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務虛將歲盡,己亥書童應學成!

  荏苒匆促,終日碌碌,自從醉心於私塾之教學、耽玩於書畫之遊藝,不覺歲月之過隙。孩童們都已放假回家,突覺一片清寂,偶然擡眼望天,冬日暖陽,伸腰噓氣,終於可以放下繁忙,靜坐品茗矣。

  獨坐小院,聽清風拂過竹葉、聞薄霧送來菜香,越過柵欄的目光,彷彿看到了西嶺的雪,心忽有所動。恰其時,何君來電相邀赴峨眉一行,遂欣然允之。

  峨眉之美,已多次領略,四季變換,風景亦各有可觀。只是此刻,才驀然發覺,已是許久沒有造訪秀麗的峨眉了。

  是否一如以前,薄霧淡繞、秀雅清音?

  不求塵世繁華夢,但尋心間雅樂源。

  靜坐書齋,品一壺香茗,揮一管羊毫,隔窗打望城市的繁華,退卻些許心外的喧囂,心境愉悅。遠上峨嵋,吸一抹濃翠,燃一縷淡香,在清溪綠影裏,緩步登臨,心境應是更愉悅的吧?!

  心動即行動,車動便是動車,僅一個時辰,便進入了峨眉山,入住山腳的兩河口氡溫泉源頭賓館。天氣是晴好的,但山裏的午後,依然有些氤氳,從二樓的走廊看對面的山坡,雖是冬季,依然青翠,溫泉的熱氣升騰,確是渲染了峨眉山的仙。峨眉山的秀,也在這山腳一隅,如此淋漓盡致。

  氡溫泉源頭,據說是峨嵋山溫泉的源頭,得天獨厚。時非週末,沒有摩肩接踵的人潮,樂得私享其美。

  三五同仁,少不得把酒貪杯,吐槽一年如犬之勤勉,期望共享有豬般享樂。紅紅的葡萄酒,盪漾着新年的紅紅火火,濃濃的五糧液,瀲灩着寸心的坦坦蕩蕩。推杯換盞,觥籌交錯間,或正襟危坐,或漫步雲端,或妙語連珠,或涕淚並流。時近午夜,方得酒意漸輕,除卻冬日厚厚的包裹,一身輕鬆地滑進熱氣蒸騰的氡溫泉池,盡情地舒展,隨意的慵懶,幸甚至哉。

  次日,晨起,緩步于山邊的小道上,聽澗間流水淙淙,入眼微靄煙雲,層林錯落。有林木或直上雲霄,或其冠如蓋;有修竹或筍尖初露,或輾轉婀娜。雖寒冬之際,仍鬱鬱蔥蔥,徜徉其間,得山水清氣,極天地大觀,胸懷極靜謐,心底得空靈。

  此行本無所羈,遂信步遊走,不覺間,轉過“秀甲天下”之摩崖石刻,便是三教會宗堂,楹聯曰:“道之源,天真皇人蒼玉結屋授九洞經文;佛之始,普賢菩薩騎象踏雲率三千衆徒”。三教即“儒、釋、道”,佛教爲普賢菩薩,峨眉山乃普賢道場;道教是廣成子,據傳曾在峨眉山傳道;儒家則以楚狂接輿爲代表,楚王請他去做官,他裝瘋不去,後來隱居峨眉山。既是三教會宗,對聯裏卻又何以少了儒家呢?不禁想起一副對聯“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可以想見,對對子,也是一件難事!

  正沉吟間,腳隨路轉,到得後院,忽有兩縷清香,撥開了層林蔥翠和溪水叮咚,沁入心脾,神清而氣爽,與友人相視一笑,遂聞香趨步,進得院館,館內一楠木大桌,一位老者,僧袍棉冠,正運筆作書,書曰:一心湛然、如水澄清。果真有書法之緣,心中不由暗喜,欣欣然溢於言表,老者早有所覺,書畢合十,含笑延座。

  觀書聞墨韻,端坐品茶香。眼前老者,虛德老和尚,口稱早料二位前來,茶已沏好。我等不覺心內稱奇,看那剔透柔和的茶杯裏,鮮嫩的茶芽,遇水直立、上下沉浮,宛若杯中茶舞,無風仍自動,不語似有言,心底油然而生喜悅!因請教虛德老和尚得知,此茶乃峨眉高山綠茶竹葉青,且只在清明前氣溫低、茶樹基本沒有蟲害時採摘,30天內,歷經嚴苛的38道工序製作而成,相傳峨眉山歷代高僧幾乎都會種茶製茶,竹葉青最初正是峨眉山高僧自種自制的優質綠茶。於是,心止於一室之內,將參差錯落的冬日層林,關在了門外,隨虛德老和尚時而默然不語、時而妙打機鋒,真似山中觀棋,忘卻日月。

  暮色漸沉,卻依依難辭,固請老和尚相贈一言以時警之,老和尚微微一笑:不若對對子罷!

  老和尚遂出上聯:一人不覺山高;

  何君先得下聯:三世無論時長。

  我隨後也對曰:衆生皆懷祖恩。

  老和尚道:尚可尚可!再對一對,如何?略作思索道出上聯:

  竹葉青產自高山閾於杯壺而攏尖直立隨水而舞;

  何君稍作沉吟而對:

  五糧液蘊集雜糧暢達口腹乃融通遊走率性以爲;

  我思之再三,對曰:

  金絲楠生在山野雜處林木仍昂首展枝因地制宜。

  老和尚微微頷首,連聲曰:可矣、可矣!上山終須下山,下山還須上山。有緣再會,阿彌陀佛!

  茶未冷,緣尚在。相互拜別,不在話下。

  峨嵋之行也,路不長,時不久,而得山之清、水之秀、佛之緣、茶之韻,有甘醇佳釀如飴,有良朋益友相伴,怡然感嘆,不虛此行也。

  只是,老和尚的茶裏機鋒,還有緣得悟嗎?

  趙欽任(國學學者)

  (作者簡介:趙欽任,國學學者,書法家,以傳承傳統文化爲己任。明德書院山長,四川巴蜀書畫院理事,國際易聯易道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培訓部主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