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美國CNN和英國《衛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報道,在2018年歐洲消化醫學會腸胃病學學術會議上,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的菲利普·施瓦布爾等人報告,在人類的糞便樣品中首次發現微塑料,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微塑料究竟是個啥東東?它又是如何進入人體的,有何危害?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地講一講。

  微塑料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這一概念是2004年由英國的科研人員首次提出來的,微塑料有片狀、線狀或塊狀等很多形態,它由於體積小,肉眼常難以辨別。

  微塑料多見於各種海洋生物,主要是存在於魚類的組織器官中,2015年,聯合國海洋環境保護科學問題聯合專家組把海洋微塑料對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等同於大型海洋塑料垃圾。(選用科學技術提取後的高純度深海魚油,避免深海魚肉中的重金屬及微塑料危害 )

  2018年1月,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的科考隊員在南極鮑威爾海盆中,發現小於0.3毫米的微塑料,說明微塑料的污染已遍布全球各個角落。

  我們知道,塑料耐用、低成本、可塑性高,已經廣泛使用在工業及日常用品中,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但同時,由於普通的塑料無法生物降解,只會碎裂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這些都是微塑料的來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海洋中大約有80%的塑料碎片來自陸地的污染,還有20%是來自於船舶的活動,或是直接從大型貨輪丟棄的垃圾。

  據估計,全球超過5億件,至少25萬噸的塑料目前浮在海洋中。

  微塑料是如何進入人體內的,目前還不十分清楚,按照常理,應該是經口進入人體的,我們食用海產品、飲用瓶裝水等,可能是人體內微塑料顆粒的主要來源。

  近年來,許多研究者在牡蠣、貽貝和魚類等食物中,飲用水、海鹽,甚至蜂蜜中都發現了微塑料。

  我們以海鹽為例,按照全球平均食鹽攝入量計算,一個成年人每天攝入10.06克的鹽或等量替代品,那麼,他每年約攝入2000個微塑料。

  面對如此嚴重的微塑料污染,引起了人們的擔憂,大量微塑料會對健康產生什麼影響?

  應該說,這是一個世界上都關心的問題,許多機構和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結論也不相同: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17年的調查認為,對於嚙齒動物和狗而言,直徑超過150微米的微塑料是不會被吸收,會通過糞便排出。而人體攝入的微塑料和納米級塑料顆粒90%以上不會被人體吸收,因此認為,微塑料可能不會對人類造成危害。

  但也有研究認為,人類攝入的微塑料,儘管大部分隨糞便排出,但仍會有少量的存留在體內,長期的蓄積,就可能造成危害,這是因為塑料本身和塑料吸附的成分,都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如微塑料表面可以吸附許多細菌和真菌,這些病原體可以通過微塑料這個載體,將病原微生物帶入人體,影響人們的健康。

  儘管微塑料對人類的危害尚無研究證實,但對其他生物的傷害已經有研究結果。2016年瑞典的研究表明,高劑量的聚苯乙烯型微塑料能抑制鱸魚的孵化和生長。

  法國的研究證實,牡蠣接觸到聚苯乙烯微珠時,會受到能量吸收和分配的干擾,影響其繁殖和後代的健康。2015年美國的研究發現,微塑料可導致日本青鱂魚的肝臟損傷。

  微塑料的吸附性很強,能吸附很多有害物質。有研究發現,1克微塑料中含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可高達24000納克,它們具有高毒、持久、生物積累性、親脂性和疏水性等特點,在低濃度時也會對生物體造成傷害。二惡英類物質就屬於持久性的有機污染物。

  如果微塑料能夠進入人體的循環系統,對人體可能是有害的,有研究表明,直徑小於20微米的塑料顆粒是可以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這些細小的顆粒進入血液,對人類可能是有害的。

  目前,每個成人每年通過呼吸、飲用水、食用貝類所攝取的微塑料可高達32000個,儘管微塑料對於人類的影響還沒有定論,但潛在的危險是存在的,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因此,我們應該呼籲禁止柔珠的生產,減少日常生活中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減少並最終逐步淘汰一次性的塑料包裝和物品,為了我們的環境和健康,大家都應該行動起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