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拾遺錄(八):上樑不正下樑歪。

光緒二十六年的盛夏,熾熱的北方大地混戰許久,大沽口炮臺守將羅榮光與麾下三千將士全軍殉國,八里臺防線聶士成戰死,武毅軍分崩離析。是年八月八日,古稀之年的四川總督李秉衡轉戰千里,率部數萬人於通州城外迎敵,這是京畿外圍最後的屏障,四十年前橫刀立馬的「鐵帽子王」僧格林沁率領八旗鐵騎攔截英法聯軍,在此以血肉之軀對抗槍炮,倒下的自然是曾經不可一世的清朝鐵騎。四十年後的清軍裝備早已煥然一新,甚至完全不遜於聯軍,然而出師之後的景象,讓李秉衡從夢幻中驚醒,沿途倉皇敗退的清軍,「軍隊數萬,充塞道途」,裝備著新式武器,卻毫無一戰的慾望與勇氣。

其後,李秉衡麾下清軍接連受挫,連丟馬頭鎮、張家灣等要塞,最終迴天無力吞金自殺。自此清朝京畿地區曾經雲集的十餘萬大軍再無力阻擊聯軍兵臨京師,庚子戰敗已成定局,曾經主戰的羣臣醜態盡顯。同樣具有守土之責,一直以「慣戰之兵」而著稱的甘軍,主將董福祥卻開始打退堂鼓,畢竟館區久攻不克,甘軍和義和團損失慘重,「以血染紅頂子」的董福祥開始謀劃後路,一方面將三十萬兩白銀匯往甘肅老家,隨身還帶著十萬兩「旦夕備走」,另一方面收整人馬準備撤回西北,這支在入城時僅憑氣勢就將奧地利守軍從臨街防禦陣地嚇退的銳旅,結果是鎩羽而歸。

但是,廟堂之上的醜態更是讓人大開眼界。曾經一直叫囂主戰的羣臣開始感到害怕。在開碰頭會時,軍機大臣剛毅奉行先跑為敬的策略,建議大家西逃。端王載漪的弟弟,時任輔國公的載瀾跳起來指著剛毅大罵:「信了你的話打洋人,現在可好,洋人馬上就要打進來了,大家身家難保,現在要有刀,我一定和你拚命!」罵著還不解恨,載瀾又衝過來要抽剛毅的耳光,剛毅也顧不上和載瀾辯解,拔腿飛奔逃去,回家收拾鋪蓋準備出逃。時任首席軍機大臣的端王載漪沒敢先行逃離,畢竟自己的二兒子剛被立為大阿哥,他的手裡還捏著甘軍這支最後的王牌,殊不知董祥福之前聲稱要將洋人丟到海里,如今早已佈置好後路,隨時準備撤回甘肅繼續做地頭蛇。

最終,是年八月十五日的清晨,慈禧早早起牀梳妝,看見簾子外跪著一個人,正是一早過來報訊的載漪。載漪顫抖著奏報:「洋兵已經入城,請老佛爺快走。」此時的慈禧,雖然慌亂但是仍然詢問光緒的下落,表面上是關心光緒安危,想要帶其一起西狩,其實是害怕留下來的光緒,藉助洋人的幫助重新上位。對於逃跑來說,慈禧是有經驗的,畢竟四十年前已經逃過一次,換裝之時也顧不得體面,只要求安全不惹眼。眼見著兩宮都如此狼狽,也就不好再說清朝羣臣在這場庚子之亂中不光彩的醜態,畢竟「上下醉夢」的幻象破滅,頭頂那根若有若無的指揮棒正是來源於兩宮。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