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7日

  農曆己亥年二月二十一

  佛教界的重大節日:普賢菩薩聖誕日

  普賢菩薩(梵名:三曼陀跋陀羅,漢譯爲普賢或遍吉),代表一切諸佛的理德與定德,與文殊菩薩的智德、證德是相對的,他們併爲釋迦牟尼佛的兩大脅侍。文殊騎獅、普賢乘象,表示理智相即,行證相應,展現了毗盧遮那如來法身之德。

  普賢菩薩是大乘菩薩的代表,象徵著究極的大乘精神。《大日經疏》說:「普賢菩薩者,普是遍一切處,賢是最妙善義。謂菩提心所起願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處;純一妙善,具備衆德,故以爲名。」在《華嚴經》中,更以普賢行代表一切菩薩大慈大悲的行事。所以在《楞嚴經》中,普賢菩薩自述其德曰:「我正當與恆沙如來爲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修普賢行。」而在《華嚴經》中,又明一切佛法歸於毗盧遮那如來及文殊、普賢二大士,稱之「華嚴三聖」。並以普賢菩薩爲一切菩薩行德的本體。

  普賢菩薩在華嚴會上,廣說十大願行,以明菩薩發心: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衆生,十者、普皆迴向。此十大願王又稱爲普賢願海,代表一切菩薩的行願;所以總稱菩薩的發心修行,爲入普賢願海。

  普賢菩薩亦主一切三昧,與文殊菩薩的般若又成一雙法門。《華嚴經探玄記》中說:「普賢三昧自在,文殊般若自在。」即明示此理。

  再者「法華三昧」又稱「普賢三昧」,以普賢菩薩於法華會上,誓言將於法華三昧道場,現身守護安慰法華行者。他在《法華經》〈普賢勸發品〉說:「是人若行若立,讀誦此經,我爾時乘六牙白象王,與大菩薩俱詣其所,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其心。」可見其特有的功德。

  普賢菩薩的法身遍於一切,所以總攝三世諸佛的法身,又名普賢法身。《華嚴經》中說普賢身相猶如虛空,即爲此意。而其應身,則普應十方作一切方便。所以,我們亦可說普賢應身,乃爲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應身。因此其功德巍巍,普於一切佛剎中示現,於一切世間中安住、教化。

  普賢菩薩從過去無量劫來勸修菩薩行,專求菩提,不惜悉頭目腦髓、肢節血肉等一切內外諸物,以大悲心教化衆生,從不休息,乃能得到清淨妙色,無比第一;並於一切三昧自在,普於無邊佛剎示現,遍入一切法門。其功德實難稱述,可說是大乘菩薩道的典範。

  普賢菩薩行願品

  普賢菩薩在因地修行時,發下十大願行,做爲修行法門,期能圓滿佛果,吾輩學人可效法“普賢十大願”作爲修行目標。內容如下:

  一者、禮敬諸佛:是人格的尊重。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禮敬諸佛,就是尊重一切衆生的人格,如常不輕菩薩雲:「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此即是人格的尊重。

  二者、稱讚如來:是語言的佈施。佈施財物、公理、正義、佛法,都有難度,唯有語言的佈施,容易做到。佛陀在因地修行時,就是修習讚歎法門,所以比彌勒菩薩提早成佛。可見讚歎他人,佈施善言的重要。

  三者、廣修供養:是結緣的實踐。在修學佛法中,供養父母、師長、三寶,有二種供養、三種供養、四種供養、十種供養,無論任何一種供養,都是最好結緣溝通的管道。就是居住在極樂國土的大衆,也要每天晨起「各以衣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可見供養結緣在修學佛法過程中的重要性。

  四者、懺悔業障:是生活的反省。衆生在日常生活裏,身、口、意三業經常造下難以彌補的過失,因此,需藉著「作法懺」、「取相懺」、「無生懺」來清淨身心。如佛世時,造下五逆重罪的提婆達多,最後也經由懺悔而得救。所以,生活中的反省懺悔非常重要。

  五者、隨喜功德:是心意的淨化。信者學佛要修學播種,以期將來的福田有所收成,但是聚集功德一定要有歡喜清淨的發心,就是一點心意,也可以隨手功德、隨口功德、隨心功德。例如毗舍佉因聞法心生歡喜,隨喜佈施一件珍珠衫,而成就了精舍的建造。可見心意淨化之隨喜功德的成果。

  六者、請轉法輪:是真理的傳播。佛法是救世的舟航,因此,必須常轉法輪,利益衆生。當初佛陀接受須達長者的邀請,到舍衛城說法,所以佛法才能弘揚五印度。

  七者、請佛住世:是聖賢的禮遇。請佛住世對人間非常重要,當初佛陀證悟的時候,因自覺所證悟的緣起真理,世人必不能信解,而欲進入涅槃。後因梵天王之勸請,佛陀悲愍衆生,開始說法,示教利喜,衆生才得見真理之光。

  八者、常隨佛學:是智者的追隨。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十大弟子以及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都是佛陀的常隨衆,由於經常跟隨佛陀左右,所以速證聖果。可見追隨智者,常隨佛學的重要。

  九者、恆順衆生:是民意的重視。佛陀行事非常民主,普賢菩薩、須達拏太子能領會佛意,重視大衆的意見,不逆人意,皆是恆順衆生的精神表現。

  十者、普皆迴向:是法界的融和。法界要達到融和的境界,必須要「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因向果」,轉垢穢爲清淨,轉惡世爲善法,轉邪見爲正道,轉生滅爲寂滅。能到達法界融和的世界,普賢菩薩的大願也就圓滿了。

  普賢菩薩道場

  峨眉山是我國佛教聖地,是普賢菩薩示現教化衆生的道場,所以古來即被奉爲普賢菩薩之道場。與浙江普陀山、山西五臺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爲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在中國四川省,峨眉縣之西南,與嶍山相對,宛如兩眉,因名峨眉山。其山脈自岷山分出,蜿蜒南來,至縣境突起三峯,故有大峨、中峨、小峨之稱。

  化身拾得大士

  普賢菩薩的應化事蹟中,又以拾得大士最爲著稱。相傳,唐朝天台國清寺的豐幹禪師(世稱阿彌陀佛化身),一日路經赤道城,看見一個小兒在路旁啼哭,以爲是個無家棄兒,就將他帶回國清寺撫養,取名“拾得”。後與寒山大士(世稱文殊菩薩化身)成爲莫逆之交。

  春去秋來,寒暑交迭,轉眼間拾得已長成一氣宇宣昂的少年,負責寺中香燈及齋堂事務。一日,大衆過堂用齋,卻見拾得擅自登上大座,與佛像對面而食,並衝着憍陳如尊者的塑像說:只不過是個“小果聲聞”,說完,即旁若無人的哈哈大笑。拾得突如其來的怪異舉動,讓衆人看得瞠目結舌,隨即就將他趕出齋堂。於是,上座師只好改派他到廚房去服勞役、做些雜事。

  國清寺廚房裏的食物,常遭烏鴉偷啄食。一日,拾得一進廚房,看到滿地狼籍,知道又被烏鴉這個不速之客光顧了。於是,生氣地走到伽藍殿,指着伽藍護法神說:“你連廚房裏的食物都看不好,又如何保護好道場呢?”順手就用木杖鞭打伽藍神像。當天晚上,全寺的僧衆都夢見伽藍神告狀說:“拾得打我!”。第二天,大衆說起昨晚的怪夢都議論紛紛,個個迫不及待的來到伽藍殿一探究竟,入殿一看,果真伽藍神像身上有多處杖痕,不禁一陣譁然:“人不可貌相,原來拾得不是普通人!”

  後因台州刺史閭丘胤,巧遇豐幹禪師,問:“國清寺現在有沒有大修行的聖者?”禪師回答道:“寒山是文殊,拾得是普賢,你趕快去禮拜吧!”閭丘胤聞言,立即來到國清寺拜見寒山、拾得二位大士。二人一見刺史就說:“豐幹多話!豐幹多話!你連彌陀對面都不相識,來禮拜我們做什麼?”話一說完,兩人就連袂笑傲而去,從此不知所蹤。此時,大衆才恍然大悟,原來豐幹、寒山、拾得皆是佛菩薩示現。

  菩薩因何名爲普賢?

  《悲華經》說:“我行應當勝諸菩薩。寶藏佛言,以是因緣,今改汝字,名曰普賢。”對普賢一名的解釋,歷代大師各抒己見,今取唐宗密大師《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注》的解釋。

  (1)約自體說:體性周遍曰普,隨緣成德曰賢。

  (2)約諸位說:曲濟無遺曰普,鄰極亞聖曰賢。

  (3)約當位說:德無不周曰普,調柔善順曰賢。

  《大日經疏》卷一中記載:

  白敘:尊上 普賢菩薩摩訶薩

  「普」是遍一切處義,「賢」是最妙善義。

  是說尊上 普賢菩薩摩訶薩,依深菩提心所起大願行深誓願,及身、口、意悉皆清淨,遍盡一切處,純一妙善,具備大德,所以尊名爲「普賢」。尊上 普賢菩薩摩訶薩 代表一切諸佛的理德與定德,與尊上文殊菩薩摩訶薩 的智德、證德相對,兩者併爲 無上釋尊 的兩大脅侍。尊上文殊菩薩摩訶薩 駕白寶天獅、尊上 普賢菩薩摩訶薩 乘白寶天象,大衆認爲表示理智相即,行證相應。

  尊上 普賢菩薩摩訶薩,是大乘菩薩行的大願大行的代表,象徵着中國大乘佛教的精神。

  普賢菩薩與文殊菩薩爲釋尊的二脅士

  普賢侍右,主侍定德門,文殊侍左,主侍智德門。表示如來教法,是行解並進,定慧雙修。唐清涼國師對此解釋非常透徹。他在華嚴三聖圓融觀中,明二聖三對錶法:

  (1)普賢表所信如來藏。故《理趣般若經》雲:一切衆生皆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初會即入如來藏三昧。文殊表能信之心,《佛名經》說:”一切諸佛,皆因文殊發心故。如善財始見,即發大心。“

  (2)普賢表所起萬行,一切經中,皆說普賢行願。文殊表能起之解。故彌勒對善財說:”汝先得見諸善知識,聞菩薩行,入解脫門,皆文殊之力也。“

  (3)普賢表證空出纏法界,《華嚴經》說:”身相如虛空故,善財見之,即得智波羅密者,依體起用故也。文殊表能證大智,顯其有智方證理故。“

  然此二聖,各相融攝,依體起行,行能顯理。普賢與文殊,象徵學佛要有信有解。信而無解,信是無明;解而無信,解是邪見。因此,這二位大菩薩,在釋尊的常隨菩薩衆中是不能分離的一對。

  普賢十忍

  在《華嚴經十忍品》裏,普賢爲菩薩摩訶薩提出十忍,若得此十忍,即能於一切佛法無礙無盡。

  音聲忍:菩薩對佛所說一切教法,不驚不怖不畏,深信悟解,愛樂趣向,專心憶念,修習安住。

  順忍:菩薩能於諸法思維觀察,平等無違,隨順了知,令心清淨,正住修習,趣入成就。

  無生法忍:菩薩不見有少法滅。何以故?若無生則無滅,若無滅則無盡,若無盡則離垢,若離垢則無差別,若無差別則無處所,若無處所則寂靜,若寂靜則離欲,若離欲則無作,若無作則無願,若無願則無住,若無住則無去無來。

  如幻忍:菩薩知一切法,皆悉如幻,從因緣生。於一法中解多法。於多法中解一法。菩薩了達諸法如幻已,則了達國土、衆生、法界、世間,悉皆平等,了達佛出現平等,了達三世平等,成就種種神通變化。菩薩雖成就佛國土,知國土無差別;雖成就衆生界而知衆生無差別;雖普觀法界而安住法性,寂然不動,雖達三世平等而不違分別三世法;雖成就蘊處而永斷所依;雖度脫衆生而了知法界平等,無種種差別;雖知一切法,遠離文字,不可言說而常說法,辯才無盡;雖不取度化衆生事而不捨大悲,爲度一切衆生轉於法輪;雖爲開示過去因緣而知因緣性無有動轉。

  如焰忍:菩薩知一切世間,同於陽焰。譬如陽焰,無有方所,非內非外,非有非無,非斷非常,非一色非種種色,亦非無色,但隨世間語言顯示。菩薩如實觀察,了知諸法,現證一切,令得圓滿。

  如夢忍:菩薩知一切世間如夢。譬如夢,非世間非離世間,非欲界,非色界,非無色界,非生非滅,非染非淨,而有示現。菩薩觀一切世間,悉皆如夢,無有差別。

  如響忍:菩薩觀如來說法聲音,悉同於響。雖非內非外,非內外出,而能示現善巧名句,成就演說。譬如谷響,從緣所起,而於法性,無有相違。菩薩觀察一切衆生,以廣長舌相而爲演說,其聲無礙,遍十方土。菩薩雖知聲無起而普現音聲;雖知無可說而廣說諸法。妙音平等,隨類各解,悉以智慧而能了達。

  如影忍:菩薩非於世間生,非於世間沒;非是世間,非出世間;非修菩薩行,非舍於大願;雖常行一切佛法而能辦一切世間事;不隨世間流,亦不住法流。譬如日月、男子女人,於明鏡等清淨物中而現其影,影與明鏡,非一非異,非離非合。菩薩亦如是,於無二法中,分別二想,善巧方便,通達無礙。菩薩成就此忍,雖往詣十方國土,而能普現一切佛剎,亦不離此,亦不到彼,如影普現,所行無礙。

  如化忍:菩薩觀世出世間法,一切如化。觀世間染法如化者:一切衆生意業化,覺想所起故;一切世間諸行化,分別所起故;一切苦樂顛倒化,妄取所起故;一切世間不實化,言說所現故;一切煩惱分別化,想念所起故。觀出世間淨法化者:清淨調伏化,無分別所現故;於三世不轉化,衆生平等故;菩薩願力化,廣大修行故;如來大悲化,方便示現故;方便化,智慧無礙,辯才所說故;菩薩行如化忍,能不住世間,不離世間;不住於法,不離於法。菩薩安住如化忍時,悉能滿足一切諸佛菩提之道,利益衆生。

  空忍:菩薩了知一切法界,一切世間界,一切法猶如虛空,以無想、無起、無二故。一切衆生、一切佛、一切佛力猶如虛空,以無所行,無分別,無差別故。一切禪定,所說一切法,一切佛身猶如虛空,以三際平等,不可言說,無著無礙故。菩薩修空忍,能證知一切諸法而無分別;嚴淨一切佛國而無所依身。通達一切波羅密,普坐一切金剛之座,普發一切隨類之音,爲一切世間,轉於法輪,未曾失時。

  禮敬普賢菩薩咒語

  南無瑟曼德跋陀拉耶,菩提薩特哇耶,摩哈薩特哇耶!

  Nanah samantabhadrāya bodhisattvāya mahāsattvāya !

  普賢菩薩真言

  三昧耶-薩怛錽(zong)!Samaya sattvam !

  普賢菩薩心咒

  唵 梭 嘎呀 梭哈

  農曆二月二十一日,恭迎普賢菩薩聖誕日,作何善惡成千萬倍!請大家行持吃素放生、供燈、誦經、獻花、行善等善法,並唸誦觀普賢菩薩心咒:唵 梭 嘎呀 梭哈!迴向一切有情衆生離苦得樂、早證菩提、平安吉祥、行無障礙,成滿所願!祈願世界和平安寧

  圖文:網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