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引领 项目带动

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

——赵克志省长在第七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4月23日)

同志们:

  在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刚刚胜利闭幕之际,我们在享有「地球彩带、世界花园」美誉的百里杜鹃景区,隆重举行第七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省旅游业发展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2010年12月省局双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邵琪伟局长先后多次到贵州考察,今天又亲临大会进行指导。本届大会还得到了中央统战部等中央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致以诚挚的谢意。刚才,邵琪伟局长和何丕洁副主席分别就加快贵州旅游业发展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我省已连续举办了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统一全省思想认识、改善旅游发展条件、提升贵州旅游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多年来,经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我省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由2005年的251.1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61.23亿元,旅游接待人数由3127万人次增加到12913万人次,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4.3%和32.8%。与2007年相比,2010年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占GDP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了1.4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达到6.6%和14%。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二是产业素质持续提升。通过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完善,全省A级景区达到79家。贵阳等七个城市相继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星级饭店和旅行社分别达到344家和270家,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贵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西部旅游热点地区。三是带动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全省旅游项目带动投资1124亿元,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旅游商品加工和餐饮、运输、信息等二、三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四是促进了群众增收。2011年旅游业带动我省社会就业105万人,受益人数超过300万人。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15%左右来自于旅游收入,「十一五」期间累计有42万人依托发展旅游业脱贫致富。旅游业已经成为改善民生和增加群众收入的一个重要产业。

回顾近年来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有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认真总结。我们建立了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宣传部长共同抓旅游的「三位一体」领导机制,以及旅游、宣传、文化、体育、农业等部门齐抓共管的「五位一体」工作格局;我们集中力量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提升了黄果树、荔波等原有重点景区的层次,形成了赤水、西江苗寨等一批新的旅游亮点;我们建立了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机制,每年召开一次旅发大会,促进承办地城乡面貌、基础设施、接待条件等加快改善,比如毕节市在筹办本届旅发大会中,采取「一地举办、全市联动,一花引领、百景争艳」的做法,推动旅游业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工业化、城镇化,今年全市规划建设3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目前已建成53万平方米,黔西县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73亿元,一季度已完成36亿元;我们成功打造了「多彩贵州」这一文化旅游整体品牌,建立了市场营销机制,成功打造了「多彩贵州风」大型民族歌舞演艺品牌,不仅成为我省重点文化旅游产品,也成为宣传贵州旅游的重要载体;我们每年举办一次「两赛一会」,推动市场主体和旅游商品发展,成果多次在国家有关活动中获奖;我们持续开展「满意在贵州」等活动,对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树立贵州形象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些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和邵琪伟局长的充分肯定。多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为推进旅游业发展付出了辛苦努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原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原省委常委、现副省长黄康生等同志为旅游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以多年积累的成绩和经验为基础,以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标志,我省旅游业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省委发出的开启贵州科学发展新征程的号召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立足于新起点、新要求,实现我省旅游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核心是在全面推进中突出特色,在加快发展中优化结构,在开拓市场中提升效益;关键是牢牢把握当前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主要矛盾和重大任务,高起点、高标准对旅游发展作出科学规划,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旅游业转型升级、加速赶超之路。为此,省委、省政府商国家旅游局同意,决定共同编制《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指导和推动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把握大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规划引领发展的重大意义

编制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不仅是推动实现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从我省省情实际和发展大局出发,推进「三化同步」的必然选择。

第一,这是贯彻「两加一推」主基调,建设旅游强省的需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面临既要「转」又要「赶」的双重压力、双重任务,必须既提速又转型,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旅游业是我省服务业的龙头,是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产业。在我省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抓住旅游就抓住了发展的要点。编制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不仅有利于突出产业特色、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旅游强省建设;还有利于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的特点,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特色旅游城镇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走出一条有山区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有利于借助旅游业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优势,有效扩大就业,带动脱贫致富。

第二,这是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用好国家发展政策的需要。国发2号文件指出,「文化旅游开发潜力大」是贵州发展的重要优势,并明确了我省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这是促进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有力保障。落实好国发2号文件精神,将国家的关心和支持转化为推动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需要我们对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内部环境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进行更加冷静和深入的分析,通过编制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从全局和战略的层面,对全省旅游业发展进行统筹考虑、整体研究和顶层设计,把国发2号文件的要求体现到具体的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中去。同时,按照项目化、实物化落实的要求,在规划中谋划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用足、用活、用好国家政策,实现政策最大化。

第三,这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建设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需要。我省生态良好、四季如春,山水之间处处是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族风情绚烂多彩,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前两天,四川省党政代表团在贵州考察时,刘奇葆书记感慨地讲,「桂林山水甲天下,贵州处处是桂林」,对我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给予了高度赞赏。我们要通过编制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更加清晰地明确我省旅游在全国市场中的定位,充分挖掘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以差异化发展提升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使旅游业成为我省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中一张亮丽的「名片」。同时,通过打造旅游精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旅游需求,让海内外游客放松心情、陶冶身心、丰富生活。

突出重点、强化支撑,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好规划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贵州旅游业发展潜力很大,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贵州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极富开发价值」,并要求我们「把旅游做大做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使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栗战书书记在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已经明确了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加快建设旅游大省、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我们要以规划编制为载体,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对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对涉及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原则、空间布局、战略举措、重点建设工程和政策支撑等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研究,进一步明确发展的路径、方法、目标和保障措施,以规划统一思想、汇集智慧、凝聚力量,推动我省旅游业实现后发赶超。

第一,要明确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原则。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旅游业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和旅游大省、旅游强省,坚持旅游业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坚持以改革开放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依托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深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促进旅游要素集群化、产品特色化、服务国际化、进出便利化、环境优质化,推动旅游产品供给从单一向多元转变,旅游资源开发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游客在黔旅游从短线游向深度游转变,旅游产业发展从单要素向多要素转变,实现旅游业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努力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推进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好四条原则:一是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统一。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做到在保护中科学开发,在开发中加强保护,实现发展旅游和保护资源共赢。二是坚持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加快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在发展旅游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繁荣文化中提升旅游产业的素质和内涵。三是坚持发展旅游与扶贫脱贫相结合。依托旅游业加快推进扶贫脱贫攻坚,促进困难群众稳定就业和增收致富,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四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相协调。强化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形成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协调推进的发展格局。

第二,要明确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目前,省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经过分析研究,初步提出了我省旅游业发展「一核四轴五环多区」的空间布局。

  一核,即以贵阳为中心,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形成以生态、文化、休闲、会展和旅游集散服务为重点的核心产业集聚区。

  四轴,即以贵阳为中心,形成与相邻省(区、市)相连相通的四条旅游产业轴线,辐射带动周边县市旅游业发展。一是从贵阳经息烽、遵义到赤水,连接重庆、四川,以红色旅游、国酒文化、乡村旅游和世界自然遗产观光为重点的旅游产业轴线;二是从贵阳经凯里、镇远、铜仁到印江,连接湖南,以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佛教文化和自然风光为重点的旅游产业轴线;三是从贵阳经都匀、三都、平塘到荔波,连接广西,以民族文化、地质奇观、天文观光、世界自然遗产观光为重点的旅游产业轴线;四是从贵阳经安顺、毕节、六盘水到兴义,连接云南,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地质景观、自然观光为重点的旅游产业轴线。

  五环,即以贵阳为首尾节点,将部分城市、景区串联起来,形成交通便捷、富有特色的五大旅游环线。包括贵阳至安顺、六盘水经威宁、毕节、织金、贵阳的黔西北环线;贵阳至安顺、兴义经罗甸、平塘、贵阳的黔西南环线;贵阳至都匀经荔波、黎平、镇远、凯里、贵阳的黔东南环线;贵阳至凯里、铜仁、遵义、贵阳的黔东北环线;贵阳至遵义经仁怀、赤水、正安、瓮安、贵阳的黔北环线。

  多区,即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旅游资源相对集中、市场知名度较高、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发展潜力大的旅游产业集聚区。比如,黄果树、荔波、黎从榕、梵净山、雷公山、百里杜鹃、万峰林、织金洞等景区和「爽爽贵阳」、「梵天净土」、「水墨金州」、「凉都六盘水」等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等等。

  「一核四轴五环多区」的空间布局,目前还是个初步的研究意见,是否符合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实际,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深入研究论证,结合我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旅游、交通等专项规划的布局情况,综合分析各地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和禀赋,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基础条件、配套设施情况等方面的因素,最终确定一个能够科学指导我省旅游业合理有序发展的空间布局。

第三,要明确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举措。要围绕实现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研究采取一系列战略举措,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建设尽快见到成效。重点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突出「创新区」这个关键,大力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旅游业发展提速转型的体制机制和对内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全面开展旅游招商引资、引智、引技,加强区域旅游交流合作,使旅游业发展更具生机和活力。二是坚持融合发展,推动转型升级。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有效整合资源优势,促进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融合更具特色、更富效率,推动旅游业内涵式发展,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实现转型升级。三是促进「三化同步」,实现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点,把旅游业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扶贫脱贫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业和旅游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特色工业旅游,支持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推动旅游业与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良性互动,加快建设一批旅游特色村寨和小城镇。四是抢抓历史机遇,争取广泛支持。紧紧抓住国发2号文件出台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的历史机遇,充分借助政策优势,进一步争取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汇聚发展力量,推动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

第四,要明确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工程。规划的编制要以具体工程为载体和抓手,并配套编制工程项目建设规划,以提升规划的可操作性。这些工程要能够体现科学性、前瞻性,要能够通过项目化实施落到实处。在这里,初步提出十项重点工程,下一步要结合专家研究论证的意见,进一步梳理完善。

  一是旅游交通建设工程。围绕提高旅游交通的通达性和便捷性,大力推进高速公路、旅游公路、快速铁路建设,加快完善旅游景区连接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公交、铁路车站的路网体系,加强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景区停车场等交通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完善「一干十支」民用航空体系,加强基地航空公司建设,重点培育省内往返东部沿海地区、香港、东南亚、日韩等重点客源市场的航班航线,加快健全我省与全国重点地区、重要旅游城市的航空网路。完善内河航运建设规划,加快重点旅游景区水库、湖泊的水上交通建设。

  二是旅游精品建设工程。大力实施旅游品牌提升战略,在集中力量打造「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整体品牌的基础上,著力提升传统优势品牌,大力培育新兴业态产品品牌,鼓励引进旅游服务品牌,不断扩大旅游品牌覆盖面。围绕建设「七大旅游基地」,规划设计一批自然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老龄养生、乡村休闲和工业参观等旅游产品和200个省级重点景区、特色城镇,形成具体项目,对外招商引资。积极推进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和优质景区创建工作,到2020年,全省4A级以上景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景区达到100个,年游客接待量超百万的景区达到30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达到500个,并著力打造一批能够聚焦世界眼光、富有震撼力的高端旅游产品。比如我们所在的百里杜鹃景区,旅游资源在全国就具有唯一性,正如石岂同志为本届旅发大会创作的歌曲《杜鹃花开》里所唱的「百里杜鹃,映红天边,漫山遍野,朵朵娇艳」,来过这里的游客无不为之感到震撼,这里的高山草地还为开展体育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通过发展旅游业特别是承办本届旅发大会,黔西县城乡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百里杜鹃景区和黔西县的旅游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省里要给予大力支持,使之尽快成为我省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三是生态旅游建设工程。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旅游业发展,切实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增强生态对旅游产业的支撑力。以高速公路、旅游公路沿线和旅游城镇、景区为重点,规划建设生态景观走廊,改造提升生态环境。支持发展以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为依托的原生态体验旅游,鼓励提倡低碳出行和绿色消费。

  四是文化旅游建设工程。依托我省丰富的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民族歌舞、工艺美术等文化旅游产品。对「多彩贵州风」等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要继续给予大力支持,不断巩固提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强以遵义会议纪念体系为重点的经典景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公园和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设施,加快完善文化旅游综合配套服务体系。

  五是体育旅游建设工程。充分利用我省独特的亚高原喀斯特地理环境,规划建设一批多梯度运动训练、山地户外活动等旅游基地,积极谋划一批高端体育旅游产品建设项目。大力开发民族传统竞技活动和特色体育赛事,丰富运动形式和内涵,培育我省旅游消费新的增长点。加强运动场、体育馆等设施建设,构建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平台,加快完善与旅游业发展相配套的体育服务设施体系。

  六是旅游商品开发工程。以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纪念品和特色食品、药品为重点,以我省「两赛一会」和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等为平台,大力实施「十百千」旅游商品开发行动计划,建设10个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培育100户旅游商品龙头企业,100个旅游商品专业市场和公共服务平台,1000名「贵州民匠」和「贵州民创」。积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体系,加快提升旅游商品研发能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民族民间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的专业购物街区,建立和完善旅游商品销售网路,提高购物便利化程度和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

  七是市场主体培育工程。把大力引进省外企业与加强省内企业培育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形式多样、互为补充、充满生机的旅游市场主体发展格局。筛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吸引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参与我省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整合,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全面放开旅游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和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加快发展。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省内骨干旅游企业,支持组建旅游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全省旅游企业整体实力提升。到2020年,全省涉旅基本单位达到2万家以上,全国「百强」旅游企业集团达到3家以上,年收入超10亿元的旅游企业达到10家以上,力争2家以上旅游企业上市融资。

  八是旅游服务体系工程。按照国际化、标准化的要求,大力推进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建设100家达到五星级标准的旅游饭店和10家国际品牌度假酒店,进一步完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住宿、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体系。在资金和政策上对旅游客运能力建设给予更大支持,尽快使我省旅游车辆等级不高、数量不多的状况有明显改观。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建立健全旅游服务规范和行业标准,保障游客合法权益。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拓展营销网路渠道,构建综合旅游营销体系。

  九是特色风貌村镇工程。把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与建设旅游大省、旅游强省结合起来,依托民族、民风、民俗文化特点,规划开发一批城市中央游憩区、大型旅游综合体、产权式度假酒店等旅游地产项目,加快建设一批宜游宜居的历史文化型、民族民俗型、生态人居型、山地户外体验型特色风貌旅游村镇、历史文化名镇和旅游风情小镇。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把旅游业发展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脱贫工作结合起来,依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把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旅游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支持农民依托自有房产参与发展旅游地产,有效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把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与特色旅游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规划建设一批移民安置型旅游城镇,让移民通过参与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逐步实现增收致富。

  十是科教兴旅工程。按照建设现代旅游业的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科技成果,全面提升我省旅游业的信息化程度和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实施「智慧旅游」计划,规划建设一批「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以平塘大射电望远镜项目建设为契机,培育一批科技旅游产品和目的地。建立健全有利于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与旅游发展相适应的多学科、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形成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相结合的旅游教育培训网路,积极引进一批旅游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整体提升旅游人才素质。

  以上十大工程要围绕空间布局,将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市、区)能够实施的旅游项目全都纳入规划。对纳入规划的项目,省里将在投资、审批、用地等政策方面重点给予支持;对未纳入规划的项目,原则上由各地自己安排实施。

第五,要明确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实现我省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必须构建一套有力、有效的政策支撑体系。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重点对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加强政策配套。旅游、发改、国土、建设、交通、农业、文化、林业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协调配合,促进政策配套衔接。对涉及旅游业发展的交通、旅游设施等项目要加快审批并尽快开工建设;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旅游项目,在新增用地计划指标安排上要给予倾斜。二是加大融资支持。继续加大财政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全面落实国家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旅游企业、旅游项目和旅游消费的信贷支持,帮助旅游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权投资等方式开展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三是改善发展环境。按照行政干预最少、发展环境最优、服务质量最好的目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精简涉旅行政审批、核准事项,按政策减免旅游有关收费,简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旅游企业经营成本,积极营造宽松开放的投资环境。四是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理清各级政府间的旅游发展关系,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打破行政区划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旅游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五是完善政策法规。严格执行《贵州省旅游条例》,建立健全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加强市场监管、资源保护、从业规范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全力做好今年我省旅游业发展各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又是我省开启科学发展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全省旅游工作意义重大,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抓好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由省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负责,邀请国家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参与,尽快成立由国内外一流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对规划编制进行指导。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借鉴发达地区规划的先进成果,深入挖掘国发2号文件的政策资源,本著放开、搞活、创新的精神大胆探索和试验;要充分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要在搞好与国家有关政策制度和我省相关规划衔接的同时,广泛征求意见,切实提高规划的指导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总之,要使规划编制的过程成为省、市、县、乡上下联动的过程,成为政府意志与专家意见相结合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谋划未来的过程。争取今年8月以前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第二,要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认真搞好旅游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加强项目储备,加快推进多彩贵州城、黄果树国家公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我省交通条件加快改善和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良好预期,对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要抓好全省50个重点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推动中天城投等一批民营企业参与旅游开发,加快推动港中旅集团贵州投资项目尽快落地。

第三,要加强旅游市场开拓。要继续发展提升市场营销机制,继续抓好重点客源市场的培育,瞄准周边客源市场和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加强与知名旅游企业的合作,多渠道开拓市场。要继续利用好重大活动等载体和平台,展示贵州多彩、开放、奋进的新形象,提升贵州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国家旅游局已经确定,2013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在贵阳市举行。省旅游局和贵阳市政府要在国家旅游局的指导下,精心做好筹备工作,并借交易会提升我省旅游影响力,努力办成一届有特色、上水平、有影响力的旅游交易盛会。

第四,要加快发展民用航空。完成龙洞堡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和毕节机场主体工程,建成新舟机场,确保铜仁凤凰机场扩建和黄平机场开工,确保茅台机场开工,启动龙洞堡国际机场三期和威宁机场前期工作。尽快开通贵阳至沿海重要城市的往返直飞航线,已开通航线的要加密航班,力争新开和加密国内国际航线达到30条以上,入境旅游飞行航班和包机达到130班次以上。

第五,要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加快完善旅游住宿、餐饮、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客运大巴等配套设施条件,去年以来全省按五星级标准在建的48家高星级酒店要力争全部建成开业。继续深入推进「满意在贵州」、「整脏治乱」等活动,切实加强旅游、工商、物价、公安、交通等部门的综合执法,坚决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损害游客权益的不法行为。

同志们,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和旅游大省、旅游强省建设,是我省坚持科学发展、推进「三化同步」、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任务。让我们以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新的起点,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开创我省旅游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求关注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