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我就沒有一切!


覺性對自己的體驗,形成當下的錯覺,

錯覺分別了當下,

就有過去與未來;時間就是覺性的分辨,分辨被所分辨帶動,形成對存在細膩的體驗,就是空間。我們仔細體會,空間源於感知,感知的基礎就是心靈體驗,時間源於認識,

認知的基礎就是心靈分辨,

世,指的是時間,界,指的是空間,世界是心識錯覺交織相續。
時間確實是沒有的,人們之所以有時間的觀念是因為有記憶而已。,沒有絕對的有和無,都是因緣生的有和無。沒有存在,因為緣生是多面的表現,既然是多面的表現就不是存在。

佛教怎麼看時間

時住不可得  時去亦叵得 

時若不可得  云何說時相 因物故有時  離物何有時 物尚無所有  何況當有時

佛教怎麼看空間

若未有虛空相。先有虛空法者。虛空則無相。何以故無色處名虛空相。色是作法無常。若色未生。未生則無滅。爾時無虛空相。因色故有無色處。無色處名虛空相。問曰。若無相有虛空。有何咎。答曰。

是無相之法  一切處無有於無相法中  相則無所相若於常無常法中。求無相法不可得。如論者言。是有是無云何知各有相。故生住滅是有為相。無生住滅是無為相。虛空若無相。則無虛空。若謂先無相後相來相者。是亦不然。若先無相。則無法可相。何以故。有相無相中  相則無所住離有相無相  餘處亦不住


很簡單。

三界興起,由心所造。末法時期,是不是月亮惹的禍?

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是沒有時間的,時間只是心理結構中意識功能運作的一種表現。

時間與空間概念,只是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假定的一個物理量。

【法】【道】本是宇宙的根本秩序與邏輯。

人類只有謙卑的承認【一切法對人類就是緣起性空】

【一切法對人類就是無所擁有,無所獲得】

【一切法對人類就是就是無我之之存有】

【人類用了無數名相試圖表達一切法,這些名相符號都是假設,不是法本身】

【一切法又是通過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三十七道品,向人類顯示法的存有】

【一切法是超越人類存在的時空維度而存有,一切法是更高維度甚至是十一維度的存有】

[0497c28]

「憍屍迦!非離色如來可得,非離受、想、行、識如來可得;非離色真如如來可得,非離受、想、行、識真如如來可得;非離色法性如來可得,非離受、想、行、識法性如來可得;非離色如來真如可得,非離受、想、行、識如來真如可得;非離色如來法性可得,非離受、想、行、識如來法性可得;非離色真如如來真如可得,非離受、想、行、識真如如來真如可得;非離色法性如來法性可得,非離受、想、行、識法性如來法性可得。

[0498a08]

「憍屍迦!非色中如來可得,非如來中色可得,非受、想、行、識中如來可得,非如來中受、想、行、識可得;非色真如中如來可得,非如來中色真如可得,非受、想、行、識真如中如來可得,非如來中受、想、行、識真如可得;非色法性中如來可得,非如來中色法性可得,非受、想、行、識法性中如來可得,非如來中受、想、行、識法性可得;非色中如來真如可得,非如來真如中色可得,非受、想、行、識中如來真如可得,非如來真如中受、想、行、識可得;非色中如來法性可得,非如來法性中色可得,非受、想、行、識中如來法性可得,非如來法性中受、想、行、識可得;非色真如中如來真如可得,非如來真如中色真如可得,非受、想、行、識真如中如來真如可得,非如來真如中受、想、行、識真如可得;非色法性中如來法性可得,非如來法性中色法性可得,非受、想、行、識法性中如來法性可得,非如來法性中受、想、行、識法性可得。

時間就如同電影的圖像,存在電腦硬碟上就是一幀一幀的信息集合。如果以人腦能接受的速度,把一幀一幀的信息集合連續的有序的放出,就形成了人可以理解的電影世界。我們的世界的形成,也和電影類似。

人在夢境里就沒有時間與空間的感知,在夢裡人可以感知的是,莫名其妙的就出現了a圖像、b圖像、c圖像,圖像的只是在無序的顯現,也就是說沒有時間量的顯現。 在夢裡人可以到處遊動,一下在這裡,一下在哪裡,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來回穿越,不同地方的顯現的圖像我們好像在孩童時見過,有的在老年才有。在夢境里,沒空間量的顯現。 人在夢境里,人的意識是處在沒有與他人交往,人的夢境狀態沒有被他人觀察的狀態,也就沒有時間空間。

在監獄,有一種嚴酷的刑法,就是把人關進聽不到任何聲音,沒有任何人接近的,沒有光線的小黑屋。人在小黑屋,就沒有的時間感覺,空間感覺,人的意識就完全崩潰了。任何人在這個條件下都會屈服。

人的意識,就是處於量子狀態。在沒有與外部條件交流,沒有信息溝通的條件下,人單獨的意識是不存在的。人所表達的意識,在被別人觀察的條件下,才能形成與表達,後被儲存,才有了時間空間概念。

菩薩當念作是學,當念作是住;當念作是學,入中心不當念是菩薩。何以故?有心無心。」

  舍利弗謂須菩提:「云何有心無心?」  須菩提言:「心亦不有,亦不無,亦不能得,亦不能知處。」  舍利弗謂須菩提:「何而心亦不有,亦不無,亦不能得,亦不能知處者?如是亦不有,亦不無,亦不有有心,亦不無無心。」

  須菩提言:「如是,亦不有有心,亦不無無心。」

  舍利弗言:「善哉!須菩提,為佛學佛而學者,不說空身慧,空身慧而說最第一。菩薩從是中已得阿惟越致學空,終不復失般若波羅蜜。如是菩薩以在般若波羅蜜中住,欲學阿羅漢法,當聞般若波羅蜜,當學,當持,當守;欲學辟支佛法,當聞般若波羅蜜,當學,當持,當守;欲學菩薩法,當聞般若波羅蜜,當學,當持,當守。何以故?般若波羅蜜法甚深,菩薩如學。」

道行般若波羅蜜經十卷 道行品第一

【菩薩】首先是心識意念而有,心識意念而持有菩薩的形象,心識中的意念不可認為真的有【實體的菩薩存有】,為何?

心識是緣起緣滅之法,心識不是真有【實體的心】存在。

心識【亦不有,亦不無,亦不能得,亦不能知處】,心識活動是【法】【道】的顯現,不是俗世的客體,說心【有,或者沒有,或者能獲得,或者在某處】。

心識的【亦不有有心,亦不無無心】,就是說【法】【道】已超越人類的思維與語言,不可說【有此心】,也不可說【無此心】。

性空思想出於原始佛學如相應部 部派時期發展如大毘婆沙論鞞婆沙論舍利弗阿毘曇論尊婆須蜜論大乘大般若經 12

道行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三十七菩提分法 四念住四正勝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道支 心得


時間徹底不存在你怎麼長怎麼大的?問你多少歲,是不是問你活了多長時間,如果還琢磨時間徹底不存在,那多少歲是不是成了白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