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直面欣賞抽象畫,

我欣賞題主的勇氣哈哈!

來,

小玉帶你一起欣賞一下這些「奇形怪狀」的抽象繪畫。

抽象畫就是與自然物象極少或完全沒有相近之處,

而又具強烈的形式構成面貌的繪畫。

咱們先從好辨認的開始。

1914《girl_with_buttercups》

這是個像個粉紅水蜜桃的女孩臉蛋,

1932《athletes_head》

這是個大方臉的男人頭,

1931《boy_in_fancy_dress》

1922《ghost_of_a_genius》

這倆都是全身人像。

這些還依稀能辨認出來吧?

接著看——

1910《study_for_improvisation》

1910《summer_dune_in_zeeland》

這三張是不是更加抽象了?

在這些色塊的組閤中,

我們大概通過想像力能推斷出,

前面兩個應該是表現的有樹有路的那種風景畫,

最後一張像山和天空對不對?

恭喜你還能看懂上面的,

但是下面這些在欣賞之前,

小玉必須提醒你,

千萬不要去尋找畫和現實生活中的對應物了!!

因為它們是這樣的——

這些都是抽象主義大師康定斯基的熱抽象畫,

完全就是幾個彩色集合體的拼貼;

這些是另一位抽象主義代表人物蒙德里安的冷抽象畫,

他最擅長畫非常筆直和標準的格子;

不要懷疑,

這些橫條紋像磚壘牆的畫和彩色方塊磚排列的畫,

都是藝術史上留名的抽象作品……

最後,

也許這些抽象畫還會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變成了一道光暈四散開來……

好了,

看到這裡我們還是總結一下抽象畫吧。

抽象藝術一般被理解為一種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藝術,

反而透過形狀和顏色以主觀方式來表達。

所以,

我們欣賞的重點也不再和傳統的寫實繪畫相同,

而是更多回歸色綵線條構圖本身,

並去理解繪畫中的哲學理念。


感謝閱讀,喜歡請盡情點贊收藏,不喜歡千萬別勉強!

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一幅康定斯基1912年繪製的《帶黑色弧線的畫》,這應該能算是藝術史上最早出現的抽象畫之一,當然也是經典之一。

《帶黑色弧線的畫》(Mit dem schwarzen bogen)完成於1912年,這張面積近2平米的正方形大畫是康定斯基最具代表性的抽象繪畫作品之一。康定斯基去世二十多年後,他的夫人妮娜於1976年將這幅畫贈送給蓬皮杜藝術中心,成為館藏珍品。

這幅畫的筆觸很清晰:畫面上,藍色、紅色、紫色的三大色塊在以藍綠為底色的畫布上呈三角形分佈,一些黑色線條像流星一樣,刮擦著畫布表面,增加了層次感和縱深。畫面上方有一條厚重的黑色弧線,將這三個色塊聯繫起來。

這幅畫畫的是什麼?如何欣賞這幅畫?

一直以來,繪畫是一種反映現實生活的藝術:風景畫、靜物畫、肖像畫……不管相似度如何,你總能知道畫面上具體是什麼。這種觀念在人們的心中根深蒂固,即便是今天,這個習慣仍在影響我們觀看藝術品的方式。

所以,在面對《帶黑色弧線的畫》時,你會聯想到雲彩、羽毛、飛去來器……康定斯基出生和成長在俄國,有人說,這幅畫上那條黑色的弧線其實是俄羅斯三套車上套牲口的馬具。

為了看出這幅圖畫的到底是什麼,而去尋遍整個現實世界,沒有必要。1912年,康定斯基創作這幅作品的時候,就註定不走尋常路。這幅畫拒絕所有的鑒定,一句話,它什麼都不像。在這幅作品中,康定斯基徹底拋棄了對現實生活中具體對象的再現,他開創了純粹的抽象繪畫——顏色和形式的和諧就是一種美。

康定斯基早年學過鋼琴,還是個業餘大提琴手,他的抽象繪畫可以說是聽覺和視覺混合的「通感」繪畫,從他的抽象畫面上可以體會到韻律和動感、空間裏瘋狂波動的節奏和情緒的宣洩。

1912年,在完成《帶黑色弧線的畫》之後,康定斯基確定以純抽象繪畫為創作重心,並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隨後,康定斯基發表了《論藝術的精神》一書來闡述他對抽象繪畫的思考。他認為隨著時代的進步,藝術形式要革新,要突出表現內在精神和靈魂,抽象繪畫就是一種抒發心靈語言的方式。

這本書被認為是抽象繪畫具有宣言性質的著作,康定斯基也被稱為「抽象繪畫之父」。康定斯基對抽象繪畫的理論總結和思考支撐,使得抽象繪畫成為一種持續、穩定、具有生命力的命題,能夠一直演化下去。


西方抽象繪畫藝術是在反對自西方文藝復興以來所確立的寫實繪畫體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提供了一套有別於古典藝術精神的美學觀,不但引進了一種新的美感形式,而且也改變了對藝術本質的觀念,最終導致了一種激變的藝術創作思維,成為現代藝術中獨樹一幟的潮流。

西方抽象繪畫誕生於20世紀初,以其自身強大的魄力和獨特的藝術生命力,綻放在藝術的百花園中。

最早的抽象繪畫應該是由康定斯基在1910年前後畫出來的,他的一幅名為「即興」繪畫被視為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幅純粹抽象的作品。20世紀初,康定斯基的抽象理論成形。當時視覺藝術的發展,從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表現主義到抽象主義,表現手法從具象、變形,逐漸演變為純粹的抽象;藝術主體從反映客觀對象逐漸演化為表現主觀意識,越來越趨近於一種對音樂意味的探索。當然除了他之外還有野獸派代表馬蒂斯、立體派代表畢加索、冷抽象藝術家蒙德里安以及深受康定斯基影響的波洛克等等。

康定斯基作品

蒙德里安的冷抽象藝術

波洛克的抽象表現繪畫

另外還有馬蒂斯,畢加索的一些名作等等。正是因為這些大師的改革與創新,使得抽象繪畫在西方畫壇的今天還保持重要的地位。

「抽象」本身就如同某種存在卻又無法捕捉的介質,伴隨著宇宙的誕生就已存在。比如那些相似卻又難以描述的自然景觀、生物的形狀或者斑紋……其中好像存在著某些規則,但看上去卻顯得混亂無章。事實上那些可以感知而無法準確描述的生命痕跡正是在暗示世界本身就是抽象的,我們置身其中,只是我們不知道這種暗示於我們有何用,直至抽象藝術的出現,那些飄忽不定時隱時現的抽象事物終得以變得清晰了一些,當然仍不乏詩意和神祕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