“那会儿我姐姐倒是在学校教课,她一边还做些围巾贴补收入,有时候她去上课了,我就替她做围巾。但是我就在想啊,自己既然喜欢做手工,索性也做些东西试着卖?”

没过多久,她做的一条项链受到VOGUE杂志的关注,稍后通过引荐获得订单,为电影明星伊丽莎白泰勒制作串珠服饰,受宠若惊之余,她清楚地知道,这些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些店铺希望每过几个月就翻新一下样式,可我想要的远不止这些。”

她在这团迷惘中回归了幼时的兴趣:做衣服。这一次,她没有跟随任何订单的要求,也没有追随潮流,而是听从了自己的内心,以上乘的材质,将传统款式稍事修改,做了一系列线条简洁风格轻快的男式衬衫。这一切迅速引起一众美国买手的注意,其中包括传奇人物 Tommy Perse,在英国本土,甚至大牌如 Paul Smith,都对她做的衬衫青睐有加。1977年,她的第一家男装店在伦敦开张。随后不久,她发现有很多职业女性到她的店里购买男款衬衫和裤子,于是又开了一条线做女装。

时至今日,女装已经一跃成为品牌利润最高的部门,而她也成了全球最受尊敬的设计师之一。说到经久不衰,Margaret Howell 无非是这样几个信条:

第一,从不在材质上降等妥协

用最好的传统英国布料,Harris Tweek粗花呢、灯芯绒、爱尔兰亚麻布和苏格兰羊绒。“这些是历经岁月,被反复证明的材质,它们是最好的,没有比这些材质更好的了,为什么要换?”

第二,极简、经典、不赶时髦、不玩先锋,也不靠怪诞出位给自己加戏

她曾说:“公众似乎对时尚有着一套既定的看法,认为时尚不是奢华就是古怪。所以我并不喜欢时尚设计师这个标签,毋宁被成为为‘风格设计师’。”

和许多每季都换主题的设计师不同,Margaret Howell四十年来风格几乎没有变化。设计师本人几十年来依旧用着一台老式尼康光学相机,至今不想换成数码的。

她说:“很多人喜欢以一堆东西来服务于一个目的。但我喜欢只用一件东西来达到目的,所以这件东西必须买对,并且随时光流逝也不会过时。”

她的秀场,每季都是那些经典款,只在色彩、比例和细节上稍作调整。Margaret Howell的设计无意频繁变换花样来刺激你的购物欲,但是如果你的品味与品牌刚好契合,如果明白自己要什么,那么十年前的款穿旧了,在当季新款里很快可以找到大同小异的补上——你会发现材质完美如初,设计一如既往,在这个捞快钱当道的世代,真是让人感动的一股清流。

第三,也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 Margaret Howell 擅长将经典以摩登语汇再次诠释

走极简路线的设计师成千上万,为何Margaret Howell一枝独秀?“极简”常常被误认为是“简单”,事实并非如此。极简主义有时候是非常精致细腻的。

Margaret Howell最擅长也最喜欢的,是将经典设计进行现代化改造。

她从舒适的角度考虑,将衬衫的廓形做得相对自然轻松,平添潇洒。她保持BURBERRY传统风衣的材质不变,将其中不必要的细节比如雨挡之类全部拆除,改成了简约而适宜现代都会穿着的风雨衣。她痴迷旧时的马具,“我想用马鞍那种皮革来拿做包袋,随着时间光泽会越来越柔和动人,但我想做现代的款式。”评论界称她设计的衣服:“摩登经典款,低调沉静地吸引,从不先声夺人。”

因此,当我读到她喜欢的建筑,知道她讨厌张牙舞爪天外来客般的设计,喜欢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并且特别钟意古老空间的现代化改造时,我丝毫不感到吃惊。而这样一颗经典X现代的内核,会醉心于一个MCM风格的家,也就不足为怪了吧。

大约在上世纪末,她与丈夫在英国Suffolk海边,买下了一栋向海别墅。这栋房子由瑞士现代主义设计师Rudy Mock于1965年设计完成,室内装饰用的是她最喜爱的MCM风格。从买下到现在,Margaret Howell从未想对室内设计做大幅改动,正合她对器物的看法:“我喜欢只买一件东西来达到目的,但要买对。”换句话说,MCM风格是她想要的,且她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会过时,所以一用就是几十年。

平顶,大面积采光,户外是花园和海

客厅的挂墙柜上是她的画册和衣料册,拼木地板搭配手工地毯

壁炉和抽象装饰画

开放式布局,厨房与餐厅客厅都不做隔断

Margaret Howell喜欢早起游泳之后,自己做早餐

客厅一隅色彩鲜艳的各色名椅、细腿MCM风格圆几、拼木地板和挂墙柜

烧壁炉用的木材和MCM风格橱柜和鹅黄色的Anglepoise台灯

百叶窗和古董市场淘来的椅子

不仅自己家,连带自己的店铺,也是MCM风格的。

MCM椅子和矮柜

富有装饰花纹的MCM柜子和复古台灯

MCM风格桌椅

佛罗伦萨店的MCM风格双人椅

伦敦店的MCM风格餐桌

伦敦店的MCM多功能衣柜

京都店的MCM风格家具和细腿沙发

东京FUTAKOTAMAGAWA RISE的店内还设有咖啡店,出售生活用品,用的是MCM多功能挂墙柜

连挂衣服的架子都做成了小细腿MCM风格

曾经找不到称心家居用品的你我

我知道可能很多读者会有点困惑,觉得你长篇大论讲了那么久,从买不到衣服到买到喜欢的衣服,从这个做衣服的大师她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到坚持做自己喜欢的设计最终成名,从她的想法到她的设计和她的家、她的那么多店,这一切和我要装修的房子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静下来想想,你不觉得这一切充满相似之处吗?曾几何时我们都为找不到合意的家居用品而苦恼过。市面上现成的一切都令人非常失望,全都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有的人会妥协,会退而求其次,会丢给装修公司,会到宜家解决一切。这些直接导致了长久以来,我们的家居装饰,是不合乎自己的心意的。自伽罗生活创立以来,得到很多很多的反馈就是你们做的正是我们想要的,这种众里寻他的感觉真的非常美妙。那么打造一个美好的家,实际操作的方法和购买的家私固然重要,但有没有什么是比这一切更重要的呢?

我来问你,你觉得Margaret Howell的家居,是按照一套方法去一样一样搭配出来的吗?显然不是的。无论是她做的衣服和她的店铺还有她自己的家和她的店铺,这些美都不是没有底子的,这个底子,就是她自己的趣味,就是“自我”。

这种趣味像一个硬核散发能量,渗透到了与她相关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她的设计,她做的衣服和饰品,她寻找和成就自己的方式,这看似浑不相干的一切,事实上却是高度统一的。而这一点,其实正是很多人家居装饰中最最根本的误区。我们自己的家居风格形成,是靠照着几个套路和方法,去一样一样模仿来的吗?

有人曾问Margaret Howell,你为怎样的客户设计呢?她答:“独立,有鉴别能力,知道自己是谁。”

“独立“不必多说,如果没有这一条,一切难免沦为取悦,也就难以真正听从自己的内心。假定房子是爹妈出钱买的,要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来装饰,那么在意见分歧的时候也难免会底气不足。

有鉴别能力,大体指好的审美,能分辨材质、做工与设计的优劣。

但最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是谁。这种自知,来自于自我的意识。你想要什么?你喜欢什么?为什么?你到底希望家什么样子?这种希望是发自内心,还是只是人云亦云?

我曾经听到有人说:“我就是喜欢某某风格”,或者说“我们家没有什么风格,就是混搭风格”。这些说法,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全对。回到上面这三点,独立之外,首先需要好的审美,审美水平不够,对家居物品,对各种风格和它们的语境缺乏理解,那么无论是选定某个风格还是混搭,失败率都非常高。

但是,比审美鉴别能力更关键的是,你有没有属于自己的,一以贯之的品味。如果有,那么无论是选择某个既定的风格,抑或是信手拈来自行混搭,到最后,你所选择的家居用品都会化为一派和谐,化为你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没有自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话,那么所谓选定某个风格也不过是人云亦云,而所谓混搭,则不过是眼馋肚饱地把一堆好货攒在家中的器物控罢了。

还记得Margaret Howell对器物的看法吗?“很多人喜欢买各种各样很多东西来达到一个目的,我只想买一样东西达到这个目的,但是要买对。”

在有了良好的审美之后,问自己究竟要什么,坚持自己的眼光,你总会凭借自我内核的能量,于汪洋大海中,和相投的设计彼此遇见。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