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存貨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第二節 存貨的期末計量


  • 第一節 存貨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存貨的概念

◇存貨的確認條件

◇存貨的初始計量

一、存貨的概念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關鍵點:最終目的是出售。

【提示1】為建造固定資產等各項工程而儲備的各種材料,雖然同屬於材料,但是由於用於建造固定資產等各項工程,不符合存貨的定義,因此不能作為企業存貨。

【提示2】下列項目屬於企業存貨:

①企業接受外來原材料加工製造的代製品和為外單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製造和修理完成驗收入庫後,應視同企業的產成品(「視同」企業的產成品,即企業為加工或修理產品發生的材料、人工費等作為企業存貨核算);②房地產開發企業購入的用於建造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權屬於企業的存貨;③已經取得商品所有權,但尚未驗收入庫的在途物資;④已經發貨但存貨的風險和報酬並未轉移給購買方的發出商品;⑤委託加工物資;⑥委託代銷商品。

二、存貨的確認條件

存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1)與該存貨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2)該存貨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三、存貨的初始計量

存貨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存貨成本包括採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一)外購的存貨

外購存貨的成本即存貨的採購成本,指企業物資從採購到入庫前所發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採購成本的費用。

1.購買價款,是指企業購入材料或商品的發票賬單上列明的價款,但不包括按規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

2.相關稅費,是指企業購買、自製或委託加工存貨發生的進口關稅、消費稅、資源稅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等。

3.其他可歸屬於存貨採購成本的費用,即採購成本中除上述各項以外的可歸屬於存貨採購成本的費用,如在存貨採購過程中發生的倉儲費、包裝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

對於採購過程中發生的物資毀損、短缺等,除合理的途耗應當作為存貨的其他可歸屬於存貨採購成本的費用計入採購成本外,應區別不同情況進行會計處理:

(1)應從供貨單位、外部運輸機構等收回的物資短缺或其他賠款,沖減所購物資的採購成本。

(2)因遭受意外災害發生的損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損耗,不得增加物資的採購成本,暫作為待處理財產損溢進行核算,查明原因後再作處理。

(二)通過進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貨

1.委託外單位加工的存貨

如下圖所示。

2.自行生產的存貨

自行生產的存貨的初始成本包括投入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直接人工和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製造費用。

【提示】製造費用是構成產品成本的間接費用,不是期間費用。

成本項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企業生產部門(如生產車間)管理人員的職工薪酬、折舊費、辦公費、水電費、機物料損耗、勞動保護費、季節性和修理期間停工損失等。

(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貨

投資者投入存貨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四)通過提供勞務取得的存貨

企業提供勞務取得存貨的,所發生的從事勞務提供人員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費用以及可歸屬於該存貨的間接費用,計入存貨成本。

(五)不計入存貨成本的相關費用

下列費用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當期損益,不計入存貨成本: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

(2)倉儲費用(不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為達到下一個生產階段所必需的倉儲費用);

(3)不能歸屬於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的其他支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