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商业地产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变得愈加密不可分。

  写字楼与商厦成为每个城市CBD最主要的驻守者,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每天在此间穿梭流连;酒店则是旅人的停靠点,洗去路上的风尘与疲累;游乐场承载着亲友们的欢声笑语,让情感更加紧密……

  商业地产满足着我们日常中无数的需求与美好,而带给人们这些美好生活的商业地产商们也正思考着商业运营的转型升级,给自身和城市发展寻找更多可能。

  但与此同时,商业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正大大放缓。

  有研究显示, 国内商业地产的开发投资至2010年增速达到34.15%,2014年后由于宏观经济增速回落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推行,商业地产投资增速逐步回落,特别是2015年以来,商业地产投资增速大幅下降,至2017年增长率已跌至0.14%。

  观点地产新媒体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了解,2017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办公楼投资额为6761.36亿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额15639.9亿元,这两项投资总额约22401.26亿元,同比下降1.2%。

  2018年,国内商业地产开发投资额22401.25亿元,同比下降9.95%。其中,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额14177亿元,同比下降9.4%;办公楼开发投资额5996亿元,同比下降11.3%。

  开发投资回落,增量不足,国内商业地产开始步入存量时代;而去杠杆持续导致房企融资收紧以及流动性紧缩,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成为商业地产商们亟需解答的重要课题。

  事实上,商业地产通过“收租”模式以获取持续的现金流,这与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尤为契合,就是用证券化的方式融资来让重资产商业地产变“轻”,以达到盘活存量的目的。

  近两年以来,就有不少开发商开始了资本证券化的探索,旭辉、世茂、保利、越秀、碧桂园、恒大、万科、远洋等等,房企发行类REITs资产专项计划进行融资乐此不彼。

  在国内商业REITs政策尚未落地的现今,房企探索REITs模式时最多提及的标榜必是凯德集团。

  “凯德做商业地产不在于把楼盖起来,而是要把物业运作起来,去创造更高的价值。”凯德集团总裁(中国区与投资管理)罗臻毓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

  重资产持有倒逼凯德启动更多资本平台,这种前瞻性的举措至今让国内房企望尘莫及。凯德集团通过搭建REITs结构,将旗下成熟商业地产项目注入资本市场,减少商业地产项目中的资金沉淀,加快资本高效流动,充分提高资金利用率。

  “有时候凭借我们的经验,看得比较透。”在外人眼里凯德已是商业地产的翘楚,但从罗臻毓的话里,能够察觉到商业地产资本化的来之不易,而这些经验与教训,对于国内商业地产行业来说尤为难得。

  商业地产存量发展的机会业已到来,而与之匹配的,资本与商业的创新未来在哪里?

  带着这个问题,4月25日,“2019城市观点论坛北京圆桌”将邀请到凯德集团三位高管为到场嘉宾做主题分享,其中的一个议题就是“资本与商业的创新未来”,为我们解答商业地产与资本的完美对接,为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找到更高能有效的路径。

  随后,观点学徒计划还将带领大家走进凯德MALL·天宫院,通过实际案例的介绍与分享,探寻商业地产创新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